聚焦机制建设,突出联防共治

发布时间:2020-12-14 15:50 来源: 临海市妇联

  今年来,临海市妇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妇女儿童维权工作重点难点,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构建妇儿维权“123”体系(即“一个体系”、“两个运行模块”、“三个治理矩阵”),有力地夯实了妇儿维权工作基础,助力县域治理现代化建设。近期,临海市在全国率先出台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协同工作机制,推出全国首个“强制亲职教育”线上平台、全省首个涉性侵犯违法犯罪行为从业限制制度,探索性创新型工作亮点纷呈,得到学习强国、中国妇女报、检察日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一、完善一个惩防体系,织密妇女儿童防护网格。

  构建未成年人性侵害惩防体系,推进涵盖普法宣传、案件办理、社会综合救助的一体化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体系。一是建立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专业办案团队。公、检、法、司四部门各自成立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专门工作小组,优先办理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挑选责任强、业务精、性格稳的警察、检察官、法官、律师等组成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办案团队(团队女性占三成以上),专门负责办理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案团队成员每年接受不少于两次有关未成年人认知、心理及询问技巧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培训。二是建立未成年人性侵害“一提前、两及时”介入机制。检察院提前介入,市公安局及时向检察院通报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证据收集、侦查进展、处理结果等案件信息,对于案情复杂或影响较大的案件,市检察院派员提前介入侦查活动。心理专家评估及时介入,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发生后,接案的公安机关立即根据未成年人性侵害保护团队名录,通知心理专家对被害人及监护人进行心理评估,明确是否适合开展询问工作,是否需要提供心理援助并帮助其平复情绪、积极面对遭受的变故。法律援助及时介入,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发生后,接案的公安机关明确告知被害人及其监护人申请法律援助的相关规定,并根据被害人的意愿帮助其办理相关手续。三是完善“一站式”取证流程。在市公安局设立未成年人“一站式”取证室,配有摄像器材,制作同步录音录像,模拟现实家庭环境,避免对未成年被害人造成“二次伤害”。询问性侵案件中女性未成年被害人,优先考虑由资深稳重、平实温和的女性侦查人员主导询问。建立合适成年人参与询问制度,当未成年被害人法定代理人无法通知、不能到场或不宜到场,且无其他成年亲属能够到场时,通知相关单位组织代表到场担任合适成年人。形成一次性询问特殊机制,避免反复询问加深创伤。注重询问的方式,把握询问空间和心理距离,加强与监护人的沟通。此外,在庭审过程中,落实好对被害人的保护措施。四是建立社会化的综合保护救助制度。市妇联同司法机关、教育、民政、团委等部门,发动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未成年人性侵害救助工作。多部门联合未成年被害人所在地的镇(街道),建立未成年被害人联合救助机制,对家境贫困且无法得到有效赔偿或无赔偿的未成年被害人,在隐私保护、落户、学籍、低保、教育等问题提出司法建议,通过困难救助、医疗资助、司法救助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性侵害犯罪行为对他们造成的伤害。

  二、搭建两个运行模块,理顺妇女儿童维权脉络。

  一是建立三个协作机制,强化妇儿维权的制度保障。市妇联联合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分别在全国率先出台《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协同工作机制十条意见》,通过深化协调联动,推进妇联维权工作与司法保护紧密配合。建立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协同站,明确各部门职责,由专人负责。建立双向交叉兼职机制,由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主任担任市妇联维权儿少部兼职副部长,市妇联维权儿少部部部长担任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涉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观察员。四家单位通过定期和不定期会商,相互通报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开展情况,实现线索双向移送。建立案件快速响应机制,针对家庭暴力、未成年人性侵害等严重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案件,启动快速响应机制,依法依规、从快从简办理。实施心理关护救助机制,公检法三家单位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发现妇女和未成年人有心理救助需求的,可以会同市妇联,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心理健康服务。二是健全三级联动平台,凝聚妇儿维权的保护合力。以“一品牌+两结合”,构建市、镇、村三级联动平台,完善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打响“维爱”维权服务品牌,市妇联在市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成立“维爱”调解工作平台,在各镇(街道)建立“维爱微家”,有条件的村(社区)建立“维爱联络站”,形成1+19+N的维权调解网络,成立调解工作室,通过举办“维爱微沙龙”精准调研,推出“维爱微讲堂”传播家庭教育、婚姻家庭关系调适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成立“维爱”志愿服务队提供专业调解服务,着力化解婚姻家庭纠纷。在妇联微信公众平台开通“维爱ETC”线上咨询栏目,提供妇女维权、法律咨询、心理帮扶等服务。今年上半年,化解婚姻家庭纠纷226起。有机结合困难帮扶工作,推进低保妇女女性健康公益保险全覆盖,深化“儿童之家”规范化建设、“牵手·关爱儿童”公益行动、“三筹”儿童保护项目、“小玉兰成长营”女童关爱计划,组织开展“假期宝贝”家庭教育联盟公益行、“把爱带回家”寒假关爱等行动,为困境妇女儿童和家庭提供多元关爱帮扶。今年上半年,慰问困境儿童和家庭60多人次。有机结合心理援助项目,继续深化“守护心田”妇女儿童心理援助项目,以婚姻家庭关系调适,更新家长教育理念、帮助留守儿童获得情感支持、青春期健康教育等为主要内容,帮助妇女儿童疏导一般心理问题。实施“女童保护”项目,引入社会专业力量,组建培训了255人的辅导师团队,以辅导师进校园进课堂、关爱课程进课时的形式,举办巡回讲座、家长课堂、心理辅导专场等,宣传“防性侵”相关知识,目前共组织开展活动81次,给485个班级的学生授课,受益学生25000余人。

  三、聚焦三个治理矩阵,提升妇女儿童防护能级

  一是严把准入关,建立涉性侵害违法犯罪人员从业限制制度。临海市政法委、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妇联等15家单位联合发布了浙江省首个《关于建立涉性侵害违法犯罪人员从业限制制度的意见(试行)》,加强对与未成年人密切接触行业从业人员的管理,预防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的性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依托专项排查行动,建立用人单位备查清单、涉性侵害违法犯罪人员从业限制清单。设置强制报告制度,要求应聘与未成年人密切接触行业时,如实报告本人是否存在相关违法犯罪记录,并提交《入职承诺书》。用人单位要对拟录用人员是否存在性侵害违法犯罪记录情况进行审查。目前正在进行全市与未成年人密切接触行业及从业人员的第一轮排查工作,已排查与未成年人密切接触行业从业人员30147人,与未成年人接触行业机构432家。二是严把教育关,建立强制亲职教育制度。市检察院、市妇联联合出台《关于在未检工作中开展强制亲职教育的实施意见(试行)》,推出全国首个“强制亲职教育”线上平台,开设“强制亲职教育”课堂,细化“强制亲职教育”线上平台考评机制,设定参加强制亲职教育的对象、内容、流程,市检察长庞威、市妇联主席黄曼影等带头录制亲职课堂必学视频。明确专人管理平台,不断更新课程内容,目前指导团队共录制必学视频6个,精选其他视频9个。同时,通过学校、教育培训机构等,开展亲职教育活动,邀请未成年人家长以“游客”身份登陆“强制亲职教育”线上平台,扩大亲职课堂受众范围,达到关口前移、预防犯罪的效果。截至目前,家长学习17名,游客登录400余人次。三是严把预防关,建立平安家庭风险防控体系。以“人”为工作主线,以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排查为主要内容,通过对家庭平安风险点的排查识别、矛盾化解、生活帮扶、心理纾解(疏导),建立平安家庭风险防控体系和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相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市、镇、村三级妇联的信息共享体系,实施四色预警管控,构建动态管理服务网,对排查出的家庭平安风险点根据风险程度分为隐患级、异常级、风险级、危险级,并建立由轻到重的绿、黄、橙、红“四色”预警机制。对风险等级较低的家庭,加强关注,适情提供帮助;对风险等级较高的家庭,建立“一事一档” ,落实“一人一策”,“一人一专班”等制度,定期会商研判、综合施策,开展管控化解工作,并及时通报属地公安机关予以列管。

标签:编辑:lsj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