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传承:母亲教他有尊严地生活——于是之的家风

发布时间:2020-08-12 08:56 来源: 《家庭教育》

 

  家风素描

  于是之,生于底层平民家庭,是寡妇于任氏之子;长于旧时京城,爱上话剧立志要做演员;学于朴实之母,自幼明悉生活的不易。他,自幼秉承自尊刚强的优秀家风,终成为话剧舞台上的璀璨明珠。

  于是之,一代话剧表演大师,是北京人艺演剧学派在表演艺术上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在他中学时,曾因家庭贫困辍学。在15岁的花样年纪,他参加了辅仁大学由学生组织的业余戏剧活动,开始了话剧人生。三年后,他加入祖国剧团,参加了话剧《蜕变》《以身作则》等剧目的演出。而后又出演了《孔雀胆》《升官图》《上海屋檐下》《小团圆》等剧目。1949年2月,他参加华北人民文工团,两年后在话剧《龙须沟》中饰演程疯子,并在歌剧《长征》中饰演领袖毛泽东……几十年来,于是之在话剧舞台上和影视作品中饰演了30多个主要角色,如《虎符》中的信陵君、《名优之死》中的左宝奎、《骆驼祥子》中的老马、电影《青春之歌》中的余永泽等,尤其是1958年在话剧《茶馆》中塑造的茶馆掌柜王利发的艺术形象,奠定了他话剧表演家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初,于是之任北京人艺剧本组领导,他聚集创作人才,建立起精悍的创作团队。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剧院创作并演出了《天下第一楼》《狗儿爷涅槃》《小井胡同》等10余部优秀保留剧目。他还与曹禺、梅阡合作,创作了历史剧《胆剑篇》;与英若诚、童超合作,改编了话剧《像他那样生活》,两剧上演后均好评如潮。1988年,他组织5部优秀剧目赴上海演出并引起轰动,被媒体称为“剧坛盛事”“话剧旋风”。迟暮之年,他还尽心尽力为剧院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使艺术生产和建设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

  于是之是旧时京城的平民,也是旧时京城的贫民。他出生刚刚一百天就没有了父亲。当时,他的父亲在张学良将军手下当兵,在作战中阵亡。剩下孤儿寡母,过着“一借二当三押四卖”的难熬日子。母子俩就靠着母亲不怕熬红了眼、累肿了手,给人家做针线活儿过活。

  生活虽然穷困潦倒,但母亲也有母亲的尊严。于是之读初一的时候,有好几门功课都没有及格,并且对母亲撒了谎,学校的训育科直接通知了母亲。后来,当他正在操场上和同学们玩耍时,远远地看到母亲到学校里来了。母亲的身材矮小且瘦弱,表情十分严肃,径直向训育科走去。放学时,训练员将于是之留下,就他是否对得起他的寡母这事,足足训了他两个小时。小小年纪的于是之忍不住落泪,心中一直想着母亲,自己是多伤她的心啊!据于是之回忆:“母亲那严肃的脸色我至今难忘,像是一座严师的铜像,刻印在我的心里,她毫不卑琐和贪婪,她所有的不是可怜,而是尊严!”

  幼年的于是之只有母亲一个亲人,母亲对他疼爱有加,给予他爱的关怀,让他成长为一个仁慈善良的人。有一年春节前,黄宗江因过年特意给于是之母子送来了一条鱼。可以想见,在这样的家庭里,能吃上一条鲜鱼是一件多么令人欣喜的事啊,母亲很快就把这条鱼收拾干净,红烧了端出来,自己却一口也舍不得吃,专门等着儿子回来以后再吃。但那时于是之因忙于演戏,从大年初一到初四都没有回家。在这几天里,每当吃饭的时候,母亲都要把红烧鱼热上一遍,一边等着儿子回来,一边顺手把鱼里的刺一根一根地精心拣出来。初五那天的中午,于是之回家吃饭,母亲照例把饭菜准备好,并且还端上了红烧鱼。于是之看见有鱼吃很惊喜,然而,当他用筷子伸向那条鱼时,却惊讶地发现鱼里竟一根刺也没有!于是之一下子被深深地打动了,他没有吃鱼,而是目不转睛地看着母亲那张已经布满皱纹、衰老的脸,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母亲对于是之影响甚巨,正如于老所言:“我的演戏,她是知道的,但没有看过,她更不会知道演戏竟成了我一辈子的事。然而在我,却总觉得母亲的一生对我的演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她是我认识生活、认识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良好家风,世代相传

  于是之看起来很普通,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很普通的人,只要一走上舞台,便能绽放迷人的光彩,使观众的视线无法从他身上移开。有人说,有一种人是专门为舞台而生的,是专门为塑造各种人物而生的。于是之无疑就是其中最典型也是最优秀的代表之一,他是真正的艺术大师。

  “白玉兰奖”视帝何冰受于是之影响颇深。当何冰还是中戏的一名表演系学生时,曾有幸看过于是之先生主演的话剧《太平湖》的彩排,于先生在剧中扮演作家老舍。何冰记得,戏一开场,于先生拖着根手杖,倒背着手,慢慢从上场门走出来,而单单就是这几步走,就已经将老舍先生的魂儿给表现了出来。他说:“那时,我最大的想法,就是成为他,太想成为他了!”后来,何冰在《赵氏孤儿》中扮演程婴,正好也是演员从上场门慢慢走出,何冰就立即想起了于先生当时的设想,并运用到自己的演艺实践中,为他所扮演的程婴这个人物增添了很多光彩。

  众所周知,于是之先生的话剧演出无不精益求精,乃至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尤其是《茶馆》中的茶馆掌柜王利发,更成为至今难以超越的经典形象。包括何冰、濮存昕、吴刚、杨立新等在内的北京人艺的著名演员们,几乎都以他作为自己的艺术榜样。

  于是之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话剧舞台,就算他晚年不再登台演出,也依然坚持做一个表演艺术的理论探索者,将他那朴实自然又富有诗意的表演经验总结出来,提供给年轻的后辈们。这其中,何冰、濮存昕、吴刚、杨立新等我们熟知的艺术家们,都是最大的受益者。如何冰、濮存昕等人主演的话剧《窝头会馆》,从他们身上的某些细微之处,都能看到于先生的影子,可见于先生对他们影响之深远。

  于是之母亲骨子里的刚强和善良深深地影响着儿子,幼年困苦的生活给他的表演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戏中的那情那景仿佛就是自己的曾经。于是之把这种仁慈善良的品质传承了下去,将自己一辈子所得所悟,无私地教给北京人艺的年轻演员们。而今,于老已仙去,但他刻苦学习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品格,将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传递给一代又一代的戏剧人。

标签:编辑:lsj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