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来料加工”与“电商”联姻闯出大市场

发布时间:2014-12-01 10:17 来源:
    从市场接单到电商接单,让古市镇筏铺村来料加工经纪人程郑英尝到了甜头。而自己设计饰品,电商完成销售,则是在实现利润成倍增长的同时,让往来的资金有了更加安全的保障。“再也没有拖欠加工费的烦恼了。”程郑英坦言。
    从事饰品来料加工的程郑英,一直以来都是靠帮助客户代加工来赚取加工费。然而,受市场上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来料加工的订单很不稳定,有时多,有时少,有时为了稳定住老客户,常常是要自己垫付许多加工费,这样一来,原本较低的加工费,还要面临被拖欠的风险。上个月,古市镇成立了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不但给大家进行免费培训,还可以代为销售产品。程郑英很快就加入电子商务队伍,并开出了芙蓉饰品批发网店,让自己设计的200多件饰品,有了一个安全的网上销售渠道。
    松阳宇华服装厂曾是知名品牌服饰的来料加工基地,经过几年的发展,加工技术不断增强,规模也不断扩大。然而,没有自主的品牌,基地再大,也只是个“打工仔”。创建自主品牌,实现来料加工业的转型升级,一直是黄宇华的梦想,他说:“做大这个蛋糕,必须开辟网上市场,做B2B电子商务。”
    从来料加工到为电子网商提供产品设计、打样、生产,蔡龙生服饰加工厂早就开始了网商服务平台的尝试。像蔡龙生那样,服饰加工、饰品加工、简易衣柜加工等近百家来料加工点成为电子网商的后方加工基地,为网商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来料加工的集聚发展,线上、线下销售的齐头并进,实现了来料加工的转型升级。”松阳县妇联负责人高兴地说,截止今年10月底,松阳来料加工费已经突破1亿元大关,与去年同比增长了近20%,其中有10%以上利润是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的。
    来自大东坝镇西山村的简易木衣柜电子网商、松阳农村电子商务协会会长潘献德以前一直担心木衣柜的帆布加工问题。“一般都是运送到外地加工,然后再邮寄回来,一来一去,路上产生的运输费用不说,还耽误了许多时间。”潘献德说,有时需要反复修改样品,这样,等产品上市销售就会拖很长时间。
    如今,许多当地的来料加工基地都提供了相应的网商加工服务,从取样到送样,不到一天就能完成,网商们只要在家门口就能拿到产品。潘献德说:“就像自己家生产一样。”
    看到来料加工便捷的加工服务,充裕的产品市场,许多在外地创业的网商也陆续回到家乡,开始了在家门口“做生意”。 一直在宁波开农产品网店的古市镇上河村季叶鹏,尽管2012年销售额达到了200多万元,但看到这样的契机,他还是马上决定回到古市开一家天猫木制产品网店。
    来料加工与电子商务的联姻,搭建了线上销售的优秀平台,开辟了网商的后方基地,松阳电子商务也强势兴起。仅仅两个月,松阳县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孵化中心、古市镇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先后成立,近百家网店相继开出,网络销售队伍不断壮大。截止11月底,电子商务平台销售额已经超过1亿多元。“正是依托了方便简洁的来料加工基地,我们网商销售的产品50%以上实现了当地的加工服务。”潘献德高兴地说。(松阳县妇联  黄晓萍)
 
栏目:双学双比   编辑:金朝霞   签发:吴伟刚 
标签:编辑:leeli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