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e家课堂”浙里行 | 嘉兴市:巧用“三色盘” 描绘家庭教育新图景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深入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在浙江全面实施,持续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普及科学家庭教育理念和知识,提升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浙江各级妇联围绕“幸福e家课堂”公益品牌,推进各地家庭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嘉兴市妇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论述,积极探索以社区家庭教育为切入口的家庭支持服务,在夯实组织建设、赋能队伍素养、发展品牌效应上持续发力,为家庭教育工作“打底色”“提成色”“增亮色”,精心勾勒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生动图景。
01
夯实组织打底色,
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
上下贯通,构建“全覆盖”工作体系
在市级层面,市委明确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责任分工,市人大开展家庭教育一法一条例执行检查,市政府制定实施家庭教育十四五规划。成立嘉兴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统筹指导全市家庭教育工作。在县级层面,开展家庭教育服务中心建设,培育孵化家庭教育社会组织,建立上下管理与服务畅通的组织体系。在镇街层面,成立家庭教育指导站,落实社会多方力量参与,建构立体的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系统。在村社层面,以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点为网络,以社区家长学校为载体,开展各类特色主题实践活动。
左右兼顾,构建“全链条”联动合力
市妇联、市教育局双主体联合,全面开展嘉兴市“家校社”共育体试点建设,联合各个部门的力量,将关心儿童、保护儿童、支持儿童的力量协同到社区,激活社区内生动力。共育体以2022年县试点为基础,目前已覆盖到全市,10个市级、72个县级“家校社”共育体试点正同步推进,镇(街道)实现全覆盖。
内外协调,构建“全平台”服务基地
推进家庭教育生态圈建设,以妇女儿童活动场所、文化场所、名人故里、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具有正面引导意义的公共服务资源为重点,发掘打造各具特色的实践基地,开展各类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目前,全市“浙礼好家庭”家庭教育实践基地10家、亲子阅读体验基地10家、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实验校60家。
02
赋能素养提亮色,
以“小团队”焕发“大能量”
以证促训,抚育壮大现有师资
成立全省第一所家庭教育学院,将“家庭教育指导专项职业能力”培育计划纳入重点工作,努力构建科学化的家庭教育指导培训、管理、认证的框架体系。目前,全市共有3000余名工作者通过家庭教育指导专项职业能力培训及考核,持证上岗。
以需促训,用好用活业务能手
积极利用上级培训资源,组织开展专业化能力培训,坚持与师资业务发展实际需求相结合,努力打造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不同领域里的行家里手。例如:2024年,开设嘉兴市家庭教育个案咨询骨干技术培训课程,现场进行个案咨询实践演练,形成1+1>2的协同效应。
以赛促训,专业锻造新秀新苗
积极利用上级培训资源,组织开展专业化能力培训,坚持与师资业务发展实际需求相结合,努力打造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不同领域里的行家里手。例如:2024年,开设嘉兴市家庭教育个案咨询骨干技术培训课程,现场进行个案咨询实践演练,形成1+1>2的协同效应。
03
发展品牌增亮色,
以“小场景”实现“大成效”
一体化打造“科学家教城乡行”
研发家庭教育案例伴随式课程,以讲座、沙龙等形式为村、社区、学校和企业送去科学、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切实帮助家长和老师解决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目前,该活动已开展17年,受到广大家长的欢迎,已有30余万家长受益。
多元化探索“亲子穿越”
全市以童心视角、亲子共游的形式,发布各具特色的7条研学线路。孩子从“一米角度”出发,记录看到的内容,家长既是陪伴者,又是合作者,家庭教育指导者全程跟踪,观察每个家庭的相处并提出指导意见。14年来,全市100多所中小学校的师生、家长持续参加。
高质量拓展“青蓝万家”
积极回应家庭儿童需求,探索建立普惠普适家庭社区教育长效机制,重磅推出“青蓝万家”家庭教育社区实践项目,筹集项目定向捐赠资金超500万,形成“公益基金+项目+校外阵地”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新模式。自实施以来全市共开展活动1296余场,惠及39280人次,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
近年来,嘉兴市妇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论述,积极探索以社区家庭教育为切入口的家庭支持服务,在夯实组织建设、赋能队伍素养、发展品牌效应上持续发力,为家庭教育工作“打底色”“提成色”“增亮色”,精心勾勒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生动图景。
来源/省妇联家儿部
编辑/宋辰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