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进行时(五)丨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试点县:杭州市钱塘区、宁波市鄞州区

发布时间:2025-03-12 15:46 来源: 红船女儿

  今年2月,省妇联印发《关于开展县域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试点的通知》,在杭州市上城区等14个县(市、区)开展试点工作。省妇联陆续推出试点工作比学晾晒系列宣传展播,激励各试点县(市、区)通过互学互鉴,争先创优,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高质量县域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标准化“样板”贡献力量。

  希望全省各级妇联围绕落实《浙江省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推进行动实施方案》,学习试点县(市、区)经验做法,通过试点引领,积极带动全省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优质高效、均衡发展。

  杭州市钱塘区

  杭州市钱塘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家庭教育试点工作,纳入区政府年度重点任务有序推进。区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印发试点方案,结合钱塘产城融合示范区发展定位,借助高教园区14所高校力量,推动全域内下沙、白杨、河庄、义蓬、新湾、临江、前进7个街道配置专业资源、提升区域教育治理能力、满足区域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多元化需求。

  1

  统筹谋划,精准定位

  钱塘区妇儿工委在编制家庭教育工作“十四五”规划时,同步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列入相关职能部门首要工作任务。根据任务清单、指标清单、责任清单、时间清单要求,在全区范围内扎实推进试点各项工作,不断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结合钱塘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发展定位,服务全区以产业工人家庭为主要构成的社区(村)家庭,通过在辖区部分企业先试先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形成一套适用于钱塘产业工人家庭的教育课程体系和工作队伍,受到企业员工热烈欢迎。同时通过家庭教育指导、签约和督导等多元化、精准化服务形式,分层分类推进全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钱塘区正在逐步形成规范、长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管理运行机制,争创让产业工人“留得下、过得好、干的棒”的共同富裕时代样板。

  2

  多措并举,全面推进

  根据试点工作要求,钱塘区在统筹谋划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五大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完善网络体系。依托社区学院成立钱塘区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并在街道、社区(村)完成家庭教育指导站点的挂牌,形成“区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街道家庭教育指导站—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站点、家长学校—家长”的“五位一体”管理机制。

  完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社区服务。制定出台服务阵地示范标准,构筑以社区(村)为中心,辐射周边居民的“15分钟家庭教育服务圈”。

  完善课程体系。整合区域内教育、医疗和法律等领域资源,开展分阶段式智慧家长课堂和亲子课堂等专题课程1000场次,推动“五育”并举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完善队伍体系。成立钱塘区社区(村)家庭教育讲师团,分类组建专家、讲师、督导和志愿者等队伍,并配套出台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将最新的家庭教育理念推广到基层。

  完善评估体系。推动工作监督评估体系建设,动态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推进全域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3

  资源共享,强基固本

  充分依托现有区、街道、社区(村)各类公共服务阵地,如妇女儿童服务驿站、邻里中心、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各级家长学校等,整合相关单位及部门资源,融入辖区内高等院校、社会组织等各种社会力量,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配送到基层。会同杭州市妇女活动中心开展“幸福e家”课堂--家庭教育指导进社区(村)项目,精准化提供讲座、家长沙龙等活动,着力营造书香家庭氛围;持续打造七彩婴幼儿驿站、小树苗书屋、亲子悦享港湾等各类平台阵地,链接巧虎早教等团队,为家长提供婴幼儿公益早教课程、青少年课堂等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不断助力产业工人家庭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和儿童全面发展。

  宁波市鄞州区

  鄞州区在共同富裕的大场景中加快推进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省级试点工作,全力推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事业融入宁波市“首善之区”发展大局,打造“鄞领万家”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品牌。

  1

  完善组织架构,汇聚家教合力

  完善架构强领导。成立了由7部门组成的区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鄞州区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沟通协商机制、目标责任机制、组织推进机制和协同联动机制,召开全区家庭教育试点工作部署会、推进会,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全区总体工作部署,将试点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区妇联对各街(镇)年度考核评价体系,构建起党政领导、部门协作、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

  部门联动强推进。增强与相关部门的联动,多措并举,形成合力,推动家庭教育工作走深走实,如争取财政局安排第一期家庭教育试点专项资金30万元;把家庭教育列入民政局的“鄞领公益”社会组织扶持项目,5家社会组织5个项目入围;与法院、检察院共同出台《关于在涉诉未成年人案件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施意见(试行)》,设立“鄞法亲情树”涉诉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开出全市首张家庭教育指导令。

  汇聚资源强队伍。充分发挥鄞州作为市政府所在地的优势,汇聚市区两级资源,分别与市家庭教育学院、市教育学院、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及各大高校合作,同时,充分挖掘市区公益组织、家长代表、“五老”人员等资源,组建区级层面导师团、讲师团、指导员、志愿者团队。镇街及社区(村)层面,调动辖区力量,开展试点社区与学校结对,相应组建了“1+4”工作专班,由家庭教育指导站所负责人、家庭教育指导员、讲师、志愿者、家长代表组成,负责日常管理运行和工作落实。

  ✦✦

  2

  整合服务资源,提升家教能力

  构筑“2+X+Y”“三级服务阵地。整合文化礼堂、儿童之家、家长学校等场地,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全区妇女儿童驿站的基本功能,挂牌成立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和区级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设立22个镇街全覆盖的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所,带动23个试点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其中5个示范型、18个标准化试点服务站,为在全区树立推广“鄞领万家”样板奠定基础。

  开展家庭教育服务人才轮训。联合区人社局启动家庭教育指导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开展全市首次家庭教育指导专项职业能力考试,全区有1000余人次参加了家庭教育指导专项能力培训;举办全区妇联系统女干部家庭教育专题讲座,组织首期社区(村)家庭教育服务站(家长学校)工作人员培训班,通过省市专家授课,提升家庭教育工作理念和实操水平;联合教育局开展教育系统家庭教育讲师培养,定期组织讲师赴专业院校学习进修。

  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通过示范家长学校评选、家长学校文明测评等方式,加强对全区家长学校的教学管理与评估,创新社区(村)家长学校与学校家长学校的结对互助模式,教育局联动区妇联、卫健、团委等部门,首创“学生健康成长共同体”,校级层面设立“家长学院”,出版家庭教育系列丛书。通过校内外互联,线上线下互通等方式,形成横向贯通、纵向衔接的家校社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区文明办完成全区青少年成长守护平台开发,把家庭教育作为重点内容,设置了家庭教育微课、科学育儿大家谈、家庭教育求助等内容,传播家庭教育新理念,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为家长释疑解惑。

  ✦✦

  3

  丰富服务供给,增强家教效力

  多条线推进线下授课。除各试点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站、家长学校利用辖区资源常规授课、互动交流外,区级部门采用“请上来、送下去”的方式,给不同群体的家长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如区妇联委托第三方开展“鄞领万家”家庭教育流动大讲堂活动,下半年点单式配送50堂课堂进试点村社,开展家庭赋能工作坊项目,首期以“聚集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能力提升”为主题,招募20户家庭开展个性化周期性服务,同时与文广局合作,将家庭教育课程引入“鄞州晩七点”、市民大讲堂,在公共文化空间、图书馆、新华书店月月有家庭教育讲座、家长沙龙;关工委组建“五老”志愿者团队,通过线上线下配送家庭教育课程,开展陪伴式指导服务,预计全年受益6000户家庭;卫健局开展养育小组进村社百场活动,为每个年龄段婴幼儿家庭提供1-2场互动照护小组活动等。

  多平台推送掌上课堂。每月两次定期向村社和学校家长推送“浙江社区家庭教育共享课堂”和“浙江家庭教育云课堂”。在“善学鄞州”学习平台开设“掌上微课堂”,定期推送家庭教育精品微课程,供全区学校、家长学习。试点社区明楼街道和丰社区探索未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新模式,荷蜂助手链接各大名校教育资源开启“云校教育”,在社区云平台发布家庭教育活动信息。区教育局牵头,以省中小学数字家校为基础,依托“鄞领学习”未来社区教育场景,正在积极探索数智家庭教育新专栏。

  多渠道推行试点项目。链接全市各类资源、各级平台,承接家庭教育试点项目和课题,打造可复制、可推广首创性的家庭教育样本。目前已经启动或即将启动的项目有:市政协、市家庭教育学院家庭教育试验项目--探索问题会诊式全程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模式;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携手家校社、共建好家庭”,家长教育素养提升项目实验基地打造;联动华东师大艺术实验小学及周边社区、幼儿园开展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幼小衔接项目;与市教育学院合作的,助力儿童友好城市创建开展的家庭教育促进儿童友好项目等,同时,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实体化运作后,计划与人社局联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师实训与志愿服务项目。

  ✦✦

  来源/省妇联家儿部、

  杭州市钱塘区妇联、宁波市鄞州区妇联

  编辑/韦文静

标签: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