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指导-抗击疫情系列微课【收官篇】| 从经典中汲取家庭教育智慧

发布时间:2025-03-20 10:45 来源:

图片

图片

身处网络和大数据时代

社会环境总是千变万化


就像面对这次疫情

家长们虽然每天都可以

接受到海量家庭教育信息


但碎片化的知识和信息

却常常使我们无所适从


家庭教育的重点到底是什么?

哪些是应该坚守的原则?

哪些是不变的真理?


今天

浙江省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祝青老师

将向家长们隆重推荐一本经典著作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


并和大家聊一聊


如何从经典中汲取

家庭教育智慧


从经典中汲取家庭教育智慧,红船女儿,3分钟





专家名片

祝 青

浙江省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副编审、高级经济师,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省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学习像陈鹤琴那样做父亲


像陈鹤琴那样做父亲和做学问,红船女儿,2分钟






陈鹤琴(1892-1982年),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区百官镇,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留美五年,191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20年,陈鹤琴有了第一个孩子一鸣,他用3年多时间每天从早到晚陪伴在一鸣身边,对一鸣悉心教诲,精心抚育,培养他良好的习惯,探究他的语言表达、情绪情感和心理变化


一鸣喜欢画画,常常边作画边自言自语,陈鹤琴就把一鸣作画的日期、年龄及对画的解释都记下来,并完好地保存了100多幅。陈鹤琴有七个子女,在他的悉心教诲下,个个都成为有用之才。陈鹤琴这样做父亲,仍为当今之楷模。



学习像陈鹤琴那样做学问






《家庭教育》是这样写成的。为掌握第一手资料,陈鹤琴在儿子一鸣身上花808天研究时间,每天将一鸣从早到晚的活动拍摄下来,给一鸣尝酸甜苦辣的东西,把一鸣抱到课堂给学生当活教材,观察其表情变化,剖析其身体、动作、心理、性格和言语等各方面的发展规律。陈鹤琴将中西方理论贯通,他的《家庭教育》这部著作,绝非生涩难懂,而是举例平实,语言通俗,内容丰富、深入浅出。


教育家陶行知评价:《家庭教育》是近今中国出版教育专著中最有价值之著作。教育家郑晓沧认为:私幸有此一卷,置诸案头,可以奉为龟鉴。陈鹤琴这样做学问,仍为当今之楷模。



从经典学习中汲取家庭教育智慧


可以汲取以下一些家庭教育智慧,红船女儿,7分钟





抗疫期间重读这部经典,可以汲取以下家庭教育智慧


1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孩子成为现代中国人是家庭教育的目的


20世纪40年代初,陈鹤琴先生提出了“活教育”思想:教儿童“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他指出“现代中国人,要有健康的身体、创新的精神、服务的意识、合作的态度、世界的眼光。”


他认为:要珍视、保护、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只有这样,民族才有振兴的希望;学习不能只掌握知识和技能,更要有理想、信念和目标。这些思想,对当今家庭教育仍有指导意义。


抗击疫情中,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战“疫”中涌现出来的那些可歌可泣的科学家和一线医务人员的先进事迹,我们要在家庭中弘扬正能量,让孩子树立为他人服务,为国家作贡献的理念。


我们还要让孩子明白:这次疫情,人与人的关联、地区与地区的关联、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联越来越大,任何一个人都必须与他人友好相处、共同合作;任何事业都需要团体合作,才能顺利进行;任何国家都必须与其他国家协调与合作,才能获得发展。


由此,让孩子了解国情、了解世界。成为胸襟豁达,视野开阔,知识渊博,思想开放,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现代中国人,始终是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


2

开展生命教育,让孩子有一颗感恩并服务社会的心



陈鹤琴提出“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活教育”的课程是以大自然、大社会作出发点,让孩子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去向活的直接的‘知识宝库’探讨研究”。


这次疫情就是生命教育最好的活教材,围绕抗击疫情中的热点事件和重点人物,我们可以设计许多家庭生命教育的体验活动。





如生生不息,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喂养小动物、发豆芽,探索一颗种子、一种动物成长的奥秘。



如画我的家,画我的一生,用新媒体手段编辑家庭相册,全家人一起分享我的故事、家庭故事。


如亲子共读名著、绘本,共赏影视作品,开展家庭沙龙、书写亲情家书等等,让孩子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让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懂得关心家人、尊敬老人;亲近大自然,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让小学高年级孩子懂得同情、关心和力所能及地帮助弱者;让初中阶段孩子学会自我悦纳,与人为善,学会理解、尊重父母、老师和同学,理解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让高中阶段孩子掌握尊重、理解和友爱他人的技能,关心人类危机和全球伦理等等。


生命教育最终要引导孩子建立积极的生命价值观,和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3

开展劳动教育,让孩子掌握生存和生活技能



陈鹤琴认为:凡是小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小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最危险的,就是小孩子没有思考的机会。做父母和教师的,切不可一手包办,或横加干涉,应当从旁观察,相机指导。替小孩子做事情,其弊有三:“剥夺小孩子肌肉发展的机会;养成小孩子懒惰性格;养成小孩子不识世务、不知劳苦的性格。

抗击疫情期间,许多家长与孩子一起做家务,这确实是聪明之举。让学龄前孩子辨别蔬菜不同的颜色、形状,品尝油盐酱醋各种调料的气味和味道,丰富孩子的感知觉。


让低年级的孩子参与扫地、擦桌、收拾碗筷等简单家务;让高年级的孩子参与洗晒衣物,给家消毒,学做家常菜,学包饺子、学蒸蛋糕等家务,既培养孩子劳动的意识,又锻炼孩子生存和生活的能力。


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小手工,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锻炼他的耐心,让孩子从中体会到乐趣和成就感。


4

开展运动教育,让孩子有强壮的体魄



陈鹤琴赋予“现代中国人”五方面的要求,第一方面就是“要有健全的身体”。在他的“五指活动课程”中,儿童健康活动也是放在第一位的。从小拥有健康的体格,可以为孩子一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抗疫期间,更要让孩子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全家人一起亲子运动、亲子游戏,在运动和游戏中,不仅锻炼身体,享受家庭欢乐,增进亲子关系,如果这些运动及游戏让孩子参与讨论和设计,还能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家庭教育指导-抗击疫情

系列微课

完美收官啦~


科学防疫

快乐学习


期待春风万物复苏







本文由省家教学会、省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材料来源/省家教学会、省家教指导中心

图片/省家教学会、省家教指导中心、网络

编辑/辛瑜


标签: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