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节俭·家(一)| 叮!来看“绿色生活课代表”“勤俭节约模范生”树新风~~

发布时间:2025-03-21 09:48 来源: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勤俭节约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写入“家训”需要代代相传的“传家宝”。

8月以来,省妇联严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家庭主阵地,广泛开展“绿色家庭人人创  勤俭节约家家行”主题活动,通过发出一份倡议书、组织一次云接力、播放一串微视频、选树一批优典型、展示一组好经验等活动,引导广大妇女及家庭自觉培树尊重劳动、珍惜粮食的节俭家风,推动形成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社会文明新风尚。


图片



为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增强广大家庭成员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让勤俭戒奢、绿色从简学有榜样、行有示范,省妇联在联合省生态环境厅制定下发《浙江省绿色家庭创建行动方案》的基础上,将崇尚节约作为2020年省绿色家庭评选表彰的重要标准与依据,在全省范围内推荐评选出100户省绿色家庭暨勤俭节约家庭。这些家庭积极践行“光盘行动”“公筷公勺”“美丽庭院”等文明行动,主动参与“爱绿护绿”“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公益宣讲,在节约粮食、文明用餐、弘扬时代新风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图片

家庭齐亮相

01

100户家庭名单

图片

图片

图片


02

典型代表及事迹分享


①杭州李金生家庭


关键词:爱绿护绿、勤俭持家

凡人金句:既然选择了做绿色公益,就无怨无悔。

家庭宣言:低碳环保,倾心护绿;文明用餐新风尚,光盘行动我践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事迹分享: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杭州市拱墅区半山街道田园社区的李金生一家是街坊邻里公认的绿色家庭,他们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美丽家园、垃圾分类、义务植树、崇尚节俭等活动,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像根深叶茂的凌霄藤一样,默默无闻地为美丽杭州建设作贡献。

 作为一家之主,李金生特别重视家风家训的传承,他时常把“倾心护绿,以绿养绿”这几个字叨唠在嘴边,他说,绿色是生命的颜色,展示了生机勃勃绵延不绝的力量,不仅需要爱护和培育,也需要崇尚节俭和文明,他要把这种力量以家风家训的形式从“小家”延伸至“大家”,要让“护绿”从一个人的小事,变成一家子的热心事,变成社会参与的大事。

 2006年,李金生发现财经学院的污水池满溢,脏水流到了宁和弄的道路上,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了严重不便,他第一时间找到财经学院的相关负责人反映此事,多次上门和财经学院沟通协调,终于解决了污水外流的问题,他用满腔的热心为居民群众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真正起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居民们都说他是社区的环保卫士。

 从此以后,他总是积极协助社区做好绿化巡逻、带领家人保护绿化、带动党员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等。社区垃圾分类开展以来,他主动带头,让党员们发动家人一起养成主动分类、自觉投放的行为习惯,影响邻居和身边人共同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他的家人是社区家庭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员和普及员,为辖区范围的保安、保洁、物业工作人员讲解垃圾分类理论知识,将垃圾分类工作落实落细,让垃圾分类成为社区绿色新风尚,他们是田园社区家庭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户。

 每年社区植藤节,他都会和志愿者一起对外无偿赠送凌霄花藤苗,至今已送出十万多株。他带领志愿者团队,在社区的角角落落种上生命力旺盛的凌霄藤,还主动为社区的垂直绿化献计献策,常常冒着严寒酷暑,骑着自行车在社区范围内义务巡逻,看看哪里的凌霄藤需要修枝,哪里的凌霄藤需要浇水。在他的积极发动下,身边许多居民也加入到义务护藤的行列中来,社区内形成了爱绿护绿的良好氛围。除了做好社区的垂直绿化,他还经常帮助杭州市的学校、社区植藤、护藤,做好市区爱绿护绿的巡查工作。2015年5月中旬,在连续几天帮助杭州市外国语学校、杭州树人小学种植凌霄藤后,因心脏超负荷,引起左耳突发性耳聋,其实出现这一症状已经好几天了,但他想拖几天等帮学校种完藤后再去看病,结果因拖延时间过长,医生说已经不能完全治愈,目前左耳已经不能完全听清别人的说话。

  如果说“倾心护绿,以绿养绿”是李金生一家的现代“绿色”家风,那“节能环保,勤俭持家”就是李家一直以来恪守的家规。生活中自觉使用环保袋,不使用不可分解的塑料袋,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全家坚持绿色出行,把绿色生活理念贯穿于日常生活中。每次参加公益志愿活动,家人总是早早帮他准备好餐食,坚持绿色低碳公交车出行,在他家,每天都是锅清、碗清、盘清,餐餐光盘,邻居们都戏称他为“光盘”司令,他也很以此为荣,小孙女很小就会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家人通过言传身教,从节约一粒米、一把面、一滴油做起,树牢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家风。

李金生说,能从事志愿者工作,是因为有一个幸福的家,正是家人的全力支持,他才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做绿色公益活动。爱人宋文娟是邻里眼中的贤妻,也是李金生做绿色公益的坚强后盾, 他在外做绿色公益,妻子把家务活全包了。真心待人是她的处事态度,与邻里和睦相处,邻居们有些事情做不了或需要帮忙,她都热心帮助。儿子、媳妇也非常支持父亲,积极参与爱心公益活动,同时他们也都是单位里的业务骨干,儿子是浙江省移动公司的培训师,负责对移动营业厅的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培训,是单位里公认的优秀员工。媳妇从事保险工作,工作兢兢业业,业务非常出色。年幼的孙女也经常陪着爷爷一起种植藤苗。在李师傅家庭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积极投入到爱心护绿活动中去,在社区营造了浓厚的“绿色环保”的良好氛围。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李金生一家把帮助他人当作一种快乐,“做绿色公益,就注定要付出、要忍耐、要坚强、要奉献,不能有丝毫怨言。”家人的鼎力支持,让他信心百倍,他说,“既然选择了做绿色公益,就无怨无悔”。李金生一家通过家庭成员的奉献和付出,诠释了绿色家庭的真实内涵。


图片

②温州谢薇薇家庭

关键词:垃圾分类、光盘行动

凡人金句:光盘、公筷,这么简单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家庭宣言:参与绿色生活方式,争做宣传、示范、监督志愿者,让绿色生活走进千家万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事迹分享: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谢薇薇一家注重绿色生活理念,坚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我先行”的原则,从小区开始实行垃圾分类起,作为楼幢组长的她就是最热心响应的一位,她积极协助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的推广宣传工作,并以身作则带头做好垃圾分类。小区内安装了新型的分类垃圾桶,许多居民还不会使用,她就主动申请成为志愿者,站在垃圾桶旁边,向居民介绍使用方法,督促居民文明到垃圾,有的老人不懂垃圾分类的知识,她还会耐心的讲解,居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自然也会再将垃圾随便丢弃在垃圾箱旁。

走进谢薇薇的家,更是窗明几净一尘不染,作为退休老人,她用自己的方式享受着温馨的晚年生活,她注重家庭卫生和生活环境的温馨,入住方正大厦近10年,家里仍旧里里外外洁净如新。为了节能环保,她与家人一起换掉了家里所有电灯泡、日光灯,装上了节能灯,平时注意随手关灯,用过的水二次利用,洗菜和洗衣水用来拖地或冲厕所、买菜装菜的塑料袋二次利用都已成为习惯,一家人还倡导绿色出行,尽量选择步行和公交车。他们干净、美满、和谐的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与践行绿色消费的行为影响带动了楼栋里的许多居民。

疫情期间,谢薇薇一家更是养成了使用公筷的好习惯,她说:“我看电视上介绍,使用公筷和分餐可以减少病毒交叉感染的风险,既保护自己又能保护家人,只是多双筷子这么简单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在她的带动下,家人从开始的不习惯,逐渐养成了餐餐都使用公筷的好习惯,她家不仅自己这样做,还把经验教给小区邻里乡亲,许多老人的家里也都开始使用公筷了。光盘行动中,谢薇薇也是先从自家餐桌入手,她说:“在小区造成最大的环境污染就要属厨余垃圾了,尤其天气炎热的时候,厨余垃圾容易变质,尤其是小区环境卫生,招惹蚊虫。”因此她以身作则,在家里实行光盘行动,虽然她家是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但她知道每天合理安排饮食,吃多少买多少,不浪费食物,渐渐地,家里其他成员也都养成了良好的光盘习惯,她就是这样,时刻用自己的努力感染着周围的人。

谢薇薇还是一名“南塘大妈护河队”巾帼志愿者,世界环境日、世界清洁日期间她积极参加环境保护巡河护河,绿化带捡垃圾,向居民发放五水共治、垃圾分类宣传单、绿色生活倡议书、带头捐献旧衣再利用等。暑假她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带领小孙子一起参加公益行动,手举队旗的谢薇薇、身穿粉红色马甲的小孙子用网兜打捞浮桥河边塑料瓶垃圾的瞬间照片还被刊登在《中国环境报》。家中年近90高龄的老母亲也一直讲究绿色食品,阳台绿植和健康锻练,每天坚持与一班老太太们做筋络操,令大家羡慕不已。

正是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家庭,却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营造着自己小小的绿色家园,同时感染着身边的人,引领着整个小区的绿色文明创建,形成了绿色生活家家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图片

图片

活动大集锦

省妇联组织开展“21天光盘打卡行动进家庭”活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湖州市妇联组织开展“垃圾分类新时尚 节约粮食我光荣”广场家年华活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杭州市江干区妇联开展“勤俭节约  万家同行”诵读活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宁波市海曙区骆驼街道莲晴社区妇联开展亲子公益书法培训,以书写“纸餐盘”的形式,倡导广大家庭积极参与“光盘行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街道、宁海县妇联印制发放《拒绝“舌尖上的浪费”,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等倡议书,深入千家万户,开展倡议活动。

图片


图片


绿色生活

让家更美

勤俭节约

牢记心间

图片



材料来源/省妇联家儿部

图片/省妇联家儿部、网络

编辑/辛瑜




标签: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