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路上她力量|如今,她们这样续写着雷锋故事

发布时间:2025-04-07 10:41 来源:

“如果你是一滴水

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线阳光

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每当提到“做好事”

人们便会想起他

雷锋

新华社
,赞5.6万


一个温暖的名字

一种无穷的力量

一座精神的丰碑


今年的3月5日

是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


然而

学习雷锋从不止于这一天

她们用实际行动证明

“雷锋”

其实一直在我们身边


图片

图片

1.她,为白血病患儿送上了最珍贵的“新年礼物”。

图片

2024年10月,杭州一位“00后”儿科女医生黄琦接到了红十字会的电话,称其造血干细胞入库血样信息与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询问她的个人意愿。“入库时就想好了,这是一件有缘分、正能量的事,只要和患者匹配上,一定会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的!”黄琦毫不犹豫地回复。

今年1月13日,移植对象病情突然恶化,需要尽快完成捐献。接到工作人员电话的她爽快地答应了并第一时间调整了原有行程:“什么事都能年后再说,但这事不行!”黄琦本来今年过年计划早点回老家看看父母,现在遇到救人的事就推迟回去。黄琦表示希望她这一束微光,能够为患者家庭点亮灯火,让他们能够像普通人一样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图片

2.她们,组成“护士顺风车”,10年来风雨无阻。

图片

2016年,宁波象山红十字台胞医院血透室扩容后,陆续有周边地区的患者来做透析。血透室的护士们在同患者聊天时得知,一位家住松岙的老伯每星期要做3次血透,走到公交站点就已经有点累了,等车还要等许久,实在很困难。护士长王庆竹、何娟等人一听,决定在上班的路上顺路接上他。后来,其他同事也纷纷站了出来,自愿带上沿途的患者。从此,顺路带上患者的“任务”,就成了血透室护士的一项常态服务,也成了上班路上一道温暖的风景。

十年间,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寒冬,甚至台风天,她们的顺风车都没有停下来过。

“这期间,有的同事调走了,有的同事退休了,有的同事搬家了,但无论团队成员如何变化,我们都会继续把顺风车延续下去。”

图片

3.她,以爱为针、用心做线,将真诚和善良缝进万余双布鞋里。

图片

在嘉兴,有一位被大家亲切称为“布鞋奶奶”的老人 ——陆秀珍。她虽已103岁高龄,却有着一颗炽热而年轻的心。每天,在她那温馨的小屋里,总能看到她专注做鞋的身影。

1980年,陆秀珍从教师岗位退休。她看到敬老院一些孤寡老人脚受冻后长了冻疮,便日夜赶工,为每位老人做了一双棉鞋。

1998年夏季,长江发生了全流域大洪水。看到新闻后的陆秀珍当晚就开始缝制布鞋,200双布鞋全部寄往受灾地区。当得知这些布鞋为受灾群众带去了些许温暖时,陆秀珍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百年华诞,这一年也是陆秀珍的百岁生日。从年初起,她就满怀热忱地开始制作100双布鞋和100只香囊,并无偿送出。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她对党的感恩之情,每一个香囊都寄托着她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40多年间,陆秀珍无偿送出了1万多双鞋子,从充满童趣的婴儿虎头鞋,到保暖舒适的老人“蚌壳棉鞋”,她用最质朴的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

4.她,用爱和坚持,为孩子们编织了一个又一个关于成长与希望的梦。

王雪娟,是台州市仙居县留守儿童之家——“东篱之家”创始人。2004年,她编织起一张守护留守儿童的大网,为周边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天空。二十年间,这个家成为了数百名特殊家庭儿童的避风港,王雪娟把他们都当自己的孩子,用心弥补他们在成长中缺失的爱。她说:“我切身体会到一个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我只希望能够尽自己所能给孩子们带去一些温暖。”

“王妈”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爱的火种,这些年,先后有40多个孩子又回到这个温暖的港湾,成为“东篱之家”的志愿者。近年来,在关爱留守儿童的同时,“东篱之家”还将志愿服务延伸到了其他领域,成立了社会服务中心,组建了女子义警队,参与社会基层治理。

夜幕降临,“东篱之家”灯火通明,那不仅仅是灯光,更是孩子们心中不灭的温暖与光明。


积小善为大善

薪火传承、生生不息

雷锋精神从不曾缺席

每一个向上向善的人

都是新时代的活雷锋

今天

致敬雷锋

也致敬向雷锋学习的你!



标签: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