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流动人口的知心大阿嫂”——记新鄞州人汪忠凤
发布时间:2014-11-28 17:34
来源:
笔者第一次见到汪忠凤的时候,她正在接待一个外来妇女,态度亲切谦和、劝解之话处处在设身处地地为对方考虑,连笔者听了都觉得窝心舒坦。汪忠凤告诉笔者她的老家在江西,家境非常贫困,她来宁波已经有整整15年了,在这15年间换了不少工作,最终在2004年考取了洞桥镇的村流动人口妇代会主任一职,在这个岗位上一站就是6年。
成长的环境,造就了我积极的生活心态
汪忠凤生长在一个四口之家,下面还有一个弟弟,虽然子女人数不多,但她的母亲是一个双手残疾的人,父亲靠起早摸黑砍柴换钱给他们姐弟俩交学费,按汪忠凤自己的话来说:“父母抚养我们姐弟俩长大很不容易,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那种辛苦”,自懂事起,家里的家务事都是她干,那时她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最后还顺利考上了重点高中。可是弟弟还在读初中,家里实在是负担不起两个人的学费,为了让弟弟读好书,她放弃了继续就学,那年18岁。
“这些年我一直在外漂泊,碰到过的困难数不胜数,但也许是成长的环境也并不容易,反而造就了我积极的心态,真的,我并不怕困难”,可能也正是这个原因,汪忠凤也很能感同身受他人的困难,遇到姐妹们向她诉说生活的种种不如意或矛盾,她都尽一切力量去劝说、去帮助,她说:“我们都出门在外,我知道这种不容易,我理解她们,更想要帮助她们”。
寻寻觅觅,终于在洞桥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辍学后,汪忠凤去隔壁的乡镇学校做了4年代课老师,由于工资实在太低,她不得已辞了职,开始学起了技术,在那时她认识了现在的丈夫并在2年后结了婚。丈夫因搞养殖业没有经验,亏了3万多元债务,汪忠凤毅然决定把3岁的小孩交给婆婆带,把家中唯一的一台缝纫机卖掉当路费,去了福建建阳县,找到了一份采茶的工作,手脚全部都采烂了,连鞋也穿不进去,但为了家人她咬着牙坚持下来。后来听说宁波服装厂多,于是她1996年来到宁波打工,几经周折终于在洞桥镇张家垫村天盈制衣厂找到了工作。
2004年4月初,得知村里正在公开招聘流动人口妇女工作负责人,在朋友和丈夫的鼎力支持下,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报了名,经过严格笔试、面试,最终当选了张家垫流动人口妇女工作负责人。身为流动人口妇女的一员,她很能体会这些姐妹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因此也更加清楚自己的工作是十分艰巨的。但上任第一天,她就表示一定要做好流动妇女的“知心大阿嫂”。
六年磨一剑,做成妇女工作的“熟练工”
万事开头难,汪忠凤努力为民多办实事,为了摸清全村流动人口的基本状况,为下一步的工作打好基础,在村妇女主任的带领下,汪忠凤和经选举产生的妇代小组成员们挨家挨户对全村流动人口家庭进行了上门走访,并逐户登记造册,通过她们不懈的努力,终于初步建立了村流动人口家庭基本档案。
她还在办公室开设了服务热线,白天她在办公室接听热线电话,发放流动人口需求调查问卷,为流动人员提供就业信息并帮助联系工作。她还多次发动了暂住在该村的外来求业人员参加区、镇两级举办的大型就业洽谈会。办公室成立以来,她就为500多位外来人员安排了就业,同时汪忠凤还为他们统一代办暂住证,方便他们在张家垫村的生产生活。
关注弱势群体,挡不住的热心肠
27岁的张容为了寻找丈夫,钱也花光了,老家还有两个小孩,以后的生活不知道怎么办。汪忠凤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联系宁波电视台播放寻人启事,希望通过媒体尽快帮助张容找到自己的丈夫,一家人早日团聚。在多方的帮助下,事情总算有了眉目。又如一外来妇女因为工伤事故,赔偿资金未能落实,也来求助汪忠凤,经过各方联系,终于使那受伤的妇女获得了应有的赔偿,事情得到了合理的解决。
2004年6月的一天傍晚,汪忠凤发现在村中挨家乞讨的10岁女孩赵丹丹,将小孩领回家中,给她吃饭、洗澡,女孩告诉她自己是在帮父亲买酒的路上被人绑架,随后又被拐卖至此,现在被迫每天乞讨,若完不成任务便会遭毒打。她听后内心万分焦急, 一边安顿好小孩,一边向镇派出所报了案,并根据小孩提供的线索,会同洞桥镇派出所将伪装成马戏班的涉拐团伙一网打尽,赵丹丹终于回到亲人的身边,从此告别了乞讨生涯。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流动人口的生活十分艰难,汪忠凤组织开展了“阳光爱心捐助活动”,为困难家庭送上棉被等生活必需品和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了第二故乡的温暖。当得知本村流动人口曾学文夫妇的独生子女意外落水身亡后,汪忠凤通过多方努力,共募得捐款近5500元,并上门做好安慰工作,帮助他们尽快从丧子的阴影中走出来,恢复对生活的信心,使夫妇俩深受感动。
工作延伸到了生活中,成了维稳的“领头羊”
汪忠凤发现,部分流动人口妇女跟随丈夫亲人来到本地,自身的文化素质低,又没有一技之长,业余生活十分单调,长此以往,不但会导致家庭不和,还会引起邻里纠纷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流动人口妇女组织在区、镇两级妇联等部门的支持下,利用各种可用资源,组织流动人口妇女开展多种形式活动,如对流动人口妇女进行“四自”精神教育;与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进行联谊活动;“三八”节期间,组织流动人口妇女开展乒乓球比赛、读书看报比赛;邀请其他乡镇优秀的流动人口妇女讲述自身奋斗经历,为全村流动人口妇女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为流动人口争取开办了普网知识培训班,每年举办10余次培训,共1000余人次参加各类培训。
由于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有相当一部分流动人口对于家庭中出现的矛盾往往不能心平气和地去解决,而是选择简单粗暴的打骂方式。汪忠凤深知这种方式会给流动人口妇女的身心都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每当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她总是耐心地进行调解疏导,同时对这些流动人员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真正领会到家庭和睦的可贵,从而互敬互爱,相扶相持。
此外,汪忠凤组织建立了流动人口妇女巾帼志愿者服务小分队,共有18名志愿者,她们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义务帮助清扫村菜场周边垃圾,打扫卫生,经常性地开展志愿者上街服务活动,发放宣传资料,普及科普、法律知识。
回顾这6年,汪忠凤由衷地感叹道:“日子过得真快,我能有今天要感谢很多很多人,我只能说一声谢谢,我将继续前进!”(宁波市妇联)
栏目:女性风采 编辑:毛歌抒 签发:杜爱芳
标签:编辑:lee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