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形势下推进留守乐园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4-11-28 17:33 来源:

    天台是个劳务输出大县,随着大量的人员外出务工经商,每年留守在家的儿童达1万余名(今年的统计数据:留守儿童共13430人,其中父母双方外出的9741人),占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20%以上,其中75%为隔代带养,15%为亲戚带养,5%为单亲带养,5%为同辈带养或无人监护。每当假期(尤其是暑假)来临,孩子们脱离了学校的视线后,带来了严重的教育缺失和安全隐患。县妇联针对实际情况,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以“安全、健康、快乐”为宗旨,每年暑期创办留守乐园,用真爱浇灌心灵,用真情打造温馨,为留守儿童平安、快乐过假期保驾护航。今年全县共创办留守乐园91所,有3200多名儿童在乐园里免费过假期。
  一、主要做法
  (一)及早部署,摸清留守儿童情况
  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启动, 6月中旬,县妇联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乡镇(街道)妇联在暑期来临前,深入辖区内中小学校、幼儿园及留守(流动)儿童家庭了解留守(流动)儿童相关情况,如留守(流动)儿童的家庭地址、家长外出地、当前监护人、通讯方式及暑假去向等,建立健全每一位留守(流动)儿童个人档案,对辖区内留守(流动)儿童的数量、分布及每个留守(流动)儿童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了让留守儿童能够及早及时入园,各乡镇(街道)的留守乐园基本上在7月10日前开班启动,尽量缩短无人管护的安全真空期。
  (二)因地制宜,创办留守儿童乐园
  在留守儿童乐园的布局与选址上,各乡镇(街道)妇联综合考虑场所、师资、经费、当地干部群众积极性及留守儿童数量、分布、需求及道路交通安全等各方面情况,根据就地、就近、方便、安全的原则对乐园进行合理布局,做到“条件成熟一所建一所,建一所完善规范一所”。很多村的村委会、老祠堂、老年活动中心都成了乐园创办地,村里的文体设施、农家书屋向留守儿童全天候天放。雷峰、南屏、白鹤等地的学校也为乐园创办提供支持。为解决乐园的师资问题,我们县、乡两级联动,开展支教与管理的志愿者招募工作,全县共有326名热心公益、责任心强的妇女干部、关老协人员、离退休教师、回乡大学生以及各高校的大学生暑期实践队成员担任了爱心志愿者,为乐园内孩子提供作业辅导、安全保卫、道德教育、文化娱乐、后勤保障等各方面服务。
  (三)完善制度,规范乐园安全管理
  创办留守乐园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解决假期留守儿童的安全监管难题,为此,各地都将安全管理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从实际出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管理制度,并采取有效的工作措施,确保乐园安全、有序、规范运行。如雷峰乡祥何村指定专人负责留守儿童上学、放学的每日接送,上课期间实施封闭式管理,由专人负责看守。三合镇留守乐园建立了早上点名、放学监护人接洽制度。白鹤镇各留守乐园实行课前点名、请销假制度,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去向动态,建立学生、家长、教师联系卡,实行规范化管理。为提升乐园的创建水平,我们按照“有场地、有设备、有制度、有活动、有队伍”的五有标准,启动示范性乐园创建,开展了“十佳留守乐园”、“十佳爱心志愿者”、“十佳留守好孩子”评选活动,积极调动留守乐园创办的积极性。平桥的后蒋村、白鹤的白水村等乐园,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成为全县各个乐园的典范。平桥镇后蒋村留守乐园还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示范性留守儿童之家。
  (四)创新形式,提高儿童自护意识
  为进一步提高留守儿童的安全自护意识,我们坚持寓教于乐,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县妇联围绕平安工作主题,制作了安全教育展板,内容涉及防溺水、防触电、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居家安全等,知识全面、画面卡通、可看性强,到各个乐园和重点村进行巡回展出。统一制作了安全教育宣传折页,将折页发给孩子们学习,部分乐园还举行了安全知识有奖问答,帮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各个乐园也都把安全知识作为乐园的重要一课,如白鹤镇开展巾帼平安“微巡演”,采用三句半、小品、快板等文艺形式,到各个留守乐园巡演。平桥后蒋村采用“三五”安全工作法(即:课前5分钟讲安全、放学前5分钟讲安全,每5天集中上一次安全课),提高孩子安全意识。白鹤白水村将安全急救知识作为乐园“第一课”,邀请红十字会同志现场为孩子们讲解和演示如何进行安全急救。坦头榧树村推出“暑期找平安暨微巡讲”主题教育活动,以情境模拟、趣味游戏、微型舞台剧等互动新模式,提升安全教育吸引力和受用率。雷峰祥何村举行儿童安全主题班会,通过播放公益宣传片、小品演绎以及教唱安全儿歌等形式,提醒儿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五)丰富活动,着力打造快乐港湾
  我们注重做好“乐”字文章,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涵,让广大留守儿童平安过暑期,快乐提素质。
  一是传统文化进乐园。除了辅导儿童完成暑假作业外,每个乐园还因地制宜、因需制宜,组织开展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教育,开设书法、美术、舞蹈、武术等各类兴趣小组,丰富留守儿童的暑期文化生活。如白鹤镇开展“曝光杯”小学生知识竞赛,组织义宅片各个乐园内的孩子通过知识抢答、智力比拼等四个环节进行比赛。龙溪乡在乐园举办了以“感恩中国梦”为主题的文艺晚会。洪畴镇开展“学手语、知感恩”活动,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知恩报恩。坦头镇组建乡土宣讲队,围绕美丽乡村、红色文化、感恩教育等方面进行宣讲,培养坦头“乡土小博士”。三合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灵溪奚家拳、状元游街、亭头词调、朗树花鼓列入留守乐园课程,一周两节,既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家乡、了解历史,也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二是亲情关爱进乐园。为了让留守的孩子离开父母不离爱,留守在家不孤单,我们积极发动社会爱心人士担任“爱心妈妈”、“代理家长”,与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如洪畴镇开展远教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开通远教视频,让留守儿童与远在外地的父母进行亲情对话。平桥镇开展“大手牵小手,安全过马路”活动,组织妇女议事会成员与留守儿童一起进行交通安全演练。始丰街道开通“微平台”,定期将每位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其在外务工父母进行反馈。南屏乡将52位留守儿童父母的联系电话收集起来,开设亲情热线和亲情卡,让孩子在想父母时可随时拨打。祥何村每天为留守儿童准备绿豆汤、牛奶、棒冰等降暑食品,让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们感受到一种“家”的温暖。
  三是中国梦主题教育进乐园。结合“中国梦”主题,各地都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引导孩子们理解“中国梦”内涵,自觉把个人成长与祖国发展联系起来,从小树立远大理想。螺溪村、玉湖村等乐园通过开展“少年梦、中国梦”宣讲活动,激发留守儿童追梦圆梦的正能量。后蒋村乐园通过开展“微梦想”征集,用“梦想树”秀出孩子们的梦想。前杨村乐园开展“点亮微心愿”活动,让孩子将梦想写在心愿卡上,贴到心愿墙中,并筹资3500元在“筑梦南屏”纳凉晚会上圆了孩子们的微梦想。
  二、成效与启示
  整合社会资源创办留守乐园,是破解暑期留守儿童安全监管难题的有益尝试,创办10余年来,乐园内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受到了外出家长的广泛欢迎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是一项让社会安心、家长放心、孩子开心的民心工程。2008年,我县创办留守乐园工作被省妇联评为创新进步奖;2011年,时任副省长陈加元对我县留守乐园创办工作作出批示肯定,并在浙江政务信息中交流;2012年,《中国妇女报》“纵横中国·见证发展”栏目对我县留守乐园工作作了专栏报道;今年,县委组织部又将留守乐园工作拍摄成《组工播报》专题,在省、市、县电视台进行播放。此外,各级媒体每年都从不同角度对我们天台留守乐园工作进行相关报道,对我们的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我们的主要启示有:
  一是领导重视、部门支持是办好留守乐园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每年的寒暑假,县委县政府都开展“平安假期倒计时”活动,对假期学生安全工作专门进行部署,李志坚书记、杨胜杰副书记、叶玲君副县长都高度关注和支持留守乐园工作;各个乡镇对留守乐园的创办都尽可能地给予人、财、物的支持;村一级则在场地和管理上倾全力支持。各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也合力推进留守乐园创办。关工委发动“五老”人员参与乐园管理,为乐园建设解决了不少难题;团县委组织暑期安全自护营,到各乐园宣传安全知识;教育局鼓励在职教师到乐园支教,并提供学校作为乐园创办场所等等。
  二是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是留守乐园创办的力量源泉。留守乐园创办伊始,管理人员和师资力量较缺,主要依靠各村的退休教师、妇女干部及老协人员,特别是一些退休教师,既有教学管理经验,责任心又强,又能任劳任怨地奉献,在乐园建设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近年来,广大回乡大学生、在职教师、学子义教队及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等各界爱心人士也纷纷加入到支教志愿者队伍中来,为留守乐园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同时在社会各界的捐助下,乐园的活动器材、爱心书屋都多起来了,留守儿童的暑期生活也更丰富多彩了。
  三是安全而有成效是留守乐园持久开办的关键因素。由于留守乐园始终将安全管理放在首位,并考虑孩子们就地、就近、方便的原则,把乐园办到村子里、办到办事处,大大降低了假期儿童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而且乐园还以激发兴趣、提高素质为主,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孩子的品德教育、感恩教育、乡土教育,让孩子参与平安家庭、清洁家园、小县大城建设等,寓教于乐,趣味性强,孩子乐于接受。
  三、问题及建议
  留守乐园已成为留守儿童暑期度假的好去处,但在推进乐园持续规范健康发展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一是资金不足影响到乐园的持续开办。由于留守乐园是各地自发创办的、公益性的组织,在乐园内支教的志愿者基本上都是冒着酷暑、顶着高温、义务服务、无偿付出,孩子们也大都是免费入园,各所乐园的创办资金除了依靠乡镇、村些许支持外,没有任何资金来源,许多乐园都存在资金不足问题,资金不足就会影响到乐园的持续开办。从去年开始,为了鼓励和调动社会各界支持参与留守儿童乐园创办的积极性,我们开展了“十佳留守儿童乐园”、“十佳爱心志愿者”、“十佳留守好孩子”三十佳评比表彰活动,但由于资金有限,评比表彰的面也受限,还有大量的好人好事无法给予激励。建议县乡两级都能落实留守儿童专项资金,对生活特别困难的留守儿童进行帮助,并在每个暑期开展示范性儿童之家创建,验收评比后,用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一定的奖励,给每个爱心志愿者适当的餐费补助。
  二是部分乐园的师资管理力量还欠缺。支教志愿者的招募工作目前还未成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每年都是一暑期一发动一招募,由各个乐园在暑期前按照就地、就近、方便的原则,以自行招募为主,县里帮助解决为辅。但由于志愿者资源分布不一,一些地方既没有退休老师,也没有回乡大学生,光是村里有场地、有积极性也办不起来。近年来,各所高校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参与了乐园的支教与管理后,为一些乐园的师资解决了燃眉之急。但因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时间普遍较短,留守儿童安全监管缺位的时间仍较长,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懂教育和管理的社会人士和在职教师能够担任志愿者,解决乐园的师资管理难题。
  三是留守乐园的创建覆盖面还不够。每年我们创办的乐园是有限的,仅有3000—4000名留守儿童能够入园,相对于今年9741名父母双方外出的留守儿童数量,除去一部分暑期跟随父母外出的,至少还有好几千的留守儿童游离在留守乐园之外,尤其是在山区乡镇,如雷峰、三州、泳溪、龙溪等地,是留守儿童的聚集地。然而,这些乡镇往往都因师资、场地等所限,每个暑期创办的留守乐园都只有1所,接纳的留守儿童大多在40至60人之间,还有更多的山区留守儿童无法进乐园实行安全监管。为此,我们呼吁社会各界能积极帮助创造条件,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让留守儿童能够健康、快乐成长。 (天台县妇联)

 

栏目:调查研究   编辑:王  露   签发:吴伟刚

标签:编辑:leeli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