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柯城区府山街道好媳妇项银姣:用“孝”书写人间真情
发布时间:2014-11-28 17:33
来源:
衢州市柯城区府山街道天皇巷社区有一条街叫水亭街,街上开着各种各样的店,72号是项银姣开的彩旗店。说起项银姣,周围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夸她是一个孝顺的儿媳妇。项银姣1955年4月出生,原在下街街道后街巷居委会工作,中共党员,2002年下岗,因生活所迫,开起了这家小小的彩旗店。项银姣家是一个祖孙三代的六口之家,她嫁入黄家34年来,孝敬公婆,体贴丈夫,教育儿女,全家人过着幸福和美的生活。
孝顺女,照顾公公安享晚年
1979年4月,项银姣经人介绍嫁给了家住水亭街的黄金土,婚后一直和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丈夫在市运公司工作,有稳定的收入,婚后生活平淡祥和。1980年、1982年女儿、儿子相继出生,一家六口其乐融融,生活虽称不上富足却也温馨美满。
但天有不测风云,1990年,公公患上了膀胱癌。项银姣主动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责任,她不怕脏不怕累,每天给老人喂饭喂药,擦洗身体。老人大小便失禁,粪便脓血经常弄得床上、裤子上到处都是,她每次都及时帮老人擦洗干净,更换被褥,把衣服和被褥进行清洗、消毒。老人的气管里布满浓痰导致呼吸困难,她想方设法自制工具帮老人吸出浓痰,让老人呼吸顺畅。在项银姣无微不至的照料下,老人直至去世身上都没有起褥疮。三年来,项银姣默默的做着这一切,没有丝毫的怨言,直到公公安祥的离开人世。
俗话说祸不单行,1999年,一场癌症又夺去了正值壮年的丈夫,一时间这个曾经幸福美满的家庭风雨飘摇。一般来说,既然公公和丈夫都不在了,婆婆自然也就不需要项银姣侍奉了。但是项银姣义无反顾地将婆婆留在了身边。
好媳妇,婆婆就是我亲妈
从那以后项银姣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承担了家里的一切负担。上至侍奉婆婆,下到养育儿女。每天她都会一早起来给老人准备好可口的饭菜,叮嘱老人要按时吃药,照顾好两个读书的孩子。
2002年,因当时的下街街道进行社区居委会合并,项银姣被分流下岗。丈夫去世了,一儿一女都还在上学,自己又没了工作,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了。怎么办?项银姣拿起了久已不用的缝纫机,开起了小小的彩旗店,勉强维持生活。就算是这么艰苦,项银姣也没有让婆婆去小叔家住,更没有嫌弃过婆婆。她说,“婆婆就是我亲妈,一家人应该同甘共苦的。”
2012年2月,婆婆中风,行动不便,项银姣或背或抱,使尽全身的力气把她搬上小三轮,然后再骑着车送老人去斗潭的诊所进行推拿针炙。风雨无阻,足足坚持了三个月,直到老人的病情得到缓解。婆婆的个性比较内向,没什么朋友,年纪也比较大了,让她一个人呆在家里,项银姣不放心,老人也愿意和她呆在一块。所以每天早晨,项银姣起床,便也照顾她起床,然后带上老人去彩旗店。项银姣在店里忙着裁剪、缝纫,就端张小板凳让婆婆坐在门口晒晒太阳,打个小盹。
虽然家里负担重,生活比较拮据,她却从不亏待老人,婆婆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好,项银姣每次做菜总是变着花样做,希望老人能多吃几口。婆婆想吃什么,只要老人开口,立刻就去买来。年纪大的人忘性大,婆婆老是不记得吃药,项银姣就一天三次记着钟点,到点了就提醒婆婆该吃药了。
乖“女儿”,带着婆婆再嫁
随着岁月流逝,孩子们日渐长大成人,生活也慢慢变好了,但不变的是项银姣一如既往的照料着年迈的婆婆。2013年2月20日,项银姣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春,她和一位名叫郑建中的男人领了结婚证。在领证前,她和这个男人说,“她要像女儿一样细心的照顾好婆婆,让老人安度晚年。如果他不同意,那就不结婚。”男人非常感动,说自己怎么会不同意呢,她们婆媳在一起生活了34年,不是母女却胜过母女。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项银姣默默做着平凡而感人的事,可是我们去采访她的时候,说起这些事情,她总是淡淡的,似乎在诉说着这些本就是作为儿媳妇该做的。她的女儿黄宇清说的好:“妈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孝顺。”(衢州市柯城区妇联)
栏目:女性风采 编辑:金 蕾 审核:吴伟刚
标签:编辑:lee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