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爱心大使”诸银儿
发布时间:2014-11-28 17:33
来源:
诸银儿是沪杭甬高速公路大隐管理所的一名员工。十多年来,她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和所里巾帼文明岗的同事一道长期坚持结对大隐镇敬老院,那里的老人亲切地称她为“爱心大使”。
爱与老人结“亲戚”
诸银儿的老家在余姚兰江街道,说起她,熟悉的人都说她是个热心肠,常常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她到沪杭甬高速公路大隐管理所工作后,很快便与该镇敬老院的老人结下了“亲”。逢年过节,她总会带上饮料、衣服、蛋糕等,和同事一起去看望那里的老人,使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2011年端午节前夕,诸银儿买来竹叶、糯米等裹粽子,夫妻俩一直忙到凌晨二点才裹完。丈夫不解地问她:“为什么不去买现成的?”她真诚地说:“自己裹的才有味道。”当她和所里的同事一起把粽子送到老人们的手中时,得到了老人们的一致称赞。看到老人们高兴,她自己更高兴。当天,她在工作牌上写道:生活的美好,不是因某一个英雄而感动,而是因一个又一个普通的善举汇聚而传递。
2012年“三八”节,她带着用自己的300多元稿费买来的面包、饼干和食用油到敬老院看望老人们,还帮助他们打扫卫生;清明前夕,她又先在家中精心做好馅,然后到单位与同事一起裹青团,送给老人们品尝。老人们都说:“很久没有吃过味道这么好的青团了。”
2013年夏季,诸银儿又和同事们一起带着自备的清凉饮料、防暑药品和五谷杂粮等来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帮老人们打扫房间,和老人们共话家常,在炎炎夏日为他们送去了阵阵“凉意”。
在大隐镇敬老院,老人们都把诸银儿当作自己的亲人。章山村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毛能庆,是诸银儿时常牵挂的一个人。老人在世时,她常去看望他。老人去世后,她依然坚持看望他的遗属,每次去还不忘带上一些礼物。
乐善好施成习惯
诸银儿的家,是名副其实的爱心之家。她的家人非常支持她做好事、献爱心。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诸银儿在第一时间捐款500元。回到家中,她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家人,大家不仅支持她的做法,丈夫、儿子、侄子及年迈的母亲、婆婆也主动参与捐款,共捐了3000余元。
2011年,她从报纸上获悉本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彭明爱一家遭遇不幸后,带头帮他们筹集了2470元善款。2012年3月,她在网上看到大学生魏迪庆需要换肾的消息后,又马上捐了500元。回家后,她将这件事告诉婆婆和母亲,两位老人也每人拿出了100元。
诸银儿还是余姚“爱心之家”——绿袖子QQ群的网络文明志愿者,在“六一”节时,她经常出资买礼物去市福利院看望孩子们。在今年的儿童节来临之际,她又参加了由余姚爱心公益组织发起的“大手拉小手”——关爱山区儿童爱心接对活动,她和她儿子共结对了2位贫困学子。(余姚市妇联)
栏目:女性风采 编辑:金 蕾 审核:王 唯
标签:编辑:lee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