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玮:心灵与外貌同样美丽的巾帼文明岗岗长

发布时间:2014-11-28 17:33 来源:

    7月29日10时30分,杭州火车东站售票处,一小伙突然倒地,正在排队的一位长发女子第一时间上前施救,直至120赶到。错过了火车的她不愿留下姓名,最后,大家凭借现场拍下的照片才找到她。原来她是柯城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也是柯城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市巾帼文明岗的岗长——陈玮。网友们称她“心灵与外貌同样美丽”。
  陈玮,1974年出生,家在衢化昌苑村,现任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重症学科主任,质量管理科科长,临床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第六届衢州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员。同事们对她在杭州救人一点都“不意外”,“因为她做过的好事多得数都数不清!”
    为救人烈日下寻找两小时
    这已经不是陈玮第一回因为救人上新闻了。2013年7月22日,本报四版曾报道了题为《医生花两个多小时寻找病人》的新闻,文中尽心尽责的医生正是陈玮。
    事情发生在去年7月14日上午,衢州市广电总台员工郑时培在家突发疾病晕倒在地,他想起曾采访过的陈玮医生,便用拨通她的电话。正在回家路上的陈玮叮嘱他“躺着不要动”,并建议他姐姐去买几种非处方药物。可10分钟后她接到郑时培7岁女儿的电话,称父亲已经昏迷。随即电话被挂断了,此后一直无人接听。
  意识到情况不妙后,陈玮立刻想到前往郑时培家中。通过朋友,她获悉郑时培的家在衢化兴化公司一带。于是她立即驱车前往。到达后,她顶着烈日,挨家挨户地询问沿街店铺,得到的回答都是“不知道”。她尝试去敲了附近几幢居民楼里住户门,却都没人。直到走进了附近的一个小村庄,她才从一间小卖部里打听到了郑时培家的详细位置。
  找到郑时培时,已经是下午一点半左右。陈玮连忙上前对昏迷中的郑时培进行搭脉,观察其瞳孔、面色。此时,他的姐姐已经买药回来。经过诊断,郑时培昏迷是由于过度劳累、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看到郑时培吃过药后情况有所好转,意识也逐渐恢复,陈玮指导他姐姐接下来如何用药后才离开。离开时还嘱咐郑时培的家人与自己保持联系。当天的傍晚、晚上,陈玮两次致电郑时培,得知他的情况好转后方才放心。
    衢州器官捐献工作的“先行者”
  陈玮还不遗余力地做着公益事业。2004年开始已促成多例角膜捐献并移植成功。2012年她完成衢州市区首例实施器官捐献,并在其后又促成了4例。
  陈玮说,2012年她在杭州进修时,在肾病科、肝病科多科轮训后,见到许许多多因为疾病而苦苦等待器官捐献的患者,他们无助又渴望的眼神,无不刺激着她。于是在回来后她下了一个决心,“要为更多的生命,更多的家庭做点事!”
  回到医院后,她建立了以ICU科室为主的器官捐献宣教工作小组,开展相关工作。她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工作使亟需器官的患者能第一时间受捐。
  2012年8月30日,患者邵朝龙因为一场意外导致脑死亡。经柯城区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抢救,邵朝龙依旧昏迷不醒。经省级专家会诊认为,救治生还的可能性已经没有。但是他的其他器官非常好。陈玮突然意识到,可以让邵朝龙以另外一种方式活下去。
  随后的几天,陈玮找到了邵朝龙的妻子与女儿沟通。一次不成,两次、三次沟通。最终她一句“如果捐献了器官,那邵朝龙的心脏还在跳动,你们或许还能听到这个声音”打动了家属。9月2日,邵朝龙的亲人捐献了他身上全部的器官,这是衢州市区首例人体器官捐献。陈玮就这样成了衢州器官捐献工作的“先行者。”
    与多名困难孩子结对
  在陈玮被同事们记住的公益活动中,许多都是围绕着孩子而展开的。她说,因为自己也是一名母亲。
  建筑工袁师傅因车祸头部受伤严重,入院时生命迹象十分微弱。陈玮和她的同事们全力进行抢救,最终把袁师傅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但后续的治疗还需要大笔费用。了解到袁师傅的经济状况后,她主动提出了结对袁师傅子女并承担他们今后的学习费用。她说:“我和家里人一起省一点,也想能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命运,这何乐而不为呢?”
  今年2月,衢江区的14岁的王凯在遭遇了重大交通事故,被诊断为原发性脑干伤,随后一直住院治疗,由母亲照顾。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5月27日,一直通过打工维持王凯医疗开销的父亲王水林因为胃癌晚期转移而不幸离世。随后,陈玮发起了为王凯捐款活动,不仅自己带头捐款,还通过媒体、网络为王凯筹得近10万元善款。
  记者还了解到,陈玮还与柯城区航埠镇的露露,衢江区沟溪乡后力村的小东等留守儿童结对,成为了他们的爱心妈妈。
  “医生,不仅仅要做到救死扶伤,更要有善心、爱心和社会责任心。”这句陈玮的座右铭就是对她一直以来最美精神的最好诠释。(衢州市柯城区妇联)
 

 

栏目:女性风采     编辑:梁丹平

标签:编辑:leeli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