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从容:三位女性的风采故事

发布时间:2015-03-11 00:00 来源: 临海市妇联


图为胡薇薇正在明德讲堂上为学生们演讲。

 

图为罗苏芽正在村文化讲堂介绍黄沙狮子的演出情况。

 

图为严爱青正在编织中国结。

       女人,是一个美丽的名字。
 
  有人说,女人如花,绚烂了这个世界;有人说,女人如水,滋润了整片土地;也有人说,女人像书,不打开永远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内容。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女性是美的象征,是勤劳和智慧化身。世界有了女性,才有了人类的发展和创造,才有了无私奉献的母爱;有了女性,才有了万紫姹红美丽,百花争妍的芬芳;有了女性,人类的歌声才会江河一样日夜不歇奔流不息……
 
  时代在变化,人的观念在前进,新的时代为女性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各个领域取得的各项成就,都有她们辛劳的身影,有她们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八”妇女节刚刚过去,让我们走进三位不同领域的女性,体味发生在她们身上的别具特色的精彩故事。
 
  姓名:胡薇薇
 
  职业:回浦教育集团“明德讲堂”办公室主任
 
  人生感言:教育不是灌输,是把每个人内心潜藏的对美好的向往召唤出来。
 
  胡薇薇的案头上堆放了一大叠资料,寒假里拍摄的微电影也已经剪辑完毕,她还在电脑上一遍又一遍地确认细节。所有的工作,都是为即将到来的新学期里的“明德讲堂”做着准备。
 
  一转眼,“明德讲堂”已经走过了6年时光,系列教育活动也成为回浦教育集团德育工作的一块金字招牌。
 
  谈起一开始创立“明德讲堂”的初衷,胡薇薇说:“也许在当时是一个迫不得已的选择。”2009年,在回浦实验中学任教的胡薇薇和很多其他老师一样,对学校和自己的前途产生了一丝犹豫和迷茫。由于历史原因和招生生源问题,回浦实验中学的教学陷入了一次低谷,“学校还能好起来吗?学生能教好吗?未来怎么办?”这是回荡在每一个教职工脑海里的疑问。
 
  就在此时,学校新来的德育副校长黄道云将胡薇薇在内的几位年轻教师召集在一起,他讲的一番话让胡薇薇大为震撼,至今铭记。也是这次谈话,让胡薇薇鼓起勇气,决心将“明德讲堂”办起来,走出一条特色的立德树人之路。
 
  究竟黄校长说了什么?胡薇薇说,只有一句,就是“我看到的此处,遍地都是黄金。”
 
  这句话启发了包括胡薇薇在内的很多年轻教师,也让胡薇薇在创办“明德讲堂”的过程中始终引为座右铭。“当你去做这件事后,你会发现,每个人内心都有对美好的向往,这个人可以是孩子,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家长,可以是你身边的任何人。也许因为暂时的困难和挫折,这些美好会被掩盖起来,会走一些弯路。但是我们始终相信,这些美好能够逐渐被召唤出来,当每个人身上最美好的东西显现出来时,他就是一块闪闪发亮的黄金。”
 
  第一期“明德讲堂”讲什么?什么样的话题能吸引孩子的注意?那个暑假,胡薇薇和其他3位老师几乎每天都泡在图书馆里,最终决定将回浦校训“信、爱、勤、勇”四字分为四个章节为学生讲述,胡薇薇负责主讲“勤”字篇章。
 
  第一次做“明德讲堂”,胡薇薇心里也没底,她决定从学生都喜欢的一些名人故事着手,比如姚明、李书福、王宝强等等,看书、写方案、做PPT、模拟演讲……胡薇薇一个暑假几乎没有休息过。
 
  但是,第一期“明德讲堂”并没有收到预期的目标,学生们的反应也不是很热烈。究竟问题出在哪呢?是学生军训时候开设的时机不对?还是讲演的形式不够“潮流”?胡薇薇陷入了沉思。
 
  胡薇薇没有坐在办公室里思索问题,而是走进了学生们中间,了解他们需要的是什么,记录孩子们的心路历程。也许,孩子们崇拜的名人并不能起到“指路明灯”的作用?真正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的,其实是孩子身边的人?
 
  带着这个课题,胡薇薇又重新规划了讲堂的内容。她细心观察着学校里的每一位学生,点点滴滴地记录下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和改变,并写入“明德讲堂”的内容中。果然,这一改变,点燃了学生们的激情。“是他!他是隔壁班的同学!”“原来他以前成绩也不怎么样啊,现在怎么会突然进步了?”“他都能做到,我为什么做不到呢?”接下去几期“明德讲堂”结束后,胡薇薇收到了很多这样的反馈。
 
  为了逐步铺垫起孩子们逐梦人生的勇气和力量,胡薇薇和“明德”团队花了五年时间,用内向引导机制,为初中孩子精心研发系列校本课程,构建起梦想育人体系。她爱每一个孩子,更关注那些暂时处于迷惘中的孩子,为他们创设充满心灵关怀的“尚德课程”,让脑瘫的孩子重拾信心,让自闭的孩子开朗阳光,让叛逆的孩子重回正道,6年来,她用真情与智慧成功引导近百个孩子走出迷惘,重塑人生。“不抛弃,不放弃”需要爱,更需要智慧,她和团队成员研磨一个方案,常常一讨论就是七八个小时,饿了,啃啃面包,也常会为了思考某一个孩子的纠正措施而彻夜不眠,但看到孩子终于转变,家长重展笑颜,胡薇薇根本不觉得苦和累。
 
  教育的根基在家庭。为了帮助家长领悟家庭教育艺术,胡薇薇和“明德”团队一起努力搭建亲子互动平台。她带领“明德”团队深入家庭,开创了扬长式家访与补短式家访,6年来,共开展不同形式家访1000多次。为了调研留守孩子,她在热闹的春节挨家挨户地走访,和难得回家的父母面对面交流,给不能团聚的孩子送去温暖。有时为了探访一个孩子,要绕十几里的山路;为了挖掘一个典型的教育案例,有的家庭,她要反复走访数十次。她将这些从生活中采撷来的最为鲜活的家庭教育案例在整理提炼后通过亲情互动家长会、分享交流会等形式传递给9000多个家庭。在市妇联的推动下,她还深入农村,为女村官们开设家庭教育讲座,将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与艺术传递到教育资源匮乏的农村。
 
  记不清有多少个节假日,胡薇薇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也记不清为了工作她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但是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永远都是一个充满活力、热情的她。胡薇薇说,“明德讲堂”真正要成为学生灵魂的引渡者和塑造者,教师价值的激赏者和凝聚者,家庭教育的解惑者和助力者,校园文化的主导者和创造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愿意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姓名:罗苏芽
 
  职业:白水洋镇上游村村党支部支委
 
  人生感言:村里的事就是我的事,办好事才是大实事。
 
  “王曰兴是我们上游村的‘大功臣’,没有他,就没有我们上游村现在的好日子呀!你们这些娃娃们要记得他,学习他,今后为上游村出更大的力。”2月26日下午,天下着蒙蒙细雨,在上游村的文化礼堂里,罗苏芽正带着村里的几个小朋友参观刚建好的文化礼堂。
 
  这个文化礼堂建在上游村村部广场边上,古朴大气的建筑,红艳艳的“文化礼堂、精神家园”八字悬挂屋前,走进去,是古色古香的展板,外间是大幅黄沙狮子表演的照片和历史故事介绍,走进里间,上游村的历史、村名演变、概况、经济情况、名人轶事、学子风采等等介绍展板分列走廊两遍,在蜿蜒的走廊走过,就了解了整个上游村。
 
  罗苏芽说,这个文化礼堂凝结了她的心血,也是这么多年来,自己做得最苦最累,同时也是最有收获、最为自豪的一项工作。
 
  从2014年10月村里将筹建文化礼堂的任务交给她后,她脚不沾地地忙活了整整四个月。一开始,她挨家挨户地搜集资料,从上了年纪的老人那里打听上游村的历史。她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那些曾经口口相传的故事。每打听到新的东西,她就连夜整理成文字,用通俗易懂、让村民都看得懂的语言表述出来。为了全方位展现村容村貌,罗苏芽还学会了使用数码相机,她走遍了村里的每个角落,把所有的风貌都拍摄进了那个小小的相机里。
 
  整理资料,只是做展板的首要工作,接下来,她还要联系广告公司,把展板设计好,做出成品。罗苏芽说,自己已经记不清,这几个月里跑了多少次临海市区,车子用的自己的,汽油用的也是自己的。为了避免出错,罗苏芽蹲点在广告公司里,每设计一块展板,她都亲自在旁“监督”,色调深浅、布局怎样、效果如何,每一个细节她都没有放过。罗苏芽笑着说,这样做下来,自己都会使用那个设计软件了。
 
  如今,一楼300多平方的展厅已经布置完毕,前来参观的本村村民赞不绝口。不少村民说,村里很多历史他们以前还不知道,亏了苏芽弄了这么好的东西出来,以后别村的亲戚朋友来玩,一定来带他们到这个礼堂看一看。
 
  但是村民们不知道,文化礼堂建好后,罗苏芽整整病了半个月。她说,身体太累了,提醒她要好好休息呢。
 
  村党支部支委、妇女主任,官虽不大,但罗苏芽却干得很认真,这一干就是10多年。雷厉风行,细致认真,在村民眼中,罗苏芽是一位真正的知心人和好管家。
 
  从2005年到现在,“妇女主任”一直是罗苏芽光荣的称呼,为妇女服务,为妇女维权是她神圣的职业;带领妇女致富,带领妇女进步是她工作的全部,她是村里妇女儿童最贴心的“代言人”。谁家夫妻吵架闹矛盾有委屈了,总会打电话给罗苏芽,罗苏芽虽办事风风火火,但劝起架来那也是耐心十足,经她劝过,这家夫妻总是很快就和好了;谁家对老人不好,不孝敬老人,也是罗苏芽第一个出面,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村民们总说,别人的话听不进,苏芽的话总归要听进去点的。
 
  俗话说“富不富,看看我们的党支部;强不强,看看我们的领头羊”。从1985年王曰兴在上游村大力引进杨梅种植获得成功后,自此她便和杨梅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多次自掏腰包外出考察学习,学技术、学管理、学销售,什么有用学什么,什么该学学什么,回来后便将学来的技术推广运用到实际种植中。经过不懈努力,她家的杨梅种植面积已有10多亩,200多株,年纯收入达到15万多元。
 
  自己富裕不算富,大家齐富才算富。为了带动全村妇女共同致富,形成“一村一品”的格局,她将空闲在家的妇女全部组织起来,带领她们外出考察杨梅种植技术,带领她们跑市场、跑销售,通过传、帮、带,积极吸收更多的农户加入到种植队伍。目前,全村已有一半以上的妇女走上种植道路,家家年创收都在5万元以上,还带动了周边村近的妇女也加入杨梅种植行列。
  
  姓名:严爱青
 
  职业:杜桥镇小田村中国结工艺品加工厂厂长
 
  人生感言:让村里的妇女们都一起吃上“致富饭”,我很开心。
 
  中国结,外观对称精致,代表汉族悠久的历史,符合中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故有此名,被作为民间祝祷的符号,成为世代相传的吉祥饰物。
 
  时至今日,中国结仍是我们逢年过节喜庆的一个象征,悬挂在街头、家中,带来一片喜气洋洋的热闹情景,也深受市民的喜爱。
 
  过年后,节日的喧嚣正在慢慢平静下来,在杜桥镇小田村一户普通家庭,严爱青正在楼下仓库里忙碌着。丈夫潘君法拿着一个小本子在旁边对着数目:“红金色的‘吉祥如意’200只,紫色‘一路发’300只,双色‘相思扣’200只……”严爱青麻利地从一大堆包装袋里准确地找到丈夫所报出的中国结款式和数目,整整齐齐码放在一边。
 
  虽说中国结热销的旺季:过年已经过去,但对于严爱青的中国结加工厂来说,如今一年四季都有订单,旺季和淡季不再有往常的区分。下午,潘君法又要赶去义乌,把开在小商品城里的店铺给整理起来,为新一年的生意做好准备。过年期间,严爱青研究了几个创新的中国结款式,做了样品,看看新一年里能不能受到客户的青睐。
 
  谈起这个中国结工艺品加工厂,夫妻俩说,这是他们17年的心血。17年前,潘君法和严爱青所在的草编厂面临改制,夫妻俩为前途发了愁:该做些啥呢?比较有生意头脑的潘君法就带着妻子去了很多地方寻找致富路子。当时的市场上,中国结并不是主流产品,潘君法和严爱青也是在上海的一次展销会上偶然看到一个台湾客商摆摊销售。一直对编织情有独钟的严爱青看到中国结爱不释手:“这个很漂亮,而且我觉得我能做出来。”
 
  随后,严爱青又去义乌批发了做中国结的丝线,回家拿着样品稍一揣摩,就编出了一只中国结。“我看了一圈,义乌现在还没有卖中国结的店铺,不如我们试试看吧?”潘君法试着提议。夫妻俩说干就干,丈夫在义乌租下店面负责销售,严爱青在家“管生产”,家庭作坊红红火火地开张了。
 
  事情却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手法不熟练,严爱青一天只能做两三百个,并且很多都达不到要求,不得不拆掉重做。不过,随着熟练程度加深,严爱青每天能做到五六百个中国结,制作的产品也更加精美。而说起编织中国结,严爱青还有个人人羡慕的“天赋”,一个新的图案,或者样品拿在手里,只消看上一眼,严爱青就能知道这个结怎么编出来的,让人啧啧称奇。
  
  逐渐地,在义乌的店铺生意越来越好,来自全国乃至国外的客商纷纷前来下订单,凭借严爱青一个人的能力根本无法做出这么多。中国结需求量大了,加入到严爱青手工艺制作团队的人越来越多。“我没有花一分钱去宣传,大家都是听说以后来的。”严爱青说,村里的一些妇女听说她在加工中国结,也要求加入进来,她就交给她们制作的手法,为她们提供原材料。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人是越聚越多,如今已经有不下500人跟着她搞中国结加工。其中,年龄最大的有八九十岁的老人,小的也有二十岁的小姑娘。
 
  严爱青说,在农村,仍有很多妇女存有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认为致富兴家是男人的事,女人只要带好孩子做好家务就行了。如今农村里的男人们都外出工作了,家里留下老人孩子让妻子照顾,那这些妇女就只能在家,苦于想赚钱却没有门道。所以我就把这批在家的妇女都吸引过来,把原材料发给她们,再教她们编织的方法,她们在家有空的时候就能编,编好了拿回来给我,我按量给她们结钱。现在村里的妇女坐家当上了“上班族”。
 
  虽说中国结看起来小小的不起眼,其中的编织门道却“深”得很。不懂行的人完全摸不着制作的门路。一旦有新手上门来学,严爱青总是不厌其烦,一点一点地把技术教给她们。有些年纪比较大的老年妇女,学起来比较慢,往往需要严爱青反复拆线、编织,多的时候一个动作要重复做上几百次。但是严爱青从来没有不耐烦过。“她们学会了一个技能,就能靠这个技能吃上饭。你看那些七八十岁的老婆婆们,她们都不愿意享儿女清福,愿意通过自己劳动赚钱。能为她们做点事情,我感到非常满足。”严爱青说。
 
  说起严爱青,村里的人都是竖起大拇指:“爱青一家子好啊,中国结拿来给我们编,让我们也一起赚钱。我现在坐在家里就能做,一天挣个五六十元没问题。多亏了他们两口子,我们日子过得舒心多了。”
 
  现在,严爱青研究出来的中国结样式已经有上百种,四色线的是“四季平安”,一个吉祥结五个球的是“一路发”,红黄两色的是“相思扣”……这些严爱青自己起的名字已经在义乌小商品市场里广为流传,被其他人所沿用。
 
  新的一年里,严爱青和潘君法也想努力扩大加工厂的生产规模。但是眼前却有个难题:家里的成品太多已经无处堆放,村里没有合适的厂房可以租来当仓库,成为了加工厂发展中的一个瓶颈。接下去该如何做?严爱青夫妇还在思索和奔忙。  (临海市妇联)
 
 
 
 
 
栏目:美丽女性   编辑:王  露
 

标签:编辑:leeli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