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90后女大学生村官李俊儒奉献在基层
敢想敢做的“90后”、开朗热情的东北妹、品学兼优的学生党员、头脑灵活有干劲的大学生“村官”……这些都是人们对罗星街道城西社区大学生“村官”李俊儒的评价,她自己则说:“来之前,我是名学生,我想把新理念新知识带到农村;来之后,我是名‘村官’,我想把青春和智慧奉献给基层。”
抉择,她当起“村官”
2013年8月,李俊儒以党员优秀毕业生的身份,通过“择优选聘”当起了大学生“村官”。几乎同时,李俊儒参加辽宁省公务员考试的笔试成绩出来了,她以第二名进了面试。回到家乡,全力以赴考公务员,让只有独生女的父母欣慰;留在嘉善,全心全意当“村官”,让自己的理想在农村释放。经过反复思考,李俊儒毅然当起大学生“村官”。
李俊儒在嘉兴学院学习对外汉语,4年的大学生涯让她深深爱上江南水乡,她愿意留下工作。“做人要讲诚信,组织部的领导跟我谈过话,社区工作人员也跟我说过社区的情况,小伙伴还帮我找了租房。”就这样,李俊儒怀着感恩的心留在了社区。
践行,她用心工作
工作没几天,倪阿婆来居委会哭诉,儿子智力残障,儿媳一走了之,阿婆孤苦无依,哭泣不已。“生活中有很多不幸,如果我能帮助到她,就很值得。”李俊儒耐心地劝慰阿婆,与社区其他工作人员一起长期关心着阿婆的情况。之后,李俊儒便当起了“泥腿子村官”,走村入户,了解村民疾苦,也渐渐熟悉了社区的发展。
东北女孩在嘉善当“村官”,李俊儒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语言障碍。“村民都是说方言的,刚开始我听不懂他们的诉求。”李俊儒默默地告诫自己:“我是学对外汉语的,老外都能交流,方言肯定也可以。”上门泡茶、少说多听、不懂多问、耐心聆听……李俊儒真心对待村民,也在聆听中学会了嘉善方言,如今她还能说上几句嘉善方言。
创新,她释放热情
河边绿化带上老是有村民种菜,怎么办?李俊儒建议对绿化带进行改造,设置休息椅、铺上石板路。这样一来,村民果然不再种菜了,休闲绿化带成了村民们散步的好去处。社区有条道路晚上没有路灯,村民夜间出行不便,李俊儒知情后多方联系,路灯亮起来了。老人建议居委会放置血压机,李俊儒走访了解到社区内有多家药店,都有免费量血压的服务;她还联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季度医务人员进社区为老人体检。李俊儒将情况反馈给老人,老人们亲切地叫她“小李”。
多点思考,多点热情,多点方法,李俊儒说当“村官”一点也不简单,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每次遇到问题,她总是开动脑筋尝试找寻可以解决的办法。低保边缘户王某家境贫寒,如何才能帮助他呢?李俊儒和同伴们参加了电视台《爱在行动》的录制,经过努力,为王某赢得了1500元救助基金。
收获,她快乐成长
“姐姐,这题目怎么做?”“姐姐,暑假我还来找你。”如今,李俊儒为青少年暑期实践活动而创建的QQ群里,不时会有学生跟她交流,谈谈学习,聊聊生活。去年暑假,城西社区开展暑期实践活动,李俊儒设计不同的主题,制作PPT,带着学生们度过了快乐的暑假。活动结束,李俊儒为学生们创建了QQ群,上传学习资料,了解学生近况,当起学生们的“知心姐姐”。
动点脑子,用点心思,工作中也会收获成长。在作为经济普查员参与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时,李俊儒走访了数百家企业,每每看到工人们汗水直流地辛勤劳作,她总会心生敬意,也会一再告诫自己要尊重每个前来咨询办事的人。
李俊儒当“村官”的路还不长,她说她已经学到了很多,她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她要把成长的足迹留在农村。(嘉善县妇联)
栏目:美丽女性 编辑:梁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