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嫂”凝聚志愿力量打好护航地信大会组合拳
德清县以“德清嫂”本土品牌为引领,凝聚全县志愿力量,深化开展“护航地信·平安大巡防”工作,通过打好“抓队伍、优服务、建机制”组合拳,织就一张基层社会管理网,夯实全域平安基础,擦亮“德清嫂”志愿服务金名片。
一、抓好队伍建设,提升“德清嫂”生命力。一是部门联动推进。召开专题会议,下发“护航地信·平安大巡防”实施方案,建立由县委政法委牵头,妇联团委主抓,县教育局、县卫计局、县民政局、县建设局、县交通局、县综合执法局、县邮管局、县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联动,各镇(街道)积极响应的工作格局。统筹安排巡防人员、巡防时段、巡防区域等,确保巡防取得实效。二是建强骨干队伍。按照网格划分,各网格设2名“德清嫂”志愿者团队负责人,互为AB岗,由人头熟、号召力强、积极性高的人员担任,并纳入“一张网”(德清县基层社会治理网)统一管理。目前,全县共有志愿团队负责人800人。同时,各镇(街道)按照实有人口比例不少于1.5%的数量,广泛招募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职工、村民(楼道)小组长、党员志愿者、巾帼志愿者、青年志愿者、新德清人等,组建总人数达1万余人的志愿巡防队伍。三是培育隐形队伍。充分发挥公交司机、出租车司机、环卫保洁员、送报员、快递员、沿街店面业主等的“眼睛”作用,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面线交错、不留盲区的志愿者网络。县妇联联合县综治办、县法院为志愿团队负责人开展专题培训,提升实战能力。各镇(街道)也针对平安巡防的地域范围、巡防内容、工作方式等进行专题培训。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动员会、培训会等188次,提高“德清嫂”精准发现问题、准确表达内容、及时报送信息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做优平安服务,提升“德清嫂”战斗力。一是平安巡防常态化,做到日日见身影。“德清嫂”志愿者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常态化开展“六个一”工作,即走一走、认一认、看一看、聊一聊、做一做、帮一帮,明确矫正人员、新增流动人员等10类重点走访人群,巡查小区、学校、医院等5类重点场所,收集上报社会治安、扫黄打非等18类问题隐患。自地信大会平安护航誓师大会以来,全县“德清嫂”志愿者巡防总人力达13713人次,走访重点人群1704人次,发现问题、隐患线索804个,已整改问题、隐患711个。二是平安宣传多样化,做到周周有活动。发挥舞阳大妈民嘴宣讲团、蔡界姐妹快板队、枇杷花艺术团等特色志愿者队伍作用,以说唱演等群众喜闻悦见的形式,广泛开展平安德清、文明创建等宣传。此外通过进村入户聊聊、宣传资料发发、平安喇叭喊喊等形式,让“德清嫂”志愿者真正成为平安宣传的麦克风、危险因素防控的警报器。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平安宣传活动1066次,发放平安宣传资料44379份。三是平安化解实时化,做到事事有回音。建立“德清嫂调解室”、“舞阳大妈工作站”、“钱大姐谈心室”、“华姐热线”、“湖畔女娘舅”、“风铃港湾工作室”等特色调解站点14个,做到问题发现在一线、解决在一线。截至目前,共调处外立面改造、道路建设、车辆出入证办理、不文明养狗、秸秆焚烧、婚姻家庭矛盾等各类纠纷1300余件。
三、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德清嫂”凝聚力。一是统一标识亮形象。为规范“德清嫂”队伍,亮出“德清嫂”身份,全县统一为“德清嫂”打造“志愿服装”。玫红色的马甲是“德清嫂”的统一服装。各镇(街道)还为“德清嫂”志愿者巡防队伍配备小喇叭、雨衣或雨伞、手电筒等巡逻检查装备,以及垃圾捡拾钳子、河道垃圾捞网等志愿服务辅助工具。制定“德清嫂”平安巡防日常行为规范,进一步提升志愿者服务水平。二是典型培优促热情。为强化志愿者责任意识,各级“德清嫂”志愿者团队建立工作例会、积分兑换奖励、平安信息报送机制、网格工作机制等制度,部分镇(街道)还推出团长轮值制、志愿服务“1+X”领办责任制等新办法。深入挖掘“德清嫂”志愿者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先进事迹,截至目前,全县共培树陈根楠、杨小红、俞珍娣等先进典型35个。中国新闻网、湖州日报、湖州在线、一点资讯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我县“德清嫂”护航地信大会事迹。三是多种组合提实效。各地创新建立了“德清嫂+”联动组合新模式。如武康街道创新了“中外配”,由本土“德清嫂”搭档洋人“德清嫂”,共同开展文明劝导、道路指引等工作,更好地服务各国友人。舞阳街道创新“老少配”,由年长的“德清嫂”搭档年轻的专职网格员,这种模式既能发挥专职网格员的专业能力,也能发挥“德清嫂”情况熟、有威望等所长,更能有效开展平安入户宣传登记、巡逻走访等工作。阜溪街道创新了“新老配”,发挥新居民“德清嫂”懂各地方言的优势,做好新增流动人员的平安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