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县妇联调研反映全面二孩政策下影响女性平等就业的三大问题亟需关注

发布时间:2019-04-11 16:32 来源: 德清县妇联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已超过3周年,女性生育保障权与就业权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隐形性别歧视”加剧、职业选择范围更窄、生育二孩后再就业困难等女性就业面临的新问题逐步凸显。这已成为国家在保护女性就业、鼓励女性生育中遇到的一大难题。2019年2月份,人社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明确禁止招聘环节中的就业性别歧视,但德清县妇联经基层调研反映,影响女性平等就业的不仅仅是表面上招聘中的就业歧视问题,更深层次的是对企业招聘行为的监管不到位、企业女职工用工成本高、女性维护就业权的法律意识淡薄、公共育儿服务缺失等方面的问题,亟需关注。

  一、对企业用工行为缺乏相应的约束制度和保障制度。用人单位之所以敢公然歧视女员工,一方面,对于保护妇女的相关法律中,原则性、纲领化的规定较多,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弱。此次九部门发布的《通知》明确了招聘信息含有歧视内容的,要按规定进行罚款处罚,是一大进步。但对于其他“隐蔽”领域缺乏监管,如面试环节中婉转的“旁敲侧击”;岗位竞争中因家有二孩被能力不如自己的男同事打败;生育回归后待遇降低、岗位边缘化……这些女性在面试、培训、晋升、报酬、辞职等环节中遭遇的“隐形歧视”问题,特别难以举证,查处难度很大,配套的惩罚措施也不到位,对企业缺乏实质性的法律约束。另一方面,基于企业自身利益,因女性用工成本高、负担重而不愿意录用女职工,这是一种反复权衡之后的“现实选择”。法律对女性孕期、产期、哺乳期的权利给予了保障,但企业却要承担全额的生育保险金、女职工生育断岗期的损失、回归后能力减弱的可能性等诸多负担。就以德清县某企业为例,一般女性员工每次生育可享受4.5个月左右的产假,若单位每月以最低缴费基数3055元缴纳的五险一金计算,至少支付715元,两次生育附带的9个月断岗期仍必须投入6435元的社保支出,人性化的企业在员工产假期间还会发放不少于最低工资标准1660元的基本工资及相关福利。除此之外,企业还要额外承担顶岗员工的招聘、培训、工资等费用,以及顶岗人员业务不熟悉、返岗女性员工业务能力下降等风险。因此,企业在选择员工时对男性员工有所偏好是难免的。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完善促进性别平等的政策支持体系,让企业因雇佣女员工而享受到实际的“减负”,从根本上保障女性就业环境的公平,

  二、女性员工维护就业权的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淡薄。基层反映,现实中有这样的案例,女员工怀孕后,企业就找各种理由辞退她,并以帮其缴纳离职后的五险一金(企业部分)为补偿,劝导女员工自行申请辞职。为以防保险中断导致最后无法领取生育津贴,女员工会选择与公司保持良好关系(生育津贴领取需要单位提供资料)而放弃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或者有些女性根本不清楚企业的这种行为是侵犯了她的合法权益。据统计,全县妇联系统2018年接处的170件来信来访案件中,只有9是因侵犯就业权而来求助的。同时,一些女性在职场上受到单位的刁难后,维权意识薄弱,宁可选择放弃工作回归家庭,让企业“如愿以偿”。法律意识的淡薄和维权意识的缺乏,导致劳动力市场中此类侵权行为时有发生并有加剧的趋势。

  三、缓解女性工作和家庭冲突的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网上一位年轻妈妈在多次求职无果后发声:就因为我是一位母亲,就要被剥夺打拼事业的权利吗?这一声问责引人深思。第一,女性承担着生育和繁衍重任,势必要付出大量的体力、精力哺育和养育后代,这间接地使女性在劳动力市场处于弱势地位。第二,受“男主外、女主内”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女性承担过多的育儿任务。现今社会,女人工作养家已为大众认可。但反过来,男性带孩子、照顾家庭是绝少数,甚至为大众不齿。我国现在的产假是仅针对女性,这无形中就强化了照顾孩子完全是女性的责任,女性更因产假脱岗,对自身职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相比之下,男性在职场上就更受企业青睐。因此,建议国家可以向瑞典学习,让男性也享受产假来强化他们的育儿责任,并参与到更多的家庭劳务中来,让女性从一部分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发展自身事业。第三,公共托幼服务的缺失让诸多女性职业发展被育儿拖累。目前,大部分婴幼儿都由祖辈照顾,但到了“二孩”,祖辈年龄更大,身体状况也不如从前,照顾二孩力不从心。在公共托幼服务缺失的情况下,二胎妈妈势必要承担更多的育儿责任,无法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应付工作。生育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行为,国家、企业、社会都应当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建议:一是减轻用工单位雇佣女员工的成本,比如生育成本分担制,育龄妇女合法生育期间给予企业补贴或税收减免等;二是加强宣传,提高女性维护就业权的法律意识;三是加快构建公共托幼服务体系,增加优质幼教服务供给,解决育龄女性的后顾之忧。四是建议实行男女同期产假,强化男性育儿责任。五是完善非正规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女性自由职业者也能通过自己缴纳社保享受生育津贴等待遇。六是加强对妇女就业的培训服务和创业指导。

标签:编辑:leeli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