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嫂”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守护家园有力量

发布时间:2020-07-07 14:50 来源: 德清县妇联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德清县妇联发动广大“德清嫂”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始终坚持舆情收集在一线、维权帮扶在一线、志愿服务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切实保障妇儿合法权益,维护家庭平安和谐,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下面我就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力以赴,打响“德清嫂”金名片

  自2013年以来,县妇联以“德清嫂”越剧道德大戏上演为契机,每年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平安创建、“河嫂”治水、美城行动、“桶嫂”垃圾分类、疫情防控等一系列工作。尤其是在2018年我县承办世界地理信息大会期间,以“德清嫂”品牌为引领,组建总人数达1.5万余人的“德清嫂”志愿巡防队伍,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面线交错、不留盲区的志愿者网络,开展了“护航地信·平安大巡防”志愿服务活动。11月22日,县委书记王琴英将“德清嫂”志愿者马甲作为礼物赠送联合国统计司司长、联合国全球信息管理专家委员会秘书处负责人斯蒂芬·史威凡斯,让世界认识德清嫂。

  2019年县委常委会通过《“德清嫂”品牌提升工作的实施方案》,并成立“德清嫂”品牌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16个部门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随着品牌领导小组的成立,“德清嫂”品牌站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起点,去年也是辛勤耕耘、收获颇丰的一年:以“德清嫂”为代表的德清社会治理实践,入选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典范案例;“德清嫂”助力德清基层治理项目获2019年全国民生示范工程;“德清嫂”参与社会治理工作两次受到省委书记车俊的肯定,省委副书记、省长袁家军、市委书记马晓晖等省、市领导多次调研“德清嫂”社会治理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德清嫂志愿服务总队被推选为浙江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县妇联获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安保有功集体嘉奖等荣誉。

  2020年,“德清嫂”撑起惠农助企半边天、全省首创与法院合作建立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机制,获得市领导两次批示。4月17日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昌荣来德清调研时指出:“德清嫂”在配合德清探索社会治理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真正形成了矛调靠德治、德治看德清的品牌特色,值得充分肯定。接下去,县妇联将按照王书记的要求继续立足“德清嫂”品牌,引导“德清嫂”志愿者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5月6日《浙江日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报道了《上万人活跃城乡参与基层治理“德清嫂”守护家园有力量》。仅今年1月至今,全国级媒体报道22篇次、省级媒体报道64篇。

  二、强化合作,探索“德清嫂”矛调新模式

  2019年初,县妇联联合县委政法委、县法院、县司法局、县信访局共同出台《德清县关于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方案》,明确整合各方调解资源,充分利用“德清嫂”品牌的志愿服务优势,构建“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的多元化解纠纷全过程闭环服务。2019年4月底,“德清嫂”工作室正式入驻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现为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立了“德清嫂”54321工作体系,并聘请了专、兼职“德清嫂”调解员驻点开展婚姻家庭矛盾、物业纠纷等各类矛盾化解工作。此外,县级层面还建有“德清嫂”心灵暖屋等5个工作室,完善信访接待、人民调解、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审后调处一条龙的维权服务体系,逐步探索形成了“德清嫂”+驻村法官、“德清嫂”+人民调解员、“德清嫂”+律师、“德清嫂”+社工、“德清嫂”+心理咨询师等“德清嫂”+纠纷化解模式。截至目前,“德清嫂”工作室在全县各镇、街道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分中心,已实现全覆盖。同时,在有条件的村社区也建立了“德清嫂工作室”,及时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目前全县“德清嫂工作室”已建20家。

  今年以来,我们正在全县逐步推进婚姻家庭纠纷化解“四诊”模式,即上门问诊、村社门诊、镇街会诊、专家坐诊。4月9日,在县妇联的推动下,在县法院成立了全省首个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办公室,同时成立了由女法官组成的“芬芳工作室”,并在各镇街“德清嫂”工作室设立了“芬芳工作室”联系点,为护航婚姻家庭纠纷矛盾化解工作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同时,县妇联积极创设服务载体,实施了“德清嫂”参与基层治理品牌项目。联合县慈善总会实施“寸草心报三春晖”困境妈妈慈善救助项目和“同一片蓝天下”困境儿童慈善救助项目;联合县人民法院实施“德清嫂”家事关护工作项目;联合浙江大学德清先进技术研究院心理健康中心实施“德清嫂”心理健康服务项目;联合县内多家社会组织实施“巾帼护航”儿童自我保护教育项目、“缘来是你”公益红娘项目、“向阳花开”女童教育成长项目、“人间有爱”婚姻家庭纠纷调解项目、“德清嫂”家庭门诊项目、“德清嫂”风铃港湾项目。今年,我们联合本地最大的志愿者组织清禾公益,采用“1名社工+7名德清嫂志愿结对1个孩子”的模式,新增“德清嫂”爱心妈妈项目,为全县69名16周岁以下事实无抚养人儿童和14周岁以下留守儿童送上关爱。同时鼓励爱心妈妈长期结对困境儿童,目前全县有爱心妈妈340多人。女企业家分别出资设立花木兰爱心奖、恒嘉小候鸟圆梦奖等多个奖项用于帮助困境儿童。

  三、主动作为,深化“德清嫂”志愿服务求实效

  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要求,组织开展了“德清嫂”“组百团访万户惠百企”活动。一是入户访“三情”。深入了解“家情”,全面掌握城乡家庭的基本情况以及家风建设等情况;深入了解“企情”,全面掌握各级女企联会员、各类“妇”字号企业的基本情况、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等;深入了解“妇情”,全面掌握基层妇女群众的从业分布、服务需求等。二是走亲“四必访”。认真落实履行妇联干部和执委联系基层和妇女群众制度,做到“四必访”,即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创业女性必访、困难家庭必访、空巢老人及留守妇女儿童家庭必访、涉及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的家庭必访。三是联企当“四员”。当好走企连心“联络员”,及时了解掌握企业经营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当好帮企解难“协调员”,整合资源、协调推动金融机构、各类社会组织等支持服务企业;当好援企代言“促销员”,借势借力帮助“妇”字号企业开拓市场、扩大销售。当好政策助企“宣传员”,及时关注各种助企的优惠政策,做好政策助企服务工作。四是坚持做到“五个一”。即服务团的每一名“德清嫂”织一张“亲情网”,固定联系5—10名(户)妇女、家庭或企业,每月入户联系互动一次;做一名宣讲员,每月开展政策宣讲一次;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每月参与志愿服务一次;列一张“走亲”清单,每月收集诉求、反馈服务信息一次;办实事好事,每季帮扶困难群众一次。

标签:编辑:lsj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