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举行妇女维权与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团成立三周年成果展示会
“丈夫赌博、外遇、酗酒被妻子劝说,但妻子却屡遭丈夫的毒打,久而久之,妻子实在忍无可忍,在一次被殴打时,妻子顺手拿起了身边的小凳扔向丈夫,结果丈夫手臂骨折受伤,妻子被追究了刑事责任。”这是妇女维权志愿者们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反映家庭暴力案件模拟法庭上的一个场景。妇女面对家庭暴力该如何通过正确合法的途径解决,使用以暴制暴的手段要承担怎样的法律后果,这些问题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共鸣。为纪念第12个国际反家庭暴力日和第26个国际志愿者日,11月27日,杭州市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委员会办公室和市妇联联合举行了妇女维权志愿服务团成立三周年成果展示会。
每年的11月25日是国际反家庭暴力日。去年9月1日起,杭州市颁布实施了《杭州市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条例》,今年1月1日起,浙江省又颁布实施了《浙江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条例》,两部地方性法律条例为杭州市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广大家庭成员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市全体妇女维权志愿者们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无偿服务妇女维权工作的足迹留在了杭州的城市和乡村,留在了学校和高墙,也留在了千家万户。杭州市妇女维权与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团的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杭城最具组织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志愿服务组织之一。
据了解,三年来,杭州市妇女维权工作立足代表和维护广大妇女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能,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普惠城乡妇女的工作要求,牢牢把握妇女维权工作的发展规律,注重在履行职能作用中主动维权、整合社会资源中合力维权、夯实基层基础中源头维权,“三创”并举,在有效参与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一是创新机制,长效化维权出亮点。通过建立信访协同机制、联席会议机制、志愿者参与妇联维权机制、困难妇女援助机制等,将妇女信访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的大信访工作格局之中,充分发挥妇女维权志愿服务组织在参与信访接待、普法宣传、心理辅导、法律援助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加大解决重大问题和重要个案的调处力度,从而提高广大妇女的维权服务质量。
二是创优模式,社会化维权出成果。通过公开招募一批具有专业资质且有一定专业水准的热心人士,组建了一支专业化妇女维权志愿团;通过组织法律与心理专家编写《杭州市妇女维权工作手册》,规范了基层信访工作骨干的培训指导工作;同时通过实施“与爱同行—法律心理宣传服务活动”创新型普法项目,推出了“流动模拟法庭”、“普法流动宣讲队”、“家暴危机干预直通车”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宣传活动。
三是创建平台,品牌化维权出实效。依托打造妇女诉求表达服务平台、妇女维权志愿服务平台、妇女心灵驿站服务平台这三大平台,建立健全了全市规范统一的“12338”妇女维权热线,加强了妇联系统四级信访网络规范化建设,畅通了“杭州妇女网”法律帮助和心理咨询网上诉求平台,不断深化了“三八”妇女维权周活动的内涵和实效。
据统计,三年来妇女维权志愿者参与接访1996次,为80余名妇女提供专家约访服务,网上答疑105件,组织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服务活动49次,举办专题讲座51场,累计提供志愿服务时间6312小时,评选表彰1至3星级志愿者67名。“妇女心灵驿站”进社区工作已覆盖全市,成为妇联组织参与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公益性品牌。
活动现场,除了家庭暴力案模拟法庭之外,杭州市妇女维权与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团的志愿者们还精心编排的案例模拟情景剧,突出了妇女劳动权益维护、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婚姻家庭矛盾调处以及对服刑女犯帮教等工作。会上,苏迪亚等58人被授予2011年度星级志愿者荣誉。市志愿者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黄海峰、市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