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石榴红“千里走亲”联建模式
巾帼石榴红“千里走亲”联建模式
牵头单位:义乌市妇联、义乌“彤云·石榴红家园”妇委会
基本情况
浙江义乌“彤云·石榴红家园”妇委会(以下简称“彤云”妇委会)依托义乌商贸物流优势,搭建多民族文化展示、助农共富、创业创新、宣讲交流等平台,主动与我国中西部地区、浙江省内山区县的47个民族60余个镇村(社)妇联组织开展联建合作,以组织互联为基础,以民族交流为特色,以产业共建为支撑,帮助带动更多民族同胞妇女共同致富。“彤云”妇委会现有主任1名,执委7名,吸纳义乌市域热心于投身民族团结、共同富裕事业的女性40余人。
主要做法
一、妇建联建“千里走亲”,聚巾帼帮扶力量
义乌有56个民族成份、26.62万少数民族同胞在这里工作生活,“彤云”妇委会发挥民族特色,依托义乌市场繁荣、电商发达、交通便利等优势,沿着结对帮扶工作触角,通过妇联组织网络和民族系统,与湖南湘西(十八洞村妇联、国家苗绣扶贫产业基地)、贵州黔东南(妇女之家扶贫创业基地)等当地基层妇联组织对接联系,形成巾帼共富网络体系,因地制宜输出共富工坊运行模式。在义乌市妇联的牵线搭桥下,“彤云”妇委会与义乌工商学院、城镇职校等高校妇联合作,团队姐妹们每年奔赴中西部地区、革命老区、边远山区超40次,开展一线走访、对接需求,通过整合资源等,实现精准帮扶。
妇委会姐妹走访结对地妇女“问需解难”
二、产业共建“授之以渔”,促乡村共同富裕
针对结对地农副产品销售难等问题,一方面,通过“百县万品”展销中心“全国巾帼助农创业浙江基地”等商贸平台,以及“义乌老板娘”线上线下市场及海内外销售网、资源链,帮助当地民族同胞、妇女姐妹推广销售茶叶、苗绣等特色产品,曾一周时间便帮助沂蒙山革命老区销售了7000余斤冬桃、脆柿等;另一方面,整合义乌高校及专业电商培训资源,上门开设“电商技能课”,开展线上线下赋能培训,科技改良品种、直播拓展销路,助力当地妇女实现“家门口创就业”,如带动浙江磐安县小盘乡、武义县柳城畲族镇妇女电商技能提升超500人。
在全国巾帼助农创业浙江基地助农直播
三、文化共融“以点扩面”,讲民族团结故事
“彤云”妇委会与佛堂老街妇联联动,在位于千年古镇蒲川水街的巾帼共富工坊,专门设置产品展示区,并通过佛堂“十月十”民俗文化节、儿童友好“非遗文化体验”活动等文旅流量加持,以点及面形成服务“同心圆”,为云贵川等结对地区村社的妇女搭建非遗刺绣、民族服装饰品展销平台,在传递每一件商品背后传承特色文化的同时,亦累计帮扶金额50余万元。与义乌高校妇联联动,以“识一座城市、富一方乡村”为目标,为来自四川巴中等对口协作的民族班学生设立勤工俭学点,手把手“传帮带”女大学生创就业,回乡带动更多女性创业致富。2022年,妇委会主任张莉带头,还组建了“彤云石榴红”巾帼宣讲团,进山区进村社,讲好中华民族团结“好故事”。
在彤云石榴红家园开展非遗文化交流活动
工作成效
截至目前,义乌“彤云”妇委会、巾帼直播团队每年帮助结对地民族同胞、村社妇女同胞销售特色农副产品、非遗手工艺品、民族服装饰品等超千万元,累计销售超亿元;开展线上线下电商直播等技能培训200多次,服务惠及超百万人次,帮扶民族班女大学生创就业57人,帮扶云南大理、贵州黔东南等结对村社困境绣娘每人每月增收4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