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妇联引导管理技能齐抓 以素质提升提高妇女参与构建和谐社会能力
今年以来,桐乡市妇联把提高妇女素质作为工作主线,把提高妇女素质、激发妇女创造活力作为妇联组织服务和谐社会、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的重要举措,深入实施“女性素质工程”,坚持以人为本、分类教育的思路,开展了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促进了妇女整体素质和发展能力的提高。主要做法是:
一、抓好引导性培训,激发妇女构建和谐社会的创新力
对广大妇女进行理想信念、政策法规、“四自”精神、家庭文化等方面的教育,是教育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加强引导培训,培育新时代桐乡妇女“想干事”的精神,激发其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创新能力。
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密切关注妇女思想状况,了解妇女发展的需求,是各级妇联组织的重要职责,依托遍布全市各地的妇女学校、妇女文化示范户等宣传教育阵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有关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及时传达贯彻到广大妇女群众中去。今年以来,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举办形势报告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广场文艺演出、送法下乡等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妇女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转变思想观念,明确发展方向,提高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和依法维权能力。市政法系统妇委会成立了由政法委(610办)、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5个部门的业务骨干组成的法制宣讲团,赴基层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反邪教等法律法规知识的宣讲咨询活动,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同时,较好地维护了妇女群众的合法权益。
深化“四自”精神教育。在对全市广大妇女中开展“四自”精神教育的同时,不断丰富教育内涵,拓展教育层面,把“四自”精神教育与“女性特色”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联合市教育局在全市各中学和职业技术学校中开展“提高未来母亲素质”——女学生“四自”精神进校园活动,统一编印培训教材、培训师资力量,围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四自”精神的树立、“四自”品质的铸造、如何争做“四自”女性等内容,对青年女学生进行因势利导的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女学生增强自信心、进取心和自豪感,培养正确、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在全市各行各业树立了一批“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先进妇女典型,广泛宣传她们的事迹,发挥了较好的示范教育作用。今年“三八”节期间,市妇联举办了“和谐桐乡?魅力女性”报告会,来自农村、企业、教育、卫生、政法界的5名优秀女性代表以朴实的语言,真情的讲述了她们自强不息、勇于开拓、乐于奉献的感人故事,她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使与会人员深受感染和启迪。
推进家庭文化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围绕“家”字做文章,以提高家庭成员文明素质,促进和谐社会创建为目标,在全市广大城乡家庭中开展了以“平安、文明、学习、和谐”为主题“文明和谐家庭”创建活动。购买了《礼仪大学堂》一书分发到各镇乡街道,掀起了“文明礼仪进家庭”活动,女性讲师团老师到各街道宣讲“家庭学礼仪课程十多场次。举办了“家庭文化月”活动,开展了“家庭现场绘画大赛”、“家庭学礼仪”、启动“十佳贴心婆媳”、“十佳孝心儿女”评选、举办“家庭教育报告会”、“邻里节”等活动三十多场次,河山镇妇联以“家和万事兴”为主题,设计了“亲子携手,共建精神家园”读书实践活动、“五好”家庭成员培训班、“我心中的和谐家庭”征文比赛、“万户家庭学礼仪”等八项活动,引导广大家庭成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到家庭成员同学习,共进步。
二、抓好管理性培训,激发妇女构建和谐社会的向心力
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女干部、女企业家是城乡妇女的带头人,为此以抓好女干部、女企业家两支队伍为重点,培育新时代桐乡妇女“会干事”的典型,激发其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向心力。
加强女干部综合能力的教育培训。与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联合将女干部培训纳入全市干部培训计划,列入党校年度培训的主体班次,2004年以来,市妇联配合市委组织部把换届后的全市178个行政村妇代会主任轮训了一遍,并对市级机关中层女干部进行了培训,在各类培训班中,市妇联领导在上《女性“四自”精神》、《妇女工作业务知识》等课程时,把性别意识、妇女参政意识、妇女发展规划等内容渗透其中,激发女干部的参政意识和竞争意识,今年“三八”节期间新成立了女领导干部联谊会,邀请了上海妇干校陈彩玉副教授讲授女性礼仪知识,丰富女领导干部的知识结构。加强与市女人大代表、女政协委员的联系,邀请市人大、政协领导为妇联界的女人大代表、女政协委员举办履职能力培训班,组织她们开展座谈、考察、联谊等活动,为她们增强性别意识、了解妇女发展状况、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创造条件。发挥女村官联谊会作用,每月定期开展活动,通过集中讨论、学习参观等形式,加强新农村建设形势和有关政策法规、领导科学等方面的学习教育,激发她们干事创业热情,提升她们的执政能力。针对各级妇联干部,探索完善了季交流、年考核、调查研究等一系列学习培训制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邀请上海妇干校、上海师范大学的专家来桐讲课,到上海、杭州等地举办妇联干部培训班,组织她们考察当地经济和妇女发展状况,不断增强她们发展经济的意识和从政创业的能力,选送妇联干部到全国妇联培训基地学习,接受高层次的教育培训。同时,积极推荐优秀女干部挂职锻炼、轮岗交流等,提高女干部的综合能力。
促进女企业家创业能力的教育培训。女企业家是女性创业的榜样,为鼓励她们做大、做强企业,各级妇联组织和女企业家协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组织女企业家赴上海巾帼园培训,学习新型经营理念、市场营销、心理调适和商务礼仪等方面的知识。举办《企业成功秘诀——TQM管理》讲座,参加由市政府和《浙商》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浙商?桐乡论坛”,市经贸局、市工商联等部门组织的企业经营者论坛,来自上海、杭州、台湾等地的教授、企业管理者的精彩讲解,使广大女企业家受益非浅。组织女企业家赴慈溪、南浔、安吉、瑞安等地考察,与当地女企业家共同探讨、交流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扩大信息交流,增强创业能力。
三、抓好技能性培训,激发妇女构建和谐社会的创造力
提高城乡妇女的科技致富和岗位竞争能力,是促进妇女参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以“建设新农村,姐妹我先行”主题活动和“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为载体,培育新时代桐乡妇女“干好事”的能力,激发其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创造力。
加强对农村妇女的科技培训。围绕增收致富、文明礼仪、民主管理“三个先行”开展了“建设新农村,姐妹我先行”主题活动,推动农村妇女的科技培训工作向纵深发展。一是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结合桐乡区域经济特色,突出春蚕饲养、小桑苗嫁接、杭菊花栽培、湖羊养殖等特种产业,抓好相关技术的推广与培训,今年上半年,共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37期,培训妇女2900人次。二是建立桐乡市“双学双比”活动信息服务网。把嘉兴、桐乡二地的农技专家、妇字号龙头企业、“双学双比”生产示范基地、种养加女能手名单列入其中,架起农技人员与农村妇女联系沟通的桥梁。三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农技专家、市“巾帼赛”活动领导成员单位与种养女能手结成对子,为农村妇女传授技术,解决生产难题,上半年共组织开展科技下乡25次,受益妇女达到2300多人,进一步发挥农村妇女文化示范户、农村妇女科普小组作用,开展面对面的技术传授、信息交流,有力地调动了广大农村妇女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举办劳动技能竞赛。吸引农村妇女参加,激发她们学习农业新技术的热情,如同福乡妇联举办“百名蚕娘桑苗嫁接”比赛,参赛妇女通过培训,嫁接速度快、成活率高,学文化、学科技,比发展、比贡献在广大农村妇女中蔚然成风,目前,全市有90%以上的农村妇女掌握了一门以上的实用技术,有3493名妇女取得了绿色证书,有552名妇女被评定为农民技术员职称。
加强对职业妇女的岗位培训。一是以推动上岗、实现就业为重点,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结合政府再就业工程和阳光工程,组织下岗失业女工、失土妇女和农村富余女劳动力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各级妇联组织与农经、劳动、教育等部门密切配合,联合举办服装加工、横机操作、烹饪、电脑操作等专业和工种的培训班15期,培训妇女500多人,帮助350名妇女实现上岗和增收。龙翔、高桥等镇乡、街道妇联与企业合作,通过定单培训、定向培训等方式,使培训妇女百分之百实现就业。市妇联爱心服务中心和巾帼社区服务中心也积极发挥职能优势,对下岗失业妇女进行就业、创业咨询的实用技能培训,帮助她们把握机会,创业就业。二是以提高素质、培养人才为重点,深入开展“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在全市各级“巾帼文明岗”中开展“开卷有益”岗位读书活动,组织岗位成员读好书,写心得,并举办岗位成员普通话比赛。各级妇联组织以“巾帼文明岗”创建为载体,组织岗位成员开展业务培训、知识讲座、版报展评、技能比武等,上半年各级“巾帼文明岗”共组织学习600多次,开展岗位竞赛400多次,分别有7000人次和5000人次参加。通过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岗位成员的综合素养、业务能力和文明意识,激发了她们的创造活力,更好地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聪明才智和力量。
桐乡市妇联在教育培训工作中不断创新形式和内容,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了教育效应最大化。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一、整合资源,女性讲师团教育资源不断丰富
为进一步将教育培训工作做深做实,满足不同层面妇女的需求,桐乡市妇联不仅邀请杭州、上海等地的专家来桐讲课,同时结合桐乡实际,成立了市妇联讲师团,讲师团成员由来自教育、卫生、法律、科技、环保等各条战线的15名业务骨干组成,主讲内容涉及“四自”精神、礼仪礼节、法律、培养下一代、妇幼保健、生态环保等女性素质教育领域。市妇联主席、副主席担任讲师团正、副组长,结合培训工作重点备课,带头到基层讲课。在外请专家的同时,以镇乡、街道,行政村、社区二级妇联干部为骨干组建了158支基层妇女宣讲队,围绕女性素质、婚姻家庭、家庭教育等关系到妇女群众切身利益的内容,开设了女性性别优势与心理健康、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成就一生好习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等深受妇女群众欢迎的课程,因地施教,因人施教,保证了教育培训的效果,在全市形成了上下联动、资源共享、全面推进的良好态势。
二、拓宽载体,妇女学校教育的外延不断拓展
各级妇联组织采取自办、联办等多种形式,建立了覆盖面广、功能性强的教育培训网络。不仅把妇女学校办到乡镇、行政村、社区,而且延伸到了农户家中、各级学校、广电站,目前,全市100户妇女文化示范户、各级学校、广电站均设立了妇联教育培训点,灵活多样地开展活动。各级妇联组织以“五进农家”(思想教育进农家、科技知识富农家、维权服务护农家、家庭教育乐农家、信息交流凝农家)为载体,在妇女文化示范户家中开展知识讲座、学习交流、图板展评、有奖竞猜等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农村妇女在参与活动中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的进步与发展;与学校结成联合阵地,以亲子活动等形式拓展妇女学校的阵地;在广电站开设“空中课堂”,传授科学种养、卫生保健、家庭教育、法律法规、文明礼仪等多方面的知识,使教育培训的辐射面更广、效果更好。
三、精选内容,女性素质工程学习资料贴近实际
以“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文明家庭”、“家庭教育”四大主体活动为载体,面向城乡广大妇女和家庭开展思想道德、就业创业、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培训,通过不断更新、增加宣传学习内容,使教育培训工作更贴近实际,贴近妇女群众的需求。近年来,根据不同层面妇女的需求,编印下发了《“新桐乡女性”文明手册》、《女性与健康》、《女性与礼仪》、《女性与法律》、《我心中的母亲获奖征文集》、《“四自”精神教育读本》等宣传学习资料10万多册。结合“家庭学礼仪”、“廉政文化进家庭”等活动,统一购置了《礼仪大学堂》、《创建廉洁家庭》、《家风》等书籍3000余册,赠送给农村妇女文化示范户和全市副科(局)以上领导干部家属。目前市妇联正在编订《和谐家庭读本》,涉及礼仪知识、健康知识、科技知识、“四自”精神、平安家庭、和谐家庭、家庭教育及法律维权等多方面的知识,内容翔实,贴近生活,编印完成后,将分放给全市广大妇女和家庭,作为学习参考资料。
以上是今年来桐乡市妇联实施“女性素质工程”,开展教育培训所做的一些工作。今后,将认真贯彻落实嘉兴市妇联这次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完善妇女教育培训体系,提升妇女教育培训层次,全面提高妇女整体素质,培养更多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女性人才,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