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西塘“吾巧”女性盘扣社,手工盘扣在新时代“盘”出新高度
在嘉善县西塘镇,至今仍活跃着一大批女性长期从事盘扣手工制作。她们有着一双双巧手,能制作出各式各样的盘扣,她们制作的手工盘扣用其细腻的手工呈现出一丝不苟的精神,又展现出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感染力。

巧于方寸之间
传统手艺需要不断渗入新思想
这几日,全国妇联系统网络培训及新媒体工作培训在嘉兴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妇联系统最权威的妇女工作宣传员们齐聚一堂,除了最前沿的新媒体运用知识,这几天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来自西塘“吾巧”手工盘扣社的盘扣新款妇徽胸针。
妇联会徽的形状是中文“女”的字形,字形外围是围合成花朵的形状,花朵则是美好的象征,在这样的寓意下,盘扣社负责人沈萍用了玫红和粉红两种布条,经过多道手工工序之后,将其制成了盘扣妇徽胸针。
“近一个星期,盘扣社员们都在加班加点赶制这款妇联专属的盘扣胸针。”在沈萍的工作室,她一边处理着手上的盘扣书签,一边介绍新款盘扣妇徽胸针的制作过程。“别看这一枚小小的胸针,要完成它,经历的程序可不少呢!处理布条、造型、缝合、嵌芯、处理背面、贴布、粘钻、粘上胸针……每个环节都是姐妹们手工完成的。”沈萍说,这批制作的200多个胸针已经全部完成了。
放下胸针,沈萍又处理起最新的盘扣书签。“现在工作室里的盘扣作品有胸针、项链、耳环、车挂、书签等这些盘扣衍生作品,市场反馈都还不错。”沈萍说,从之前到上海、杭州等地参加的作品展上看,以盘扣为主,由此做成的包挂、书签、装饰画等作品更受市场欢迎。“我们一直在寻找经典且有创意的盘扣,并把它从衣服上的一件实用品,变成生活中的装饰品,还可以是一件工艺品。”
手工盘扣因制作工艺复杂、生产时间长,难以大批量生产,因此,对生产者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做起来不容易。“这个‘廉’字书签,我们先要做这个字形的盘扣,因为字形难度大,制作过程也极其繁琐,在穿插、拉扯的过程中,用力稍微有偏差,或者拉扯松紧稍许不一样点,最终成品大小、形状就会有差异,一天也做不了几个。”沈萍介绍,做好盘扣后,再将其串到半成品书签上。“串的过程中,不用任何工具,仅靠一双手和镊子帮忙拉扯线头,极其费力。”说完,沈萍凝神地穿着针线。
借助“互联网+”
让西塘盘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西塘以纽扣制造为传统产业,在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西塘镇越来越多的妇女加入到手工盘扣学习与制作的队伍中来。‘吾巧’手工盘扣社就是这样一个女性盘扣社。”西塘镇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盘扣社成立于2015年10月,作为巾帼创业创新基地,全部为女性社员,她们致力于盘扣衍生产品的设计、制作、开发和销售。
两年多来,沈萍将散打零敲的西塘盘扣技师组织起来,并招募对盘扣技艺有兴趣的女性社员,逐步建立自主研发盘扣艺术品的设计、销售团队。“盘扣之美就在于它的手工之美,然而也正由于是手工的关系,出货率不高,这是眼下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沈萍说,现在合作社的盘扣作品有来自微信和网站的不同订单,还有一些是客户专门定制的样品,目前合作社的盘扣技师每天都在赶工。“今年我们要把网店销售给好好做起来,借助‘互联网+’效应,依托电子商务平台不断将手工盘扣推向市场。”
沈萍说,手工盘扣不单单是一种加工的生意,更是一门手艺、一种文化,它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表述着这个小小物件的艺术趣味。如今,在妇联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与推动下,沈萍和盘扣社其他成员一起制作了南湖”“红船”盘扣,又创作了“福禄寿喜”和“廉”造型书签,将当下的热词和传统盘扣相结合,推出了更多的特色产品。 “希望通过努力,把盘扣打造成一个有西塘特色又有艺术价值,又能代表西塘形象的文化创意产品。”沈萍表示,传统手艺要搭上时代快车,盘扣也要实现转型升级,不仅可以带领更多妇女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还可以将手工传承、艺术创意的精神传递给社会,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如今,西塘镇将传统盘扣与古镇旅游相结合,打造品牌,推向市场,让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