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坦头镇建立“乡村流动乐园”开展“暑期找平安” 行动

发布时间:2014-12-01 11:18 来源: 台州市天台县妇联

  未成年人暑期安全一直是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坦头镇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在“留守乐园”创建基础上,于2012年创新建立“乡村流动乐园”,开设理论讲学班、特色活动班、艺术绘画班、安全教育班等4个班,以流动送学的形式,在全镇范围开展“暑期找平安”行动,为全镇7980名未成年人托起“安全梦”,筑起“安全墙”,过上“安全日”。乡村流动乐园建立以来,与留守乐园携手、互补推进,让坦头镇取得了独有的“安全经” ,并在2012年被评为天台县宣传系统创新项目,相关做法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新华网、人民网、浙江日报等重要媒体得到刊登宣传。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开办理论讲学班,进村送知识,培养“乡土小博士”。发挥镇机关干部、社会各界人士的作用,专门建立未成年人理论帮扶讲学班,由镇宣传委员任“班主任”,镇关工委、妇联、团委、老协等相关负责人、夕阳红宣讲团、乡土宣讲员为“讲师”,大学生村官、浙江理工大学师生等群体为志愿者“助教”,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围绕美丽乡村、红色文化、感恩教育等主题制定授课计划,从未成年人的视角出发,用串联讲、互动讲、弹唱讲的方式,以留守乐园为主要阵地,进行交叉流动讲学,补充未成年人的校外知识,让其成为乡土文化能用得、家乡建设能晓得、理论知识能懂得的乡土小博士,让坦头镇的建设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自2012年正式创办以来,理论讲学班共开展讲学20余次,受众人数近万人。

  二是开设特色活动班,进村送活动,培养“快乐小主人”。精心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特色实践活动,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暑期实践活动,注意寓教于乐,循循善诱,使未成年人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多年来,该镇开展了道德银行建设、“让爱更加爱”亲子趣味运动、重走红军路传承革命精神、低碳宣传、书香满暑假、社会实践等20余项特色活动,相关活动在中国文明网、浙江文明网、台州宣传、台州日报等媒体刊登。今年,坦头镇结合浙江理工大学纺织学院学生,开展为期一周的“七彩暑假放飞梦想”活动,以蚕的一生为主题,通过养蚕、扎染、趣味科学实验等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获得快乐,学会感恩,弘扬真善美。

  三是开创艺术绘画班,进村送艺术,培养“小小绘画家”。充分利用浙江理工大学的结对帮扶资源,组建由浙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师生为主要成员的艺术绘画班,把现代化艺术潮流送进农村。去年7月8日-9日,浙江理工大学10余名师生与镇宣传办工作人员一起,到欢岙下周村、水堆岙村开展艺术下乡活动,通过漫画展播、现场教画、T恤绘画等活动,展现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有机统一,开拓了未成年人的视野,带来了高品位的文化享受,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激活了未成年人的艺术细胞,让未成年人在大学生的手把手的教画下,体验艺术的欢乐,从而成为一个小小绘画家。新华网、人民网、钱江晚报等重大媒体纷纷报道了此项活动。

  四是开设安全教育班,进村送安全,培养“安全小卫士”。坦头镇推陈出新,以情境模拟、趣味游戏、微型舞台剧等互动新模式,代替讲与听的传统教育,提升安全教育吸引力和受用率。今年暑期,该镇推出“暑期找平安暨微巡讲”主题教育活动,聘请返乡大学生或暑期实践大学生等巾帼志愿者为主要授课者,在4个留守乐园和59个儿童之家开展“暑期找平安暨微巡讲”,用视频和互动情景加深未成年人对防溺水安全教育,教孩子辨别危险,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争当安全小卫士,共同托起暑期“安全梦”。目前,“微巡讲”在榧树留守乐园已启动,还将涉及“成人·成才”故事会、象牙塔、情商与脑等11个课题。与此同时,该镇建立由25名退休老教师、老企业家、老技术人员等组成的“老汉保卫团”,通过发一封家信、挂一副标语、做一次家访等方式,号召全镇男女老少参与“暑期找平安”活动。目前,全镇已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4500余份,悬挂横幅30余条,家访60余户且还在继续进行中。

标签:编辑:leeli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