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陪伴 一起成长——与您共话“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近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大讲堂(“瓯越好家风”系列)暨温州晚报公益道德讲坛第498期特别邀请了温州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香梅作为主讲嘉宾,她以《一路陪伴 一起成长》为题,通过生动的教育案例与深刻的理论阐释,为现场听众带来了一场关于家庭教育的精彩分享。
讲座伊始,张香梅以热播剧《小舍得》与贺岁片《抓娃娃》中的教育场景切入,引出鸡娃教育和佛系教育两种不同的教育观。随后,她以绘本《安的种子》中拔苗助长、娇生惯养、静待花开三种培育方式作比,强调静待花开的哲学观念能培育出千年莲花。她指出,儿童是“有生机的种子”,家庭教育需要提供“充分合适的条件”。
关于如何了解教育?从“教”和“育”字的本义入手,张香梅指出为人父母者要身体力行,给孩子做榜样和表率。从叶圣陶的教育观念出发,张香梅认为,教育就是养成各种习惯,包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培养。她特别强调了体美劳的重要性:体育既能强身健体又能改善心情,体育也并非一时之功,须长期坚持,她对儿子体育运动的要求便是持续性的;美育则应以全感官的浸润为途径,让孩子从小多看、多听、多摸,用各种感官去感受美;劳育当加强孩子各方面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磨炼技能。
随后,张香梅以儿子的成长轨迹为例,引领现场观众一同探讨如何理解孩子。她指出,孩子在各阶段的成长规律和侧重点都不同。
结合自身育儿经历,张香梅将孩子成长划分为六大关键阶段:幼儿期的自由探索、小学期的习惯奠基、初中期的态度塑造、高中期的能力突破、大学期的目标聚焦、社会期的选择担当。在谈及高中阶段时,张香梅表示,在这个阶段,孩子成绩的起伏是正常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节奏与擅长领域,有些科目他们可能游刃有余,而有些则可能稍显吃力,这并非态度问题,而是能力差异所致,家长应理解这种差异,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与鼓励。“孩子的成长是环环相扣的,且是一个不可颠倒、不可错过的过程,教育没有回头路可走,家长应把握每个阶段的教育契机。”张香梅总结道。
面对如何做好家长这一命题,张香梅提出孩子、学校、家庭是“一体两翼”:孩子自身是关键,学校教育是基础,家庭陪伴是保障。她将三者关系精妙比喻为电影创作:“孩子是本色出演的主角,学校是运筹帷幄的导演,家庭则是提供全方位保障的制片人。”在实践层面,她提炼出“三个维度”的家长角色定位——做温情陪伴者而非冷漠甩手者,当智慧引导者而非强势控制者,成耐心倾听者而非重复说教者。
讲座互动环节气氛热烈,观众反响积极。提问环节中,听众们分别就家庭教育经验的传承与变化、中高考阶段亲子沟通困境的应对方法、孩子三岁前是否应辞职全职陪伴等问题踊跃向张香梅提问。张香梅回答,我们对孩子的培养方式其实是在父母基础上丰富完善的过程。她认为,孩子们面对中高考的压力,作为父母需要肯定孩子们的努力并积极鼓励他们。她强调,陪伴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在家时要尽量多陪伴,但是如果因为工作等原因不在家,也要让孩子们感觉到父母的心是与他们在一起的。
讲座尾声的立志环节真情涌动,大家纷纷上台立志。家长徐凤的分享道出众人心声:“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会努力做一个积极、善良、乐观的妈妈,努力让我的孩子成为最好的他们,今后,我将多陪伴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