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依恋,为孩子一生幸福护航

发布时间:2018-05-07 10:31 来源: 《家庭教育》

  解析——什么是依恋?

  依恋:在心理学中特指婴儿与父母(或其他看护人)之间形成的强烈情感联结。各种研究表明,依恋心理在婴幼儿时期便开始形成,而且会对孩子的将来产生很大的影响,包括好奇心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性格和情绪的发展、人际交往与社交情感的发展等。

  安全型依恋:被归为“安全型依恋”的孩子会表现出更多的安全感。生活中,具有安全型依恋心理的孩子比较快乐和自信,可以积极地与别人相处,更容易在相处的过程中得到快乐。自己独处时则比较平静,不会缺乏安全感。

  非安全型依恋:被归为“非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则又被分为三种不同的依恋类型。

  抗拒型依恋:这个类型的孩子,时常肯定别人否定自己,自己一人独处时会不安和愤怒。

  回避型依恋:这个类型的孩子时常肯定自己而否定他人,不轻易表露自己真实的情感,喜欢独处,在独处时显得轻松自在。

  混乱型依恋:这个类型的孩子,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持否定态度,并惧怕与他人产生接触,害怕建立任何亲密关系。

  了解——什么影响着孩子的依恋风格?

  1.母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婴幼儿时期,父母无疑是影响孩子依恋风格最大的人。其中,母亲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母亲能敏感地捕捉到并回应婴儿发出的信号,和婴儿产生良好的互动,婴儿的依恋之情就会加深,安全感也就得到了满足。

  母亲本人的依恋风格对孩子有重要的影响:安全型母亲的子女安全感较强,而非安全型母亲在与子女交往的过程中或缺乏耐心、或过度干涉,使子女无所适从,安全感因此缺失。此外,父亲的影响也绝不可忽视。父亲和母亲在陪伴上往往形成互补的关系,形成双亲依恋的儿童社会交往发展得更好,而且与父亲的安全依恋可以弥补来自非安全型母亲的负面影响。

  2.父母之间的关系

  父母之间的关系对孩子的依恋风格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父母关系好,父母双方的心态就会安定平和,和孩子相处时也会有更多的耐心和关注。夫妻关系的和睦也会促进家庭氛围的和谐,这种和谐的氛围会传达给孩子,从而有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相反,经常吵架的父母很容易迁怒于孩子,冷漠或紧张的家庭氛围也会给孩子带来焦虑,孩子或会卷入父母的冲突,或会刻意回避。

  3.孩子自身的气质

  孩子的依恋风格还和孩子自身的气质有关系。一些婴儿天生喜欢与人拥抱、交流,这些婴儿更容易形成安全型依恋;也有一些婴儿天生就很难被安抚和照料,甚至拒绝照料者的接近,这种气质的婴儿要形成安全型依恋风格,就要花上更长的时间。

  培养——孩子的安全依恋

  安安和西西是小区里最闹腾的两个孩子。同样都是五六个月大,同样每天都哭闹不止。安安的爸爸妈妈淡定地应对着小安安,耐心地跟他说话,陪他游戏;而西西的妈妈则快要被西西哭到崩溃。为了止住西西的哭闹,她总是把西西抱在怀里轻轻地摇,当她偶尔抱不动将西西放下时,西西就又嚎啕大哭起来,她再累也没法松手。

  到了三岁左右,安安的情绪稳定了许多,而西西还是老样子。一天,安安妈妈带着安安去西西家做客。安安和妈妈待了一会儿,便离开妈妈,独自摆弄起了地上的玩具,而西西却一刻都不能离开妈妈身边,而且因为家里来了不认识的人,西西没一会儿又哭了起来。西西妈妈不明白,这孩子到底怎么了?

  安全型依恋在目前看来最有利于儿童的发展。具有安全型依恋风格的孩子,往往有更多的好奇心和更强大的探索能力,性格更加开朗自信,也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没有形成良好依恋关系的孩子,更容易胆怯退缩,缺乏自信,难以和别人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相对较差。

  从安安和西西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孩子的依恋类型往往取决于家庭提供的氛围和环境。那么,怎样做才能培养孩子的安全型依恋心理呢?

  ·做“心灵敏感型”家长

  孩子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现如今,大多数家长都能很好地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孩子可以吃饱穿暖,生了病也能得到及时和全面的照顾,因为这些需要通常比较明显,家长容易觉察。相对而言,情感上的需要则非常隐蔽,家长有时察觉不到这种需要。

  一天早上,妈妈在送女儿上幼儿园的路上严厉地批评了她,女儿难过地哭了。到了幼儿园门口,女儿哭得更厉害了。得知了事情原委的园长建议妈妈在离开前抱女儿一下,但妈妈说什么都不肯,“一定要给她一个教训。”说完便离开了。园长蹲下来,给了孩子一个拥抱。可孩子还是难过了一整天。

  故事中的孩子在当时很需要妈妈的慰藉,但妈妈并无觉察,经园长提醒后,她也没有理解园长的用意。实际上这个拥抱已与教训无关,孩子难过一整天,就得到了教训吗?孩子只会记得“妈妈凶我”,甚至连妈妈为什么生气都忘记了。而这种伤心,在当时的场景结束之后便很难弥补。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互动,尽可能多地考虑孩子的感受。如果家长能敏锐地觉察出孩子的情感需要并及时给予满足,孩子形成安全依恋的可能性就越大。但同时,家长也需要分辨需要的合理性,给予适当的满足,毕竟,敏感察觉孩子的需要并不等于溺爱。

  ·调解自身情绪,营造温馨家庭

  父母自身的性格特质对孩子的影响尤为深远。因此,家长首先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尤其是不要把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带到和孩子的交流中去。乐观平和的家长更容易培养出乐观平和的孩子,具有安全型依恋风格的家长也更容易带出安全型的孩子。

  此外,家庭是学龄前儿童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家庭氛围对儿童依恋风格的形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孩子获得安全感,孩子也更容易形成安全型的依恋风格。温馨的家庭氛围包括和谐的成员间关系、统一的教养意见,也包括温馨整齐的家庭布置。值得一提的是,家长最好不要频繁更换孩子的养育环境和养育者,尤其是在上幼儿园以前。如果孩子无法分辨出主要养育者,甚至缺乏父母亲的照顾,那么稳定的依恋关系也就无法建立。面对分离的情况时,可以跟孩子说明家长的去向,让孩子知道这种离开是暂时的,离开的人还会回来。

标签:编辑:leeli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