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争做文明小天使

发布时间:2018-05-22 17:23 来源: 《家庭教育》

  幼儿语言文明的发展秘密

  1.愿意与对方交流。

  受“自我中心”的影响,刚入小班的幼儿往往沉溺于自己的小世界里,对于外界的影响不理不睬,比如一个正在自言自语玩游戏的幼儿,对于他人的言语搭讪,并没有做出任何的回应,而是继续着他的游戏。小班下学期以后幼儿不再是自顾自地演说,而是愿意寻找交流的对象,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伴:“咱们一起玩过家家,好吗?”

  中大班的幼儿,更是乐意运用语言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故事,他们可以在游戏的时候用自己不太熟练的语言跟别人讲着自己的趣事,也愿意积极主动地回答别人的询问。

  2.乐于接受并学习礼貌用语。

  小班幼儿已经可以熟练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会说“妈妈,我饿了”,“我想看电视”等交流用语,此时的幼儿对于语言交流中礼貌用语的使用还不能把握,在成人的引导下,小班幼儿能够很好地运用礼貌用语,例如成人引导幼儿,接受别人的帮助应说“谢谢”,跟小朋友告别时应该说“再见”等。

  中班、大班的时候, “自我中心”化慢慢减弱,幼儿自己会掌握一些礼貌用语,他们也已经知道使用礼貌用语可以得到父母的赞扬、同伴的喜爱,同时,他自己也能意识到使用礼貌用语是文明的行为。所以,我们常常能听到幼儿礼貌地说“谢谢叔叔”“爷爷坐”“老师好”等。

  家长支招:

  1.注意与幼儿言语交流的方式。家长在与幼儿说话时,应多与幼儿进行眼神的交流,此时父母应与孩子平视,家长可以选择蹲下,或坐着,同时,尽可能地放下手中的工作注视着幼儿,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父母也应该起到带头作用,不说脏话、粗话,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把文明语言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同时家长可以在家张贴一些有关文明用语的图画。

  2.强调读物中的礼貌言语行为。在亲子阅读中,家长应对读物中出现的语言礼貌行为给予及时的评论、赞扬,或者是让幼儿指出读物中出现的不文明语言行为,这样,在潜移默化中让培养幼儿文明语言习惯的意识。

  3.多听听孩子的声音幼儿的语言交流多是在日常生活中习得的,在与幼儿的交流中,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话语权,这样幼儿就会在语言交流中获得自信,从而愿意与家长分享自己的想法,在面对家长的提问时也乐于表达,进而也培养了幼儿较好的语言文明习惯。

  4.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文明语言习惯。家庭中也可以为幼儿设定游戏区间,比如爸爸不用的旧手机、妈妈织坏的毛衣、精致的包装盒等都可以作为幼儿的玩具,幼儿跟爸爸妈妈一起玩娃娃家的游戏,爸爸妈妈可以在游戏中教会幼儿客人来了要请坐、受到客人招待要说谢谢等礼貌用语。

  5.警惕动画片的负面影响。动画片是幼儿比较偏爱的,其中语言在动画片中起到了一个不可或缺的作用,动画片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语言习惯学习的范本。幼儿通过模仿来学习动画片中的语言,但是某些动画片中不文明语言的使用不在少数,因此,家长应在幼儿选择动画片方面把好关。

  6.共同规定说话的小暗语。对于幼儿不能很好地掌握说话的时机问题,家长可以通过设定一些小暗语来约束幼儿的这一行为,这样做就会增大幼儿使用文明用语的兴趣。例如,如果在大人谈话,幼儿有问题要问或者也想插话时,可以让幼儿悄悄地摸摸家长的手、拉拉家长的衣角等。

  日用贴士

  说话文明有礼貌是一种很好的礼仪习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使用文明语言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文明语言习惯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

  ●培养幼儿文明语言习惯的意识。人们常说科学的理论是不可少的,理论对实践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培养幼儿的文明语言习惯,首先应该让幼儿对文明语言习惯有一个大体的是非判断,知道什么样的语言习惯是被认可的、什么样的语言习惯是不正确的。文明语言习惯意识的培养方法是多方面的,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渗透,也可以通过电视、图书等一些媒体获取。

  ●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练习使用。幼儿只有文明语言习惯的意识还是不够的,必须要在实践中进行锻炼、强化,这样才能不会遗忘。家长可以经常带幼儿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这样既能锻炼幼儿的胆识,使幼儿在语言交流时不至于胆怯、自卑,又可以让幼儿学以致用。

  ●了解幼儿在园文明用语的情况。这时期幼儿的成长环境,除了家庭外,有很大一部分幼儿是待在幼儿园的,这需要家长与幼儿教师要经常沟通,沟通的时间可以是家长接送孩子往返园的这段时间,也可以通过书信、电子媒体、家访等形式来进行,主要了解幼儿文明语言的使用频率、幼儿园对幼儿使用文明用语的要求等。

标签:编辑:leeli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