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幼儿表现力的发展秘密

发布时间:2018-05-29 21:28 来源: 《家庭教育》

  幼儿艺术表现力的发展秘密

  1.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受感知环境的直接影响,没有明确连贯的主题,比较简单。

  随着年龄增大,孩子对颜色的认知与表现能力越来越突出,此时的孩子对颜色特别敏感,可以随性涂抹出自己认为好看的图案。所以此时家长不必禁止孩子随处乱贴乱画,就如同洋洋那样,这正是他发展艺术表现能力的好时机。

  到了大班,孩子视觉感受和辨别能力加强,能分辨各种颜色、线条曲直、方圆等,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如同毛毛那样,当她捏泥人的眼睛、鼻子、嘴巴时,她总是用比较简单的手法来完成其艺术表现。

  2.伴随生活阅历的增加,幼儿艺术表现力的集体意识增强。

  小班幼儿艺术能力的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幼儿自发的艺术活动既体现着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现有的水平,也显示出他们在某项活动中的天赋和潜能——会用多种艺术表达方式,如画画、捏捏、剪剪、折折等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的认知。

  在相互交往中,中大班的孩子开始有了合作意识,自我中心意识减弱。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

  父母支招

  1.理解孩子,乐意与孩子一起游戏。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要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图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给予具体的帮助。欣赏和回应幼儿的哼哼唱唱、模仿表演等自发的艺术活动,赞赏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父母还应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经常和幼儿一起唱歌、表演、绘画、制作,共同分享艺术活动的乐趣。

  2.用图片、文学故事丰富孩子的表象。展示幼儿的作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作品或艺术品布置环境。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既可以给孩子美的艺术熏陶,同时也是他们获得知识、建立表象的重要途径。文学故事为孩子提供了生动、鲜明的表象,为孩子表现力的发展提供了充分基础。

  3.在生活中丰富孩子的经验,陪孩子一起玩耍,但不施加干预。在日常生活中,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歌唱、表演等艺术活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将自己所想和所要表达的设想通过自己创作的事物表达出来。

  4.激发孩子想象的热情。兴趣是孩子发展最好的老师。爸爸妈妈应抓住孩子艺术表现的兴趣点,用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或者片段,激发孩子想象的热情。比如,孩子喜欢音乐,爸爸妈妈就可以播放纯音乐给孩子听,根据音乐起舞或打节拍,提高孩子的乐感和自信心。

  5.给孩子积极的语言提示。为孩子营造安心的心理氛围,让孩子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当孩子进行艺术表现时,父母最好多用积极的语言给予及时鼓励,并且要注意,鼓励不是模糊地说“画得很好”“跳得很像”,而应就孩子的艺术表现给予具体的鼓励,用积极的语言让孩子对艺术表现充满信心。家长可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导孩子在艺术表现方面“更上一层楼”,如你模仿大灰狼的声音真像,要是表情再凶一点就更好了”等。孩子有了充分的空间才会有发展,这就要求父母给予孩子信任和支持,相信孩子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给孩子机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父母不做过多要求。

标签:编辑:leeli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