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读写 从生活的点滴开始

孩子入学准备的语言能力事实上早在幼儿园大班、甚至中小班就应该积极开展,作为陪伴孩子成长的家长而言,需要有意识、有步骤地开展准备工作,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的阶段,为孩子的成长做好助推工作。
入学准备有许多方面可以做,这里我们着重谈谈语言方面的准备,就从听、说、读、写这些基本准备谈谈吧。
一、关于“听”的准备
倾听是阅读的起点,也是重要的语言能力的培养途径。家长们往往会重视阅读,容易忽视倾听能力的培养,而这恰恰是语言能力很重要的一部分。
每个人的语言都有两部分: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内部语言也称“静默语言”,我们平时说的内心独白、脑中思考等都需要用到内部语言。一个人的内部语言发展得好,对理解他人的语义、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理解课本内容、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都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而外部语言,就是我们日常说的口语表达能力,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意思都需要用到外部语言。由此可见,培养倾听的习惯和能力是学习语言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家长们可以这样做:
1.倾听优美的语言。用“听故事”“听音乐”等方式,让孩子倾听标准的语言、优美的词汇和连贯的语音,欣赏儿童文学作品中优美的词句,边听边记,偶尔复述。很多家长用“睡前故事”的方法让孩子专注地倾听故事,就是一个好办法。
2.倾听专注的练习。要求孩子在与人交流的时候,眼睛要看着对方的眼睛,或者看着对方的口唇部分,不随意打断对方的谈话。专注地倾听,既是礼貌,也是理解语意的起点。
3.倾听内容的理解。在生活里,家里来了客人,可以允许孩子在一边旁听,但是不能随意打断大人,听不懂的地方,要得到允许后才可以提问。这样细水长流地倾听,会培养孩子耐心和专注的倾听习惯,以后孩子在课堂里听老师讲课,也能认真倾听、仔细理解。
4.倾听氛围的建立。家庭成员之间要有约定,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倾听氛围,文明交流,不大吼大叫,家庭成员交流时语言清晰,不明确的语言要互相确认,给孩子好的榜样。
二、关于“说”的准备
叙述和表达是人与外界交流沟通的重要途径。经常看到家长们鼓励自己的孩子大胆发言,很多家长会要求老师给予孩子多一些课堂上的发言机会。孰不知,在生活中、在家里,时时处处都可以进行说的练习,尤其是入学前,更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准备。
1.清楚地表达语意。家庭成员之间交流沟通的时候,当着孩子的面要尽量讲完整句,如“爸爸,请把桌子上的那本红色封面的书递给我。”“谢谢你帮我拿了筷子!”等等。要求孩子学习大人,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父母可以用追问的方式帮助孩子表达:“你是想穿这件绿色有两个口袋的衣服吗?”鼓励孩子重复完整句,尽量把信息表达清楚。这些看上去的小事,在入学后会帮助孩子与同伴和教师的交流。
2.简单的交往技巧:在出入住所和幼儿园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主动和别人打招呼,介绍自己;会使用礼貌用语,不说脏话、粗话,帮助孩子习得交往技巧。
3.生活场景的复述:每天在接送孩子的过程中,可以问问孩子今天的心情如何,引导孩子对于自己情感情绪的语言表达,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经历的事情,能将他人的话转述给家长听。
三、关于“读”的准备
关于阅读的话题,家长们应该是储备最丰富的一项,这里不展开细致讨论。想提醒家长的是,阅读朗诵的准备可以以“亲子共读”的方式开展,但是学前的阅读不要用“点读”的方式,以免对孩子的想象力、图画理解力造成干扰。认字和阅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孩子对文字有兴趣,可以通过超市里的商品、街上的广告、横幅等生活里的文字读读认认即可。平时能口齿清楚地说儿歌、童谣或复述简短的故事,与他人一起谈论和图书故事有关的内容,就已经是很好的“读”的准备了。总之,要重质不求量。
四、关于“写”的准备
入小学后,与幼儿园最不同的是有“作业”要写、要完成,所以在学前也要做一点准备。写的准备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1.最初的书写准备:幼儿园阶段,孩子的双手小肌肉还没有完全发育完备,过早、过多地书写,会让孩子的小肌肉群发育过度劳累。所以,我们一般要求小班、中班的孩子能绘画,大班的孩子开始能写自己的名字和简单的数字即可,不求量,不比早。
2.正确的握笔姿势。握笔姿势是大部分家长会忽视的一个问题,但对孩子的今后发展却又影响深远。我们可以不要求左撇子的孩子必须用右手,但是一定要重视对硬笔的抓握姿势。握笔过低会导致孩子看不清纸面,歪下头书写会引起近视的早发。抓握姿势的不正确,同样会对手指发育产生负影响,会起茧、疲劳,导致孩子写作业不能持久。所以,很多家长我们都会提出这个问题。
3.生活中的书写准备。让孩子对生活中的标志、文字符号感兴趣,以线条绘画的方式表达看到、听到的事物也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既可以促进小肌肉的发展,同时也激发兴趣,为真正的书写做准备。
总之,孩子入学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家长们积极配合幼儿园、小学老师,做好听说读写全方位的准备,一定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令人期待和兴奋的时期,为孩子的成长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