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爱哭为哪般

发布时间:2018-08-29 18:33 来源: 家庭教育

  三四岁幼儿爱哭闹的背后

  对于三四岁幼儿来说,虽然语言能力已经有了不小的发展,但是仍然很难用语言准确地描述各种感觉、情绪和思想。因此,在大人看来是毫无理由的哭闹,常常会在这样—些情况下发生。

  1. 身体有些不舒服或者患病的时侯。

  2. 饿了或者累了,渴了或者困了,不耐烦或者无聊的时候。

  3. 当大人忽视他的存在的时候。

  4. 想得到心爱玩具或某个物品的时候。

  5. 想获得某种特权,比如想看喜欢的动画片,大人不让换台的时候。

  

  应对幼儿哭闹行为,父母的不当回应

  1.有求必应

  3岁的小庆从小和爷爷生活在一起。爷爷十分疼爱这个孙子,对他的任何要求都一一满足,按爷爷的话说:我就看不得孙子受委屈。小庆虽然年龄小,却十分懂得爷爷的心理,只要有点不顺心的事,就哭哭咧咧,甚至倒在地上耍赖,爷爷总是立刻满足他的要求,因此,小庆养成了十分任性的个性。小庆上了幼儿园后很难适应集体生活,因为他惯用的哭闹招数在这里失灵了。

  2.讲条件

  有时,家长会对孩子的哭闹做出让步。比如前述案例中,宁宁的爸爸希望息事宁人,便说:“好吧,就让你吃一颗糖,不过你得答应我,一定要好好吃饭。”或许,宁宁爸爸这样做,能暂时缓解宁宁哭闹的烦心场面,但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孩子从你的让步中尝到了甜头,很快,父母就会发现,下一次孩子还会用哭闹的方法来实现他的要求。

  3.惩罚

  训斥或者打骂孩子是于事无补的。有时孩子的哭闹是对规则的一种试探和探索,家长的惩罚在他们看来似乎也是一种有趣的反应,有可能会使他们觉得哭闹的威力很大。此外,惩罚并不能教给孩子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容易使孩子感到十分迷惑和混乱。

  应对幼儿哭闹行为,父母的恰当回应

  1.不予理睬

  面对哭闹的孩子,家长可以心平气和地告诉他:从今天起,我们立一个新的规矩。如果你哭闹,我就不会理你。因为你哭闹的时候,妈妈不知道你到底是怎么想的。有什么事情,请你好好说话。家长也可以和孩子约定一个提醒的信号,比如,当孩子开始哭闹,妈妈用手放在嘴唇边时,就表示妈妈不想看见这样的行为,有话可以好好说。双方约定好规定后,家长就应按照这个规则去做。

  2.让孩子明白什么叫“好好说”

  平时家长可以用录音机分别录下孩子哭闹时和快乐时的声音。让他听一听,孩子能清楚地知道父母在用录音帮助他学习,而不是让他感到难堪。然后,耐心地教给孩子如何表达不如意的现实给自己带来的情绪、心理和身体上的不舒服。学习表达渴了、馋了、累了、烦了、沮丧、懊恼、愤怒、困惑等情绪情感的词汇和不良情绪的排解方法。

  3.及时表扬

  小孩子很愿意学“好样”,因为好行为能得到夸奖和鼓励,这是每个孩子向往的。而孩子也有能力很快学会好的行为方式。对此,父母要及时对孩子的良好行为和表现进行肯定和表扬,“我听到你主动和叔叔打招呼,有礼貌”“你能做到饭后再吃糖,给你点个赞!”“今天我的耳朵听见了十分好听的声音”……相信孩子们在听到家长的赞扬后,会知道自己该如何表达。

  4.贵在坚持

  要改掉一个不良习惯,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要指望一夜之间孩子的表现就会焕然一新。只要坚持正确的做法,就一定能够看到孩子的进步。在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这样的坚持是值得的。

  5.保持一致

  和家庭中所有的成员取得沟通,大家都了解制订的家规,最好能运用一致的标准去面对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有效的教育成果。

标签:编辑:yuans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