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发育:幼小衔接,备战好体能

发布时间:2019-07-30 17:56 来源: 《家庭教育》杂志

  幼小衔接,为什么要重视体能培养?

  1.幼儿园vs小学

  从幼儿园到小学,对孩子体力要求增加。孩子一上小学就要独立参加学习,学习时间长,活动时间少,学习任务重,课业压力大,每天要消耗较多的体力,这就需要孩子有充足的营养、充沛的精力和健康的体魄做保证。温馨提醒:家长在孩子入学前最好带他们到医院作一次体格检查,了解孩子生长发育的状况是否符合各项指标的要求,是否有疾病感染,如有,要立即抓紧治疗,以保证孩子健康入学。

   

  2.体能vs大脑发育

  一般来说,身体素质相对较好的幼儿运动能力也较强,良好的运动能力在幼儿脑发育过程中“功不可没”。有关脑科学与动作的神经心理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大脑结构与动作之间存在着双向作用,大脑的发育能促进动作的发展,而动作的不断练习和提高可以促进大脑在结构上的完善。

  3.体能vs意志品质

  良好的意志品质不仅是“幼小衔接”中值得家长关注的“幼儿心理素质”,对孩子一生的成长也至关重要。一般来说,身体素质较好的幼儿更多地表现出活泼开朗的性格,而身体素质较差的幼儿则常常由于参与活动少,和小伙伴协同合作较少而更多地表现出退缩行为。另一方面,“体弱多病”的幼儿往往更多地受到家长,甚至是师长的保护,使其依赖性较为严重,自主能力较差,意志品质也较为薄弱。

  幼小衔接,如何备战“好体能”

  1.充足的睡眠

  大班孩子每天的睡眠时间保持在总计10—14个小时比较合适。一般来说,学龄前儿童晚上的睡眠时间至少为10个小时,白天还要有1—2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孩子个体之间在睡眠时间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即使是同一年龄的孩子,每天的睡眠时间会有2—3个小时的差异。

  同时,由于孩子即将进入小学,再加上年龄的逐步增长,他们睡眠的需要会越来越少,时间也会越来越短。因此,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的睡眠变化,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调整他的就寝时间或午睡时间的长短。特别是在“幼小衔接”的大班下半学期,在孩子的睡眠时间上应尽量给予“平稳过渡”,逐步减少孩子的午睡时间,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2.适当的锻炼

  关键词一:游戏化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家长不要把对他的运动锻炼当成单调的技能训练,像运动员那样枯燥、严肃的训练无法调动孩子的运动积极性,但如果我们能把单一的运动锻炼游戏化,就能吸引孩子的兴趣,孩子便会和父母积极配合。比如,单纯的跑步会让孩子感觉单调,但如果在跑步中加入“游戏元素”,孩子就会乐此不疲,从而产生对跑步的兴趣。如家长可和孩子一边跑一边玩“夺宝奇兵”的游戏,和孩子约定,在跑步的终点,每人发现一样“宝贝”,如果谁发现的宝贝比较“有趣”,就是“夺宝奇兵”的胜利者。发现的“宝贝”可以是春日里冒芽的新柳;也可以是一辆孩子喜欢的工地上的“挖掘机”。

  关键词二:生活化

  一些运动项目虽然需要专门的时间和场地,但是对孩子来说,最好的锻炼活动正“隐藏”在生活中。孩子的运动不仅指身体大肌肉运动,还包括手指等小肌肉运动。很多日常生活环节都是锻炼的好机会。例如,如果路程不远,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走路,而不要动辄以车代步,以锻炼孩子的肺活量和耐受性;一些小包包可以让孩子自己背、拿,而不要事事包办代替,以锻炼孩子的平衡性和协调性。锻炼好体能,什么项目才合适

  孩子的运动以身体练习为主,诸如爬、跑、跳、投、压、郊游、拍球、跳绳、骑车、游泳、体操等项目。不同项目可以产生不同的锻炼效果,家长要以孩子的生理特点为基础,身体素质哪方面欠缺就多练哪方面。

  需要提高速度——家长可为孩子选择跑、骑车等项目;

  需要增强耐力——家长可为孩子选择游泳、郊游、跳绳等项目;

  需要增加力量——家长可为孩子选择跳、投等项目;

  需要提高身体灵敏性和协调性——家长可为孩子选择跳舞、荡秋千、拍球等项目;

  需要提高柔韧能力——家长可为孩子选择体操、按压等项目。

  家长在为孩子选择锻炼项目时,要由少到多、由简入繁、由易到难地逐步增加锻炼项目,多种项目结合进行,使孩子的身体得到全面锻炼。

  锻炼好体能,运动多久才足够

  一般来说,大班幼儿每天锻炼的时间以30分钟左右为宜,强度中等,也就是达到适度疲劳,效果最佳。家长可从孩子完成动作的质量、脸色、呼吸、汗量、表情、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观察。当孩子面色过红或苍白、大量出汗、呼吸急促且节奏乱、反应迟钝、精神不太好时,家长就应该注意,孩子可能已经运动过量,下次运动时应控制运动时间和强度。

标签:编辑:yuans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