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小蓝和小黄
作品选登

小蓝和小黄是一对好朋友,一起游戏,一起上课。
一天,小蓝趁妈妈出门的时候,溜出去找小黄。从家里找到外面,找了许久,才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小黄。小蓝和小黄惊喜地拥抱在一起,越抱越紧,结果融合在一起变成了“绿”。“绿”去了公园,钻隧道,爬山,后来累了,就回家了。
可回到小蓝家,小蓝的爸爸妈妈认不出来了:“哎呀,这个‘绿’不是我们家的小蓝呀。”回到小黄家,小黄的爸爸妈妈妈也认不出来了:“哎呀,这个‘绿’不是我们家的小黄呀。”
“绿”很伤心,流下了蓝色和黄色的眼泪,哭呀哭呀,最后全都变成了蓝色和黄色的眼泪,蓝眼泪集拢到一起变成了小蓝,黄眼泪集拢到一起变成了小黄,两个人高兴了:“这回爸爸妈妈不会认不出来了!”
小蓝和小黄先回到小蓝的家,小蓝的爸爸妈妈高兴地拥抱小蓝,又拥抱了小黄,结果变成了绿色。
直到这时,爸爸妈妈才总算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于是,他们一起去小黄家报告这个好消息,两家的父母高兴地拥抱在一起,也变成了“绿”。而小黄和小蓝,则在外面和好朋友一直玩到吃晚饭。
文/图:【美】李欧·李奥尼
作品赏析
李欧·李奥尼(Leo Lionni),是一位大器晚成的绘本大师。为什么这么说?《小蓝和小黄》(《little blue and little yellow》)于1959年问世,那一年李欧·李奥尼已经49岁了。
李欧·李奥尼1910年出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家边上就有美术馆。母亲是荷兰籍的女高音歌唱家,舅舅们有的是建筑师,有的是画家,有的是收藏家。李欧是独子,从小就浸润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也造就了他独特的艺术气质和艺术眼光。13岁时,他跟随经商的父亲离开家乡,在美国小住过三年,1925年又迁居到意大利。1935年,李欧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这个学位和他后来的绘本大师称号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1939年,因法西斯主义盛行,欧洲兴起反犹太的浪潮,因为父亲是比利时的犹太商人,李欧和家人走避美国,1945年入籍美国,成为美国公民。
李欧经济学博士的身份并没有淹没他的艺术天分。他涉足各种艺术领域:绘画、雕刻、陶艺、摄影……因为非凡的才华,他获得了1984年“美国平面造型艺术学会奖章”。
李欧创作的绘本《小蓝和小黄》,虽然读者对象是孩子,但其实有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小黄和小蓝虽然在故事里是两个孩子,但李欧把他们设定为两个独立的不规则的色块,并用两个简单的色块,演绎了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故事。
小蓝和小黄的亲密拥抱,象征着彼此间的融合。融合带来了不可知的结果——“小绿”。李欧这位魔术师,使故事中的绿色充满了魔性。快乐的“小绿”在经历了各种冒险后,回到了家里。结果两个家庭都因为他们的改变而拒绝接纳他们——融合并不一定得到认可。
伤心的泪水使“小绿”变成了蓝眼泪和黄眼泪,他们各自回到了起点,又变成了小蓝和小黄——融合只是表象,依然保有最本质的东西。
在了解了变化过程后,双方的家庭都各自接纳了他们。两个家庭高兴地拥抱在一起,彼此接纳、融合,变成了“绿”——真正的融合,是对彼此的认同。
《小蓝和小黄》源于在一次旅行中李欧给孙子和孙女讲的一个小故事。他用《生活》杂志广告页撕成的纸片,创造了小蓝和小黄。在第一个画面中,是蓝纸撕成的圆形纸片。李欧认为,这画面在他所有作品中“最完美无缺”,上面的说明文字简明扼要:“这是小蓝。”这个在不经意间完成的故事,成了李欧的代表作,并在整个儿童图书界掀起了狂澜。《小蓝和小黄》帮助人们认识了绘本这种视觉艺术的本质,它数十年屹立不倒,是图画书史上的里程碑。《纽约时报》曾这样评价:“如果绘本是我们这个时代一种新的视觉艺术,李欧·李欧尼则是这种风格的大家。”
在完成了《小蓝和小黄》后,李欧陆续创作了数十本图画书。如:《一步一步》《小黑鱼》《田鼠阿佛》《亚力山大和发条鼠》等。他最擅长将报纸、墙纸、色纸、毛线、邮票、果皮等代替颜料进行创作,使画面变得丰富,呈现出特殊的质感。李欧获奖无数,且于1961年、1964年、1968年及1970年四次荣获凯迪克大奖。1999年10月,89岁高龄的李欧去天堂继续施展他的色彩魔术了。李欧做过广告代理商、艺术总监助理,但真正让人们记住的,还是他在绘本方面的探索与创新。他的读者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孩提时读《小蓝和小黄》,认识的是色彩;成人后读《小蓝和小黄》,认识的是整个世界。
妈妈贴士
这个故事画面简单,故事也不复杂,但很适合多角度阅读,可以读出对融合的理解、对自我的认知、对独立的尊重等。孩子在了解了故事以后,可以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述。
结合故事,妈妈可以帮孩子复习一下有关色彩的知识和概念。如:三原色有哪些,彩虹有几种颜色,什么是冷色,什么是暖色……
染色游戏可以让孩子将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妈妈可以为孩子准备宣纸或纸巾,经过折叠后在不同的颜色里浸染,了解不同颜色混合后会产生什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