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祖辈课堂:吃饭仅仅为营养吗

发布时间:2020-06-09 10:48 来源: 《家庭教育》

  许多宝贝会在祖辈身边过暑假,祖辈们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也为带养宝贝的事操心,而一日三餐可能就是排第一的操心事。

  父辈家长说

  @旺仔爸爸:宝宝1岁多时,我就要求他学习自己吃饭,奶奶立刻反对:“孩子正长身体呢。多吃一口也是好的,让他自己吃,吃进嘴里的不如掉在地上的多。某某(邻居)3岁了还喂饭呢,所以吃得多,有营养,长得胖。”为此,我们争论了好久没结果。现在是,奶奶带就喂饭,我们带就让宝宝自己吃。在我们身边,他能安静地自己吃饭;在奶奶家,餐餐都要喂饭,而喂饭时,他一会儿要玩具,一会儿要筷子,一会儿又自顾跑开了……闹个不停。令我们着急的是,过了暑假,宝宝要入园上小班了,如何才能让奶奶配合我们的教育呢?

  @煦煦-Lily暑假把宝宝送去爷爷家,宝宝特别开心,因为爷爷奶奶同意他在客厅沙发边看电视边吃饭,一顿饭吃一小时。我希望孩子一日三餐有规律,吃饭就该在餐桌上,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爷爷说:“夏天,孩子没胃口,吃不下饭,哪来营养?趁他看动画片时,饭才好喂。”真担心,一个暑假过后,宝宝养成吃饭的坏习惯。

  祖辈家长说

  @君君外婆:两个小外孙的吃饭问题最伤脑筋,大的爱吃零食,自己会到冰箱、食品柜里拿雪糕、饼干、巧克力、薯片等零食吃,正餐没胃口。小的很挑食,不吃鱼和蔬菜,喜欢吃肉和面条,每餐要追着喂他吃蔬菜,累得我一身汗。

  女儿批评我买垃圾食品由着宝宝吃,养成坏习惯;女婿也委婉提出不能喂饭,孩子不吃就让他饿着。可是,他们说来轻松,不许孩子吃零食、不自己吃饭就饿着、不吃蔬菜也随他……行吗?

  @小圆子爷爷:我每天采买回来,马不停蹄地准备两个宝贝的中餐。为了让小孙子多吃点儿,我们先喂他,自己吃饭时,饭菜都凉了。为自己孙辈累点倒也心甘情愿。可儿子抱怨我们做菜太咸、太油、太甜,让人生气。

  祖辈教养知识案例:晓奚饮食秩序感养成记

  和大多数宝宝一样,蛋糕、饼干、糖果、巧克力、薯片这些“不健康食品”都是晓奚最爱吃的;但和大多数家庭不一样的是,晓奚家人不禁止他吃这些“不健康食品”。

  晓奚爸妈认为,过多的禁止反而会让晓奚的欲望增加,出现偷吃、撒谎等行为,而好吃的食物能给孩子带来愉悦感。对此,全家通过建立吃“不健康食品”规则,来帮晓奚养成饮食好习惯。爷爷和晓奚一起制定一张“特殊食物”清单贴在冰箱上,标注这些食物在什么时候可吃,例如奶油蛋糕、冰激凌可在生日聚餐、节日、度假时吃,甜食只能在饭后少量吃等。规则既保证了主餐营养正常摄入,也让晓奚逐步养成对食物的自控力。

  奶奶做蛋糕时晓奚最爱当小帮手,奶奶趁机讲解营养知识:“做蛋糕需要的黄油与白糖的量几乎与面粉量一样多,如果饭前吃,就没有胃口吃营养好的饭菜了。”

  晓奚爱吃零食,家里也有规则,每天两餐间可吃水果、酸奶、奶酪、坚果、含糖少的谷物类等零食。从小,晓奚就明白,如果饭不好好吃,即便肚子饿,也要等到下顿正餐或零食时间才能吃。

  日常饮食的秩序感,就是在不断重复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让晓奚懂得,什么时候吃什么,怎样吃对身体健康。

  祖辈课堂知识学习:吃饭不只为营养,也是家庭早教方式

  事实上,宝宝出生开始,吃饭就成为养育中的一大核心问题。祖辈虽然花大量精力照料孙儿们的饮食,但是更应懂得,吃饭的重要性并不只在于营养,也在于它是早教不可或缺的一课。例如,如果没有约束,宝宝最爱吃的食物是甜食、膨化食品和饮料等,而帮助宝宝控制对这类食物的控制,需要像晓奚家那样培养对饮食的秩序感。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家”的概念,忙碌的现代社会,和家人共餐是亲情最主要的体现,而为家人准备食物更是表达对家人爱与关怀的重要方式。此外,还有许多和饮食相关的教养,是宝宝从小耳濡目染的。暑假里,孙儿在身边,祖辈教养课堂就从一日三餐开始。

  祖辈课堂方法学习:一日三餐中的祖辈教养

  1. 家人一起吃饭更重要

  晓奚爸妈说:“从晓奚吃辅食开始,我们就把他吃辅食时间调整到与正餐一起,儿童餐桌椅靠着餐桌放。”爷爷奶奶很支持:“我家不专门安排宝宝的‘科学进餐时间’,因为和家人一起吃饭更有意义。”晓奚在爷爷家过暑假,饭前他和爷爷摆好碗筷,等奶奶忙完从厨房出来一起吃饭。

  祖辈需要让孙儿珍惜和尊重为家人做饭的亲人,这简单而重要的道理,做到并不容易,祖辈为了让宝宝多吃点,往往是给他们“开小灶”,并提前喂饭,甚至为了让宝宝多吃一口,还追着喂、边看电视边喂、临时更换食谱喂……弄得自己错过饭点吃剩菜剩饭。

  一日三餐,祖辈要让孙儿感受到,那个在厨房为全家忙碌的人很重要,他的付出应感谢,他的厨艺应欣赏,尊重和感谢最好的表达就是等家人到齐一起吃饭。对孙儿的影响,最重要的正是这些细节。而这样的教育,祖辈若做得及时,一次就能让宝贝印象深刻。

  2. 孩子不是中心

  在与食物相关的养育中,祖辈还需让孙儿懂得他不是“中心”。比如,祖辈教养中经常见到的一幕——宝贝说不爱吃,老人立刻重新做,这种做法不仅导致孩子“偏食”,更是强化孩子认为自己的要求和需要才是最重要的。正确的做法是,可以尽量满足孙儿的口味,但不应以他们的喜好来决定全家人的每餐食谱,更不能因为宝宝不爱吃,而让某种食物永远不上餐桌。这样做,为的是让孙儿感到他的需求和其他家人的需求一样重要。同时,这也是纠正偏食的方法——他不喜欢的食物不时出现在餐桌上,不知不觉中他也开始尝试不一样的食物了。

  祖辈往往会把最好的食物留给孙儿,或只要孙儿爱吃,其他人都让着他。对此,祖辈们也需要让孙儿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并懂得关注他人的感受。在日常共餐时,鼓励宝宝把好吃的留一些给家人。其实,宝宝少吃一点儿对他的成长没有任何影响,但他克制自我、尊重他人需要时,受到了长辈赞扬,他收获的成长愉快是巨大的。

  3.尊重孩子的判断

  饥饿感是所有人都具备的最基本的生存能力,“我是否饿了或饱了”是别人无法代替感受的事。如果祖辈不断地督促孙儿吃,变着花样提供他喜爱的食物,孩子不需要自己判断是否饿或饱,结果是让孩子放弃甚至怀疑自己天生具备的判断能力。当孩子明白吃太饱,胃不舒服时,他就懂得食物再好吃也不能过多吃。尊重孙儿是否吃饱的自我判断,可能是我们能够通过食物进行的最好的生活教育。

标签:编辑:leeli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