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发育:幼儿啃指甲,该管还是该治?

发布时间:2020-07-07 10:51 来源: 《家庭教育》
   

  小东4周岁了,自从上幼儿园后,他就爱咬指甲,已有半年多时间了。家人见到小东把手放进嘴里就劝导,甚至斥责、惩罚,可依然不能阻止啃指甲行为;奶奶参照传统办法,在小乐指甲上涂苦瓜汁,但小东情愿舔掉苦味也不放弃啃指甲。由于小东随时随地会把手指伸进嘴里啃,于是他的指甲刚长出来就被啃咬掉,总是光秃秃的。小东妈妈焦虑又困惑,孩子咬指甲行为属于心理健康问题吗?究竟是需要带孩子看心理医生还是通过引导教育来矫正?

  一、幼儿啃指甲行为与诱因

  大多数儿童心理医生认为,心理因素是幼儿出现啃指甲行为的主要原因。精神紧张是导致3岁左右幼儿啃指甲的因素之一,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因素也会导致这种行为。比如,对指甲产生好奇、厌倦某项活动、感觉很无聊、有压力、偶然啃了一下指甲感到好玩,或因指甲长了没有及时修剪觉得不适等,都可能是幼儿啃指甲行为出现的诱因。

  与其他因精神紧张所导致的行为,如吮拇指、抠鼻子、眨眼睛等相比较而言,啃指甲是一种更常见的现象。有研究表明,几乎所有幼儿都有啃指甲经历,大约有1/3的幼儿将这个行为延续到上小学,上学后,这部分幼儿里又有约2/3会因被同伴嘲笑或被其他事情转移注意力,而对啃指甲行为失去兴趣,进而改掉这个行为。

  对于幼儿的啃指甲行为,首先,父母要及时给幼儿修剪指甲,防止指甲太长引起不适,刺激幼儿啃咬;其次,如果幼儿还是停止不了啃指甲行为,父母就要加以重视,了解引起这一行为的精神心理因素,用正确的方式帮助孩子矫正这种不健康、不卫生的行为,必要时要带孩子就诊。

  二、教治结合,更利于矫正幼儿啃指甲行为

  1.帮助幼儿消除导致心情紧张焦虑的因素

  搬家、入园适应、被同伴冷落、家庭变故、和父母长时间离别、有了弟弟妹妹,等等,都可能导致幼儿产生心理压力。3岁以前的幼儿还不懂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需要父母多花些时间与精力观察,了解他经历了哪些使之感受到精神心理方面压力的事情,并帮助他摆脱焦虑。比如,刚入园幼儿的父母要多和老师沟通,一起帮助孩子渡过入园焦虑期;祖辈带养的幼儿,刚从祖辈家回到父母身边,父母要多加陪伴,带他尽快熟悉周围环境;离异家庭父母双方都要给予幼儿关爱。四五岁的幼儿有了一定的表达能力,父母可耐心地和他交流,引导他说出令他困扰的事,并进行心理疏导。总之,父母的理解和关爱,是缓解幼儿紧张情绪的良方。

  2.让幼儿的手有事情可做

  父母可以观察幼儿在什么情况下会啃指甲,是孩子坐在车座上无聊时、挨批评时、事情进展不下去时,还是户外活动想加入同伴一起玩时?父母可以根据不同时机,自然地递给幼儿一个替代品,比如一个软乎乎的球、一块他喜欢的小饼干、一个拥抱、一个解决问题的建议等,让孩子有事可做,忘记啃指甲这个动作。

  3.克服啃指甲行为要亲子一起来

  发现幼儿啃指甲时,父母刚开始不必表现出过多的干涉行为。两三岁幼儿啃指甲,大多是无意识行为,也就是说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父母过分关注、强行把手拿开、反复教导等,反而让他意识到原来自己在啃指甲。正因为他的行为是无意识的,所以,父母的唠叨和惩罚对改变这一行为基本无效,反而会让幼儿更加依赖啃指甲行为来排解自己内心的压力。另外,在两三岁幼儿手指上涂苦味汁液对矫正这一行为没有实质性帮助,因为幼儿会对手指上涂的古怪味道感兴趣,这会提醒他们反复回味啃指甲的感觉,并固定成不良嗜好。四五岁幼儿对于父母的惩罚措施,会出现焦虑情绪和心理压力,反而会更加依赖啃指甲来排解情绪不安和心理压力。总的来说,过多地教导、惩罚都不是合适的解决办法。

  父母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比如,温和地对幼儿说:“我担心你将指甲里的细菌吃到肚子里呢。对了,我们昨天看的那本绘本真有意思,我还想和你再一起看一遍,走,我们去拿过来吧!”这样,幼儿的注意力就被转移到亲子共读上来了。这样的处理方式,既让孩子停止了啃指甲,也不会带来情绪、心理方面的紧张和压力。

  对于啃指甲行为严重的宝宝,父母可以这样做。对于两三岁幼儿,父母可以和他商定一个提醒暗号,比如父母看到幼儿啃指甲,就对他学做某个小动物的样子,以这样的方式提醒幼儿,他就不会有心理压力,自然更愿意也较容易接受父母的帮助。四五岁幼儿已经能明白很多道理,父母可给他们讲讲啃指甲行为的坏处,和幼儿一起商量应如何改变不健康行为,比如约定一些不露痕迹的提醒方式,轻拍他的背、摸摸他的头、发出某种声音提醒、通过替代动作来转移注意力等。

  4.家长在必要时及时带孩子就诊

  有相当一部分小幼儿会沉溺于类似啃指甲的习惯行为,比如吮拇指、抠鼻子、用安抚物等。就像有一天他们不再需要尿布和奶嘴一样,他们也会自动摆脱这些行为。当然,如果幼儿有啃指甲行为的同时伴随其他行为,如将指甲撕咬掉、把手指尖啃出血、把指甲啃下来嚼碎吞咽下,或有其他自残行为,如拔自己眉毛、头发,甚至啃自己的皮肤等,这些举动表示幼儿正在经历他这个年龄无法承受的心理压力,或精神上感觉过分紧张、焦虑,这时需要尽早带孩子去儿童医院心理专科门诊就医。

标签:编辑:lsj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