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给孩子一个甜甜的梦

发布时间:2020-07-07 10:51 来源: 《家庭教育》
   

  家长手记

  我家宝宝今年四岁半,她每天都精力旺盛,使劲儿想出各种玩的把戏来,不折腾到半夜十一二点不肯睡觉。有时我们强制性地把她按到床上,把灯关掉,但都不管用,她依旧老方一贴——不肯睡。

  早晨起床也是如此,常常赖在被窝不肯起,强行抱她起来就哭闹。为此,我试过很多方法,比如,如果她能按时睡觉并按时起床,我就带她去吃她喜欢的,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孩子为什么总是不肯好好睡觉呢?这真是个让我伤脑筋的大难题。

  认识:孩子睡眠发展的小秘密

  1.孩子睡眠不佳与神经系统的发展特点密切相关。

  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抑制机能与兴奋机能不够协调。宝宝会行走以后,探索新鲜事物的愿望愈发强烈,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神经系统的兴奋机制不断增强,到7岁时兴奋机制已占极大优势。这种优势表现在孩子睡眠时间明显减少。如,新生儿每天要睡18—20个小时,1岁左右已经减少到15个小时,3—4岁每天需睡13个小时左右,而4—6岁的儿童只需睡11个小时。同时孩子的睡眠较浅,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尽管只是微弱的声音,也会导致其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影响睡眠。

  2.孩子睡眠不佳与孩子安全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有关。

  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能否获得安全感是人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它是决定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安全感的缺失也会影响睡眠。在孩子期,安全感的获得,主要来源于孩子对母亲的依恋。根据鲍尔比的研究表明, 0—2岁是宝宝获得信任感和安全感的关键期,孩子白天也许不会在意和谁在一起,但是晚上入睡前往往要找寻妈妈的怀抱,以此寻求安全感。这一阶段很容易形成分离焦虑。其他人很难代替母亲给宝宝安全感,即使其他人好不容易将宝宝哄睡,宝宝也会因此睡得不踏实。2—6岁孩子的安全感开始建立,对母亲的依恋行为逐渐消退。此外,怕黑、怕一个人独处、因家庭不和而焦虑,或气质上属于过分敏感的孩子也较害怕独自入睡,且往往睡得较不踏实。

  支招:助力孩子一夜好眠

  1.尊重孩子身体发展规律,使孩子科学入睡。

  由于孩子神经系统兴奋强于抑制的特点,晚上无法很快入眠是正常现象。对此,家长要尊重孩子身体发展的规律,建立孩子按时入睡的条件反射,帮助孩子科学入眠。

  3—4岁孩子每天需睡13个小时左右,而4—6岁的孩子只需睡11个小时,家长要根据孩子午睡的情况计划好晚上入睡的时间,白天睡眠是晚上睡眠的补充,不能时间过长替代晚上睡眠;家长还要有意识地增加孩子白天的运动量,让孩子宣泄过剩的体力来保障睡眠。

  2.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使孩子健康入睡。

  家长要控制好孩子睡前的饮食,睡前一个小时之内和孩子上床之后避免让孩子进食。睡前看电视、玩手机都会导致孩子无法很快进入梦乡。家长要有意识地帮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一般孩子晚上7:30—8:00自然会有睡意。在这一时间段内,让孩子入睡并每天播放较为固定的节奏舒缓的曲子,把房间里的光线调暗,保持安静,避免有让孩子兴奋的刺激物出现,长此以往,使孩子形成睡眠条件反射。在孩子上床之后,家长应避免和孩子玩耍,让孩子明白,床是睡觉的场所,而非游戏的场所。

  3.给予安全感是引导孩子独自入睡的最好方法。

  0—2岁是孩子形成安全感的关键期,妈妈应该亲自哺育和照顾孩子,平时多爱抚、拥抱孩子,满足宝宝肌肤饥渴的需要,让孩子感受妈妈的爱,以此获得安全感。孩子闹睡和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妈妈要主动抚慰,告诉孩子妈妈就在身边。安全感的建立,有助于孩子摆脱睡眠障碍,养成独立睡眠的习惯。

  4.采取适当方式,帮助孩子克服赖床习惯。

  有些孩子会用赖床的方法吸引家长注意,这同样也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此时,如果家长用物质满足或恐吓、批评孩子等唤醒方法,或许在短时间内会有一定的效果,但长久以后就会助长孩子的坏习惯。

  对于孩子赖床的应对方法,家长可以采取“自然后果法”。如: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如果孩子晚起可以让孩子体验一下如果家长都走了,需要自己上学,迟到受批评的后果;或固定吃早饭的时间,如果孩子未能按时吃早饭,就撤掉饭菜。还可以建立处罚条例,规定如果未能按照固定时间穿好衣服,每晚一分钟就减少5分钟看电视的时间。让孩子体验到自己错误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这样才会让他们避免犯错。

  贴士:养成睡眠好习惯,家长“应该知道的”

  家长纠正孩子的睡眠问题要有耐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因为孩子暂时达不到我们的要求就疾言厉色,这样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只要方法得当,我们就能帮助孩子克服睡眠障碍。

  1.“好情绪”造就“好睡眠”。在教育过程中,家长要多留意孩子的情绪。若孩子在幼儿园或家庭中受到挫折或情绪压抑,要帮助他及时表达和宣泄,以免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

  2.家长要做孩子的“活榜样”。我们在纠正孩子睡眠问题的同时,应以身作则,明确制定和遵守自己的作息时间,并让孩子知道这一制度对家长也起到制约作用。如果家长偶尔未能按时入睡或起床,应和孩子解释其原因,坚决杜绝“家长特权”。

  3.为孩子的正确行为“点赞”。耐心等待,鼓励孩子的每一次进步,与家中的每一个成员分享孩子的进步,这样在无形之中就强化了孩子的良好行为,使之多次出现从而养成习惯。

标签:编辑:lsj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