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安全游泳的10个关键词

发布时间:2018-05-24 15:51 来源: 《家庭教育》杂志

  安全游泳的10个关键词

  游泳的好处多多,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让孩子跳入游池,化作一条条快乐的小鱼。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在学习游泳时的安全问题不能忽视。

  1.年龄

  相关研究表明:4—8岁是孩子学习游泳的最佳年龄。摄氏30度的水温最适合初学者。孩子在母腹中就有屏气的本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屏气的本能会消退、忘记。当然,孩子太小,身体稚嫩,接受指令的能力也差,不太适宜学游泳。而4—8岁的儿童,无论从身体的状况、学习的能力、学习的兴趣上都有较大的进步,屏气的本能还未全部忘却,一经提醒容易学会。而且在学习时间上也较有保证。

  2.场地。

  最好是带孩子去有救生员的正规游泳池游泳。不到江、河、湖、海及水库里游泳,每年都有因单独在这些地方游泳而被淹死的悲剧发生。这些地方的水看似平静,可是由于水下暗藏漩涡,一入水中便有可能被漩涡卷走。

  如果外出旅游,去海边冲浪,也务必要有家长相伴,并带上游泳圈、漂浮背心等安全装备。游泳技术不佳和体力不充沛者,不要涉水至深处。在地理环境不清楚的地方游泳更要小心,如果水下有障碍物的话,撞上硬的东西或被水下之物缠住就会出现危险。

  3.陪同

  初学者需父母、教练全程陪同,紧盯孩子、防意外。并根据孩子的水性、年龄、身高等因素,尽量选择安全系数较高的水位区域游泳。

  孩子年龄过小,对安全少有概念。尽管家长讲了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他们还是因水而玩,忘记了家长的忠告。所以孩子游泳时,家长必须随时留意,以确保孩子的安全。即使孩子学会了游泳,或者所在的区域看起来比较安全,家长最好还是时时将视线放在孩子身上,这样,才能在察觉到情况不妙时立即采取行动。

  4.装备

  孩子游泳时,泳衣、泳镜、泳帽要齐全。泳衣、泳帽等要大小合适。女孩买泳衣时,不宜选择有绳带的,否则游泳时易夹在颈部,发生意外。还可为孩子置备一副耳塞,避免耳部进水。

  5.熟悉水性

  熟悉水性是初学游泳的重要环节,必不可少。熟悉水性是初学者通过学习水中的一些基本技巧,体验水环境的特性,克服怕水心理,奠定学习游泳技术动作的基础。

  熟悉水性,呼吸是关键。游泳呼吸即在水下呼气、水上吸气。学会呼吸前先过憋气关尤为重要。水下憋气,可用捡钥匙、捡手牌等方式,提高憋气的趣味性。同时,憋气时要注意安全,防止初学者过分追求憋气时间,而出现事故。能在水中憋气并停留一定的时间后,接下来就是让初学者练习呼吸动作。练习呼吸动作时可以要求初学者在水下“吹泡泡”。在能呼吸的基础上,逐步要求初学者完成连续的呼吸动作,10次、20次等,中间不能停顿。初学者在呼吸练习中感觉“心不慌胸不闷”,呼吸畅通自然时,才可以说掌握了游咏的呼吸技术。

  6.补水

  人出汗会想到要喝水补水,游泳时与水为伴,虽然在泳池中看不到出汗,运动久了身体也会缺水,同样得注意补充水分。像普通的运动一样,游前、游中、游后都要补充水分,保证不会脱水。游泳换气时,通常用嘴呼吸,容易造成口腔发干、发黏、咽喉干燥的情况,加上呼吸也会带走身体的水分。游泳的时候,一次喝水不要太多,可以多次补水。

  7.不空腹、饱腹

  空腹时体内血糖水平降低,会引起头晕、四肢乏力,甚至昏厥等现象。这种情况下游泳,容易发生意外。而饱腹时游泳,会使中枢神经重新分配血液,让本该流到消化系统的血液分散到全身肌肉中去,影响食物的消化。此外,胃肠受到水的压迫后,蠕动受到限制,容易引起机能障碍,产生胃痉挛、腹痛或呕吐等现象,所以不应空腹、饱腹游泳。出汗时体表毛细血管扩张,体热散失,毛细血管遇冷水会骤然收缩,病菌、病毒易侵入,使人生病,所以人体过热、大量出汗时不宜游泳。

  8.浅水区

  浅水区游泳,有利于儿童克服怕水的心理,孩子可以较快地学习和掌握游泳技术动作。而深水区,由于孩子对水的恐惧心理,在进行游泳学习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厌烦的情绪,而且安全性也相对较差。

  9.脚抽筋

  初学游泳,心存恐慌,加上水凉,泡在水里时间一长,就有可能腿抽筋。这个时候不要太过紧张,要立即停止游泳,使头露出水面。遇到下肢抽筋时,应镇静不要慌张,最好立即让孩子上岸,热敷抽筋的部位,并轻轻地加以按摩。有效防止脚抽筋的方法之一是在游泳前做好准备工作,准备活动包括头、颈、双肩、双臂、腰腿、手、脚等的关节都要活动开。家长还可以先在孩子的四肢泼点水,以逐渐适应水温,然后再下水游泳。还可以预先喝点淡盐水。

  10.游后洗澡

  游泳后务必做到清洁身体,避免游泳池水中的化学药剂留在皮肤上,造成皮肤过敏。同时,为避免游泳池水中的漂白粉对牙齿的侵蚀,可在游泳后立即刷牙或漱口。结束游泳后,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或使用专门的眼药水,从而保护眼睛的健康。

标签:编辑:leeli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