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率性处理“教育情绪”

发布时间:2018-05-28 16:43 来源: 《家庭教育》杂志

  “情商”、“情绪管理”等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但是很多人自然而然想到它们是影响职场成败的法宝,对自己日常生活的影响则往往忽略不计,至于对孩子进行相关的教育与辅导,对很多家长来说犹如一个荒岛,很少会主动考虑这个问题,而且情绪像一阵来无影去无踪的风,也不清楚如何对孩子进行情绪辅导。于是,家长经常采取“想当然”的随意态度,率性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岂不知这样对孩子的情绪发育乃至性格发展会起到消极的影响作用。

  完全忽视型。有的家长认为情绪是无足轻重的虚无之物,只有弱者和缺乏涵养的人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一个成熟的人不会有太多的情绪,也不需要表达出来。至于孩子的情绪,更是给人带来麻烦的小事,假如不去思考或理会那些情绪或情感,它们便会自然地渐渐消失;所以这类家长对情绪不理会,也不认真对待,任由孩子的情绪“来去匆匆”,孩子犹如一个“心灵孤儿”,心理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滋养。

  过于放任型。有的家长会关注到孩子的情绪,却误会了情绪概念,认为情绪情感不受人的意志支配,只能顺其自然,更无法控制孩子的情绪。因此,这样的家长放任孩子发泄情绪,孩子摔东西、打人、骂人或者就地打滚要挟他人,直至自己的不合理需求得到满足,才肯罢休。家长很少对孩子提出情绪管理的要求,也没有给予有效的引导,孩子的情绪表达方式一直都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进步。

  过于紧张型。有的家长与完全忽视型家长正好相反,对孩子的不满与哭声特别紧张,唯恐孩子受到伤害,并责备自己或者家人对孩子爱护不够,于是家长百般讨好孩子,迁就顺从孩子,经常使用贿赂手段博得孩子的欢心。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不断得到强化,长久以往,逐渐变得矫情、娇气、骄纵,孩子表面上看似态度强硬,其实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这样的家长尽管非常关注孩子的情绪,但是没有调动情绪的成长动力,也没有掌握正确的情绪管理方法,导致孩子的情绪发展在爱中“缺钙”。

  粗暴干预型。有的家长认为发脾气是错误的事情,消极情绪是需要遏制的,他们会禁止孩子流露消极情绪。如果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家长会变得烦躁、恼火、愤怒,就采取恐吓、威胁、批评、呵斥、惩罚等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表达情绪,最后孩子可能变得安静了,但是错过了亲子沟通与情感交流的机会。在这样的家庭里,家长不擅长表达情绪,孩子也没有机会学习表达情绪的正确方式,久而久之,亲子关系变得冷漠、僵硬,为孩子进入青春期产生叛逆情绪埋下隐患。

  以上四种家长分别对情绪现象采取“不管他”“随他便”“大惊小怪”“如临大敌”等错误态度,而且如果这些态度在以后的家庭生活中“持之以恒”,那么它们就会成为影响孩子成长的稳定模式,在不知不觉中塑造着孩子性格中的不良因素。更为关键的是,不少家长会“并驾齐驱”这四种态度,给孩子的情绪发展带来重重障碍。

标签:编辑:leeli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