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意识培养中的必要礼仪教育

记得在孩子小的时候,有一天带孩子出门,路过附近的小学时正好赶上学校的升国旗仪式。这时候有几个迟到的学生刚走到校门口,看到升旗仪式开始了,都停下了脚步,一直等到升旗仪式和奏国歌完成,学生才走进校园。其间,有一个学生打算在没人注意时进门,被一名老师制止并批评。在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时,升国旗、奏国歌时的礼仪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孩子从小就应该知道这方面的礼仪知识。在平时,如果遇到这样的场合,家长也要告诉孩子这种必要礼仪,这是文明礼仪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爱国是一个人文明道德和思想品质的基础。
必要礼仪这一概念是中共中央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首次正式提出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提倡必要礼仪,特别要提倡有助于培养对国旗、国歌、国徽崇敬感的必要礼仪,增强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可以说,凡是属于能够增强人们爱国主义情感的礼仪,就是必要礼仪。对孩子进行必要礼仪教育,就是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形式、一种隆重的气氛和场面,引起注意力、调动联想力,强化孩子的爱国意识和情感。
1.升挂国旗时的仪式
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规定应当升挂国旗的单位和场所,必须依法严格执行升旗制度。提倡各地组织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举行对国旗宣誓的成人仪式。升挂国旗是伴随孩子成长的,其中的礼仪必须多加注意。因此,要让孩子知道,在升国旗仪式之前,自觉、快速地列队站好,检查服装是否整齐,并且保持安静,不说笑、不打闹。要面向国旗,行注目礼,少先队员敬队礼,肃立,脱帽致敬,直至国旗升降完毕。其间,不自由走动,不东张西望,不倚靠它物,手自然下垂,不插到口袋里。作为护旗手的学生,要昂首挺胸,表情要庄严大方,双手持旗,右手在上,斜扛肩上。其他的人员要注视着护旗手走向旗杆,当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时,在场的人应该仰视,神态庄严。如果因特殊原因,恰逢升旗时正在走动,应立即停止走路,并立正,等升旗完毕后才可以继续行走。听国旗下讲话时,神情要专注。
2.奏唱国歌时的仪式
国歌是代表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歌曲,各国的国歌尽管曲调彼此有较大差异,但多与本国的光荣历史和人民向往和平、热爱自己祖国、希望自己祖国富强相一致。所以,国歌本身就是一部爱国主义教材,在特定场合奏国歌、齐唱国歌,必然激起人们对自己祖国的热爱情感。小学三年以上学生都应当会唱国歌,并能理解国歌的内容。小一点的孩子家长也可以教会他们唱国歌。要告诉孩子,不论是在什么场所,只要听到国歌奏响,都要立刻在原地立正站好。如果在走动的,应马上停止。《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是公民表达爱国情感的一种神圣行为。在唱国歌时,我们当然要以满腔的热情,唱出对祖国的热爱,要做到庄严肃立、声音洪亮、节奏准确、口齿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