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关注的八大孩子视力问题
问题一:如何避免蓝光(包括iPhone、iPad等的屏幕及led灯光中的蓝光)干扰?
因为有光,我们才有视觉,才能看清世界。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不恰当或过度接触于一些高强度光照环境,则易导致视疲劳甚至眼睛的光损伤。
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我们的可见光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蓝光是我们可见光的一个组成部分。全球化、信息化、城市化的进程,我们无法避免越来越多的近距离阅读。从随身的手机,每天使用的计算机和平板电脑,再到电视,这些设备的液晶屏幕上,都带有LED光源,都含有蓝光。蓝光本是自然界中波长在400纳米到500纳米之间的一种光线。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靠近紫外侧的蓝紫光对视网膜细胞有损害,长期接触可能是导致黄斑变性(常有视物中央暗点、视物变形、视力下降等表现)的一个因素,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进一步证实,而远离紫外侧的蓝绿光则具有同步人体生物钟等有益作用。
建议孩子们调整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用眼习惯,要减少近距离阅读,尽量减少接触各类视频的时间。若需要长时间接触各类视频的,可以佩戴一些有特殊膜层设计的光学眼镜(即尽量保持可见光的透光率,保留蓝光中有益的蓝绿光,同时通过滤除有害蓝紫光),从而保护眼睛免受过度蓝光干扰。

问题二:长期滴一些所谓的眼保健眼药水对保护视力有帮助吗?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指的是药物在其产生治疗效果的同时总是或多或少的有些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治疗。健康的眼睛是无需长期滴用任何眼药水的,而且现在也没有一种药物能完全控制或逆转儿童近视的发生发展。我们常用的眼药水内都含有防腐剂和赋形剂,虽符合药典标准,也是维持药物成分稳定避免外来微生物污染繁殖所需要的,但长期滴眼,这些成分容易损伤眼表健康,可能导致眼干涩、异物感、眼红、视物模糊等症状。因此,滴用一些所谓的眼保健眼药水是无效的,且长期滴眼是可能影响眼表健康的。
问题三:孩子视力没有1.0就是不正常了吗?
孩子视力没有1.0就是近视了或不正常了吗?不一定。我们要知道,幼儿发育阶段的不同年龄段的正常视力标准是不一样的,其眼睛屈光状态也是从远视逐渐过渡到正视,并可能继续过度发育发展成近视。孩子4~6岁时,视觉功能基本发育成完成,视力约为0.6~0.8,部分达到1.0,散瞳睫状肌麻痹验光多约为150度远视左右。7-8岁时,视力通常在1.0或以上,散瞳睫状肌麻痹验光多约为50~100度远视左右。如果3岁小孩视力已很好,达到1.0,且散瞳睫状肌麻痹验光为仅为50度远视以内,则说明其相对已是“近视”状态,很快将发展为近视。因此,幼儿阶段定期的视力和屈光状态检查,有助于预测分析将来屈光变化趋势或近视的发生,更好地及时地采取一些干预措施。
问题四:两眼视力差距大,要如何配镜?
通常没有眼部器质性病变的两眼视力差距大,主要是双眼的屈光程度有较明显差异所致。这种差异的存在会导致双眼视觉质量不平衡,导致视疲劳,在儿童阶段,视力更差的眼更易造成弱视或斜视。因此,当发现儿童双眼视力差距大时,要高度重视,并尽早进行屈光矫正,原则上要充分矫正,配戴合适的眼镜或隐形眼镜,部分已有弱视者还需要遮盖好眼来视觉训练差眼的眼睛,需要在医院专业场所进行检查配镜并严格定期随访复查。
问题五:弱视、斜视,小学后还有机会治愈吗?
光和形觉刺激是儿童视觉发育的重要因素。所谓弱视,就是在视觉发育关键期,两三至6岁间,由于存在中高度远视、散光、屈光参差、斜视等而导致小孩矫正视力低于同龄儿童或双眼矫正视力相差两行或以上。弱视易导致斜视,斜视则更易导致弱视。而若在小学后才发现,则一是错过治疗的敏感期,二是进入小学后很难有时间配合严格频繁的定期复查和调整矫正训练治疗方案,从而导致治疗效果差,事倍功半,尤其是12岁后难度极大。虽然近年来一些研究提示,部分成年人通过科学系统的视觉训练,是能再改善些视觉功能的,但我们要强调,弱视、斜视,需早发现、早治疗、要坚持、要长期随访复查。
问题六:饮食习惯对近视有影响吗?
虽然饮食习惯并非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一些研究还是提示了相关作用。营养不良或挑食偏食,易造成各种营养元素的摄入不足或失衡;过度的高糖高淀粉摄入,如很多小孩很喜欢吃冰淇淋、巧克力、甜饮料、奶油蛋糕等,这些均可能易促进近视的发生发展。
问题七:对孩子的近视防控有没有一些新的研究发现?
最近10多年来,青少年儿童近视的发生与发展,有了新的认识与发现。主要是眼睛调节滞后(迟缓)和周边视网膜远视离焦理论,缺乏足够多的户外活动时间。
眼睛在某种程度上如同高级精密的照相机,所谓眼睛调节能力灵敏度就如同照相机的镜头调焦,需要灵敏准确地调节看清注视的目标。如果迟缓,则眼睛就相对视物模糊,从而易造成近视发生发展。因此提倡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看远看近交替,如近距离阅读15分钟,可起来走走远眺15秒,可诸如多打乒乓球之类活动,眼睛忽远忽近注视是有益的。
每天保证尽量多的户外活动时间,如3小时以上,自然光下户外活动,望远,使眼睛处于轻松舒适的状态,同时适宜的阳光接触也有助于相对抑制眼轴的增长。
问题八:父母都是高度近视,孩子是否一定近视?
父母都近视时,其子女患近视的概率要较父母均为非近视者高数倍;父母均为高度近视的,则子女患近视的概率越高程度越深。我们还常常发现,许多双胞胎者,他们的屈光结构相似度很高,如近视、散光程度相似。大家也多发现,城市青少年患近视率明显高于农村青少年近视率。这些充分说明了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是近视发生发展的两大主要因素,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体,遗传因素在近视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对于父母都是高度近视,孩子如何预防控制近视发展的确是一大难题,但也是必须重视的。现阶段,已有许多干预环境因素的有效手段,但尚无有效的干预遗传因素的治疗手段。
对于孩子来说,更要重视近视综合防控措施。要坚持尽量多的户外活动时间、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避免过度接触电视机、游戏机、计算机和手机等等良好用眼习惯和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