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传承:家风好,孩子才会好

发布时间:2018-12-24 12:31 来源: 《家庭教育》杂志

  一说到“教育”,谁都觉得是件大事。培育好一代代人,关系到千家万户,更关系到千秋万代。但,人们往往把“教育”看得很程式化,以为就是让孩子过好的日子、上好的学校、有好的学历、从事好的职业。父母们总是不停地告诫孩子:上好学、考好试,然后,进重点,去留学等等,苦口婆心,陪读护送,竭尽辛苦。家家如此,户户这样。只是,几年以后的结果却完全不同。

  这是怎么回事呢?

  除了天赋的某些差异,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家庭教育的误读。父母们想不通,他们都是尽到了责任的呀。是啊,父母们绝非不尽责。只是他们往往误解了家庭教育的根本,也常常误读了家庭教育的细节。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是说教,不是训诫,而是一种时时事事的熏陶、一种岁岁月月的影响;是一种春风化雨、潜移默化。这种教育,渗透在每一件家事里,贯穿在每一个日子中。看似无形无状,确是有心志有思想。日久天长,就形成为家风,就会对孩子性格的养成产生巨大的作用。

  就从最细微处说起吧,比如,如今的家庭都会对居室进行装修,在现时的多数家庭中,孩子的卧室,除供孩子睡觉、休息,一般也是他们看书、写作业的地方。除上学与户外活动之外,这间卧室将是他童年、少年时代的主要活动场所。小小卧室,将成为他迈向社会的出发地;说得夸张一点,也是他一生的起点。因此,孩子居室装潢的点点滴滴,并不是一般的装修所能概括的。它,渗透着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对未来的希望,是父母向孩子诉说内心的无声的、形象的语言。任何装潢都是物质的,但它的内涵是精神,是一种特定文化的积淀与传承,也是一种最具体、最细微的文化呈现。也因此,孩子居室装潢的品位和风格非常要紧。我认识一对同在大学教书的年轻夫妻,他们搬进新居时,在孩子居室墙上挂上孩子崇拜的科学家的照片。床对面是一壁顶天立地的书橱,分类排放着科学家传记、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等各类书籍,紧挨窗边的一个小巧的玻璃角柜,陈放着孩子用大人给的压岁钱零花钱买的望远镜、显微镜、微型机器人、魔方玩具等。可以看出父母是在苦心地刻意地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而美妙的家庭文化氛围。巧妙的是,父母居室和客厅的装潢也与孩子居室相对应,书橱里放着父母各自的专业书籍、工具书、文学名著等等,客厅墙上的书法、国画,茶几上的鲜花、茶具,也都素朴简洁,散发出一种蓬勃的气息。这样的感染,逐渐地,就会化成孩子内心的一种向上的自觉。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在城市,在知识分子家庭。其实不然。原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的一位教授,出生在偏远农村的农民家庭。那里土地贫瘠,父母不识字,家境穷困。但兄弟姐妹五人都上了大学。原因就在于,父母深感没有文化之苦,克勤克俭,尽全部力量供孩子上学、读书。这个家里,地上的农具虽古老也擦得铮亮,炕上被褥虽破旧也洗得干净,墙上粘着在草纸上练写的毛笔大仿,炕几上放着老大用了老二老三接着用的旧课本和想方设法借来的几本书,也自然地形成了一种刻苦进取、奋发图强的文化氛围。人穷志不穷、贫贱不能移的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和理想追求,十分强烈地体现出来。

  显然,无论城市或乡村、富裕或贫穷,一个家庭里的任何琐碎事,都在显示着这个家庭的精神向往和价值追求。

  又比如,如今的年轻父母,在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双方还都有自己的兄弟姐妹,连同兄弟姐妹各自的家庭,构成了一个亲戚圈;而在家外,又有同学、同事等各种人群,结成了一个友人圈;从而有了一个社会关系网。不可忽视的是,在这个家里出生的小孩子,也就生活在这张“网”中。年轻父母自己对长辈的孝敬和尊重、对同辈的体谅和帮助、对小辈的关怀和支持,才能使家庭和美、亲人和睦、老少和乐;才能使好的家风得以传承、发扬、光大。而对于要好朋友的慎重选择和热忱相待、对于周围人们的热情关切和友善相处、对于底层大众的平等与共和真诚相对,才能使人际和畅、邻里和洽、社会和谐;才能使好的家风得以延伸、拓展、扩大。而家风好了,才会有好的社会风气。风气,是一种文化氛围、一种文化环境,在这样的氛围、环境中,孩子情操的陶冶、品德的熏染,自然是良好、美妙的。

  显然,家庭教育的状况,取决于父母自身的素质。这一点,现今的人们大都认同。但在实际上存在着误区:一是将父母的学历、职业与“父母素质”相等同;二是将父母自身的、不与子女直接关联的行为、行动与“父母素质”相隔开。走入误区常常是不自觉的。其实,不少年轻父母常因种种原因没有受到过系统正规的高等教育,只要他们有上进心、有责任感,知识可以补充,学养能够积淀。至于父母的言行举止,那是无论如何也无法与孩子分隔开的。小孩子很好奇,你愈是不想让他看到、听到,他就愈是睁大眼睛、竖起耳朵。不知大人们是否注意到,孩子虽小,眼睛很尖、耳朵特灵,脑筋转得快、遇事不忘记,你们背着他们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最真实地显示出你们的品性和品格,也正是形成家风的基础。想一想就会知道,那是怎样的一种潜移默化呢。

  又比如,父母平日的着装打扮、挣钱花钱,和怎样为孩子定发型、购衣裳、买鞋子,怎样教孩子积攒大人给的零花钱、压岁钱和怎样去买需要的喜欢的物品等等,看似平常而平淡,对孩子的影响却深刻而深切。因为,穿什么样的衣服和鞋子,将头发梳成什么样子,不仅关系到整洁习惯的养成、大方气度的形成,更重要的,过日子,是崇尚俭朴、简约,还是奢侈、铺张?在世上,是讲究素朴、实在,还是虚荣、浮华?与他人,是比进取、努力,还是闲散、享乐?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是靠长大了听报告、读政治书籍来树立,也不完全是在学校里读书、受系统教育所积淀,事实上,童年、少年时,父母的感染、人际的熏染、家风的浸染,其影响、作用的巨大、深刻,无可替代。

标签:编辑:yuans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