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青春期:帮助初中孩子心理断乳
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长会发现亲子之间经常会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而发生争执。一位妈妈说有一天就是因为女儿看电视时间有点长,她劝女儿关掉电视,没想到女儿说了一句:“我讨厌你!”这句话让妈妈很震惊,也非常伤心。有的家庭的亲子关系会更加紧张,一位家长说自己的15岁男孩,特别叛逆,对于老师和家人的教育置若罔闻,现在已经辍学在家,每天沉溺于网络之中,到网吧游戏彻夜不归,还交女朋友。家长苦口婆心摆事实讲道理,孩子始终听不进去,依然我行我素,搞得父子母子关系特别僵,家长非常担心孩子的未来,也不知道该怎样做。

12—15岁上初中的孩子正处于反抗期,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身体发育的突变使他们萌发了与异性交往的意识,他们追求独立的愿望和自尊心都特别强,迫切想摆脱父母与家庭的束缚,渴望“心理断乳”。但事实上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还很稚嫩,更没有独立的经济基础与社会基础,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让这一时期的孩子时而傲慢时而自卑,时而温顺时而叛逆。如果家长不尊重他的心理需求,态度又比较简单粗暴,亲子关系很容易紧张,所以家长要多想一想能被孩子接纳的教育方式,逐渐改善亲子关系,让孩子安全健康地度过青春初期。
首先,要树立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理念。众所周知,“代沟”和“代际沟通”一直是家庭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原因是时代发展了,社会前进了,孩子们的生活态度、思维方式以及所掌握的信息都会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如果父母的思想和观念一直停留在自己所处时代的模式,容易出现守旧,与孩子拉大时代距离的问题,进而导致亲子关系淡漠甚至冲突。如果父母处处以师长自居,反而会降低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在这种状况下,成熟的父母会意识到社会变迁对家庭代际关系的影响,睿智的父母会改变传统观念并积极地创建民主的家庭关系,与孩子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主动向孩子了解他们的新信息与新知识,这种谦虚的态度会大大降低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情绪,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其次,要尊重青春期孩子的隐私。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从小到大一直都很听话,什么都告诉父母,他就不应该有隐私;有的家长认为孩子隐私多了,担心他是非观念有误,自己也不知道该怎样教育孩子;因此有的家长偷看孩子的作文、日记或者手机短信,有的家长向老师、其他家长和同学打听孩子的情况,结果遭到孩子的反感。虽然孩子的生活没有什么“大事”,但是到了青春期,他们很在乎别人尊重自己的态度,自己不想说的事情不希望父母逼问,自己做错的事情也不愿意被父母频繁教育。父母要了解和尊重孩子的这种心理需求,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心理空间。平时不但不打听孩子的隐私,而且注意先敲门再进入孩子的房间,经常征求孩子的意见,允许孩子想好之后再回答家长的问题。家长越尊重孩子,孩子越信任家长,他越愿意主动跟家长沟通。
第三,放下身段,主动反思与道歉。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父亲说,儿子一天天长大,而自己因忙于工作对他关心很少,每遇到事情,不是主动地与儿子平等沟通,而是总习惯以家长的身份教训儿子,甚至粗暴地发脾气,结果与儿子的关系很紧张。前些天,父子为一件小事搞僵了。最后,儿子留下了一封信,负气出走。儿子在信中说,自己已经长大,希望能独立思考和解决一些问题。如果想法不当,父亲应该像朋友一样平等地提建议,而不应该总是板着面孔训人。父亲看了这封信后,感触很深,为自己不适当的教育方式感到愧疚,决心向儿子道歉,表明自己改过的诚意,并请求儿子谅解。孩子收到父亲的道歉后,当天就回到家中。家长该道歉的时候道歉,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受到尊重的,不但不会动摇家长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反而更能得到孩子的尊重与爱戴。
第四,谨慎处理青春期孩子异性交往问题。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大众传媒信息的公开性与便捷性,现在的孩子异性交往比家长所处的年代更加开放,但并不意味着孩子不再认真与纯洁,家长越给孩子贴负面标签,孩子的自尊心越容易受挫。一天,儿子彻夜未归,妈妈问他跟谁在一起,儿子说出女孩子的名字,妈妈说你们在一起干什么,没想到儿子说:“最龌龊的是你们大人!”然后转身“砰”地把门关上,不理睬父母了。儿子的回答让妈妈很吃惊,但她意识到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是非判断能力,自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随意怀疑和训斥孩子了。对孩子异性交往的问题,家长宜疏不宜堵,与其命令孩子不交往,不如告诉孩子怎样交往,孩子需要从家长这里获得理解与正面疏导。
事实证明,每个孩子都会有青春期的逆反心理,但不是每个孩子都会与家长关系紧张,预防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主动权都应该掌握在家长的手里。孩子是未成年人,他们有时懂事,有时不懂事,家长要充分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既不能放任孩子,也不能生硬地说教,关键在于沟通的艺术,因为家长讲的道理他们很容易明白,却不容易接受,即使接受了,也未必很快发生改变,所以家长对孩子“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