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有方:不要戳破孩子的“小九九”
儿子每天要去练乒乓球。一天早上,出门时,他大叫:“腿痛!哇!真是痛!”走路真是一瘸一拐了。我忙着上班,说:“好吧,今天就请假。”晚上回来,奶奶向我告状:“一整天都好好的,哪有什么腿痛!”我没吱声。第二天早上,儿子又故伎重演:“哇,痛得不行!”我知道他又犯懒劲,但是不想点破,就说:“好吧,再请假。”晚上,临睡前,我平静地问他:“这一连耽搁两天,会不会落后别人很多?”小子嘟囔道:“坚持呗!反正在家里也一样,不见好转。”看来,这小子偷了两天懒,也算知足了,那我也就顺驴下坡:“不错,很坚强!”

事后,奶奶还在我面前嘀咕:“这小子太聪明,你们可要精明点,别被他蒙住了。”我劝奶奶:“该糊涂时就糊涂,小孩子家,偶尔使使坏,很正常,要相信他也是明事理的人!”奶奶有些生气:“小孩子明事理,要你们大人做什么!”
当然,我也承认,孩子也有不明事理的时候,但是怎么教他,也要找准时机。
周末,我要开会,我让姥爷早上八点来接儿子。儿子马上说:“不必那么早,我做一会儿作业,再给姥爷打电话。”他心里的“小九九”我一下子就明了:想趁家里没人时玩玩电脑。果然,他早早起床,不断催促我:“妈妈你怎么还不上班去?”我佯装不知。上午十点,姥爷给我打电话:“小非在干吗?怎么还不给我打电话?”这小子玩电脑忘了时间!
晚上,我对儿子说:“周末想玩一会儿电脑,也不是什么大忌,你可以直接提出来,妈妈会同意的。”他腼腆地低下头,不作声。“做人做事坦诚一些,更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小非点点头。我又说:“平时规定玩电脑不能超过半个小时,今天大大超时,你是怎么想的?”他说:“我也没想到会玩那么长时间,直到姥爷来,才发现时间过得太快了。”看来,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说:“一个人一定要有自制力,不管有没有别人监督他,都要严格按规矩来。我们相信你,你就要做得更好,值得人信任。”
后来,和一位家长朋友谈起糊涂教育法,说起这事儿,朋友问:“你知道他打‘小九九’,为什么不早点戳穿他呢?你这不是给条件让他犯错误吗?”我说,如果说我当面戳穿,孩子会觉得很没面子,他要么拼死抵赖:“没有!我没有想玩电脑”,要么会羞愧难当,因心虚而表现得畏畏缩缩,而且因计划没得逞,非常压抑,总是想找机会实施。现在,给机会让他犯错误,他成功实施计划,会让他有一种满足感。而自制力缺乏的后果,即使我不说,他自己也意识到了。
心理咨询上有个原则:不要走到求助者前面,你需要的是陪伴他,让他感觉到支持的力量。同样,我认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要不要马上跑到孩子的前面,以权威者的姿态,对他大讲道理,大发指令。有些人生道理,需要他自己去悟,你要尽量让他体会人生的各种经历和感受,包括失败、教训、自责、悔恨等等,然后,你只稍作引导。
我们很多父母常常显得过于聪明、理性,当孩子想要触摸玫瑰时,马上叫道:“有刺!住手!”当孩子想要踩一踩水洼时,马上喝令:“太脏!过来!”很多父母常常苦口婆心告诫孩子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不对的,或者倚老卖老:“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要多”“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以此来表明自己更英明、更睿智。作为成人,父母往往比孩子看得更高、更远,很多意见的确是真理;但是,作为成长期的孩子,他们往往具有反叛意识,你的决定再好,他们也认为那是强加给他的,而如果是自己的决定,他的主观能动性就会被大大激发。
期末考试前半个月,儿子突然迷上“冒险小虎队”系列,一下买了20多本书。每天晚上,草草写完作业,就一头钻进书里,直到十一点都不肯睡;第二天早上,怎么叫都起不来,而且直喊头昏;将书带到学校,课间十分钟也要瞅一瞅;中午也是捧书当午休;老师也给我打电话,说作业老出错。奶奶忍无可忍,天天将这事挂在嘴边念叨。我不动声色,内心里已作好最坏打算,这次考试砸锅,让他吸取教训。考试前三天,儿子郑重宣布:“从明天起,我不看这些书了,认真学习!”我马上说:“好啊,支持你。并相信你。”第二天,果然全力以赴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