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保护:运动让视力升级

发布时间:2019-06-04 09:36 来源: 《家庭教育》杂志

  数据显示,我国小学生近视比例为45.7%,初中生近视比例为74.4%,高中生近视比例为83.3%,大学生近视比例则高达87.7%。在有关近视预防的诸多要点中,有一点常常被人们遗忘,那就是运动。造成近视的原因大多源于眼睛不“运动”。运动可有效放松眼部肌肉,在各种近视的预防方案中,其最终指向都是改善眼睫状肌的紧张状态,使其自由放松和收缩,同时让眼外肌不断活动,促进眼球组织的血液循环,消除眼睛疲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眼部“主动训练”。

  体育运动一方面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如力量、速度、协调、敏捷、柔韧等方面,另一方面,许多运动项目直接作用于眼部肌肉,起到缓解紧张、锻炼眼部的作用。下面我们就部分运动项目对视力的保护和康复进行探讨。

   

  一、小球类项目

  小球类项目的特点之一就是隔网对抗,其中以羽毛球和乒乓球在我国普及度最广。这两项运动要求眼睛要跟着球远近、上下、左右的运动轨迹进行调节和运动,不断地促使睫状肌收缩与放松,使得眼肌得到充分活动,增加了肌肉本身的弹性,改善因近距离学习造成的睫状肌疲劳,强化眼肌功能。

  运动形式:羽毛球,乒乓球

  运动强度:根据青少年年龄和身体健康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心率控制在90—120次/分钟,训练时间一般控制在45—60分钟。

  运动频率:保证每周三次及以上,坚持一年及以上

  运动目标:提高身体敏捷和灵活性,在视力缓解方面都会有较好的提高。羽毛球、乒乓球高速飞行时,人的睫状肌收缩、眼球内的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晶状体依靠自身弹性曲度变大,折光度增大,看清来球方向;当回球远去时,则刚好相反,睫状肌放松,连接晶状体的悬韧带紧张,晶状体变得扁平,保证看清远处的羽毛球。在连续不断的击球回球中,孩子眼球中的关键部位如睫状肌、晶状体和悬韧带都得到锻炼,对遏制弱视与近视的发展,甚至对治疗内视眼(对眼),都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运动中保护:训练前热身是最为重要的预防伤病措施,训练强度由低到高,训练时长由短到长,逐步增加。

  二、大球类项目

  大球类运动,由于运动场地相对宽阔,视野宽广,睫状肌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对于缓解眼部肌肉疲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球或者球员的移动,眼部肌肉也可以进行有效调节,从而获得充分放松。要注意的是,高度近视患者,剧烈运动可能会造成视网膜的脱落,要注意运动的强度。一般建议每周1—2次,在锻炼身体协调性同时,更好达到眼部放松的目标。

  运动形式:足球

  运动强度:练习强度应根据练习者的身体状况而定,注意练习的循序渐进性。一般建议心率维持在90—120次/分钟之间,训练时间一般控制在30—60分钟。

  运动频率:一周三次左右,且三次最好隔天练习,坚持一年及以上。

  运动目标:提高肢体速度和耐力,对缓解视力疲劳有一定帮助。在几米甚至几十米的区域内,眼睛远近不停交替,从而使睫状肌的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从而使眼睛得到得到有效的运动,对缓解眼部疲劳,预防近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运动保护:足球运动具有一定的对抗性,在正式运动前,应做好充分的专项准备活动,充分活动开脚、踝、膝盖等各关节,难度由简单的动作慢慢过渡到较复杂动作。训练时间由30分钟过渡到50分钟甚至1个小时。

  三、登山、自行车等户外项目

  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全家徒步或者骑自行车(适合12周岁以上儿童),去登山远眺,路上的景色和偶尔误闯山道的小动物,不仅能增加旅途的乐趣,亦能加速眼球、眼肌、视神经的营养物质供应,有效地缓解眼疲劳。当站在山顶,放目远望,目光可及之处无限放大。与其他需技术或物质投入的运动方式相比,户外运动无疑是最简单、最能缓解眼部疲劳又能增加亲子关系的活动方式。此项运动的强度因人而异,家长在运动中应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运动形式:徒步、骑自行车、登山

  运动强度:根据青少年年龄和身体健康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心率控制在90—120次/分钟,因户外运动时间较长,总运动时间可以控制在120分钟以内。

  运动频率:可以每周一次及以上,至少两周户外运动一次;

  运动目标:户外登山不仅能增加亲子关系,也比室内运动更能接近大自然,运动中能加速眼球、眼肌、视神经的营养物质供应,有效地缓解眼疲劳,另外不可忽略的一点是经常进行户外运动的孩子,执行能力强,旅途中一次又一次地征服山顶让孩子更加自信。

  适度的体育运动一方面可以增强机体肌肉群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能缓解眼部肌肉的疲劳,从而起到预防近视的作用,对于已经近视的群体,可以起到防止近视度数加深的作用。

标签:编辑:yuans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