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传承:带孩子回望“家族精神”
追族溯源,回望灿烂醇厚的家族精神,是每个人内在的心理需求。每个看似平凡的家族也都有可取可敬之处。带着孩子走回那条老街,踏进那个小山村,寻寻自己的“根”,回望自己的“家族精神”,是对孩子也是对我们自己最好的教育。所谓家风,不就是这样世代相传的吗?

有一天,儿子随意问起我一个问题:“爸爸,你认识你爷爷吗?”我笑着回答:“笨家伙,我怎么会不认得自己的爷爷呐。”我还认为儿子要跟我开玩笑,问“脑筋急转弯”之类的捣蛋问题呐。
接下来,儿子显然不是跟我开玩笑,而是非常认真又略带伤感地跟我说:“可是,我不认识你的爷爷,就是我的太爷爷。”
“认识太爷爷很重要吗?为什么会想起这个问题呢?”我问。
儿子解释:“我们班里有个叫林策的同学,他的太爷爷可是八路军老英雄呐,参加过许多战斗,很英勇很光荣的。林策还说他的‘祖上’都是英勇之人,向上推好多辈,出过很过受人敬仰的英雄好汉呐。”
听了儿子的解释,我忽然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追族溯源,回望灿烂醇厚的家族精神,眼下是儿子的一个心理需求。
很明显,儿子的同学林策就是一个了解家族精神的孩子,家族精神中“尚武崇义”的精神传统,已经是林策心中的骄傲。有了这份骄傲,林策的精神世界也会渐渐融入家族精神“尚武崇义”的构架中,从而以家族精神为动力,渐渐长成为一个愿为国家、社会、家族做贡献的优秀人才。
儿子不识不知“太爷爷”,显然是我忽视对儿子进行“家族精神”教育的结果,让他不能以家族精神为骄傲,更无法以优秀的家族精神为成长的动力。
看来,不能让儿子只知“自家”的数人之事,应该让儿子尽知“家族”更多优秀之人事了。我决定带着儿子回老家,回老家逛逛那条老街,走进老街的那些老宅,认识一下老街上的那些人——让儿子在优秀家族精神的浓厚氛围里,因家族的光荣历史而骄傲,接受精神的良化熏染……
老家是一个山中小村。
祖上为避兵祸远从关中迁移山坳,已历十四世。十四世祖带领家人硬是把一个蛮荒山坳变成了世间桃源。我指着那一片片的果园,那一层层的梯田跟儿子讲世祖开山荫庇后代的奋斗故事。儿子听得满脸都是敬仰,他觉得自己找到“根”了,除了身世之根,还有家族精神的精神之根。
我又带儿子走进老家祠堂。祠堂里挂着数代世祖的挂像。我一一向儿子介绍他们有过什么样的“耕读成就”,有过什么样的“凡人善举”。儿子听得很仔细。特别是十一世祖在瘟疫之年施医救人,得乡民敬仰,又得朝廷褒奖的事,让儿子感受到了家族之中也有“光彩”的欢悦。
我问儿子:“是不是觉得咱们家族历史也挺不一般呢?”
儿子挺了挺胸脯,非常自豪地说:“嗯,这回我回到学校,也能向同学们讲些咱们的家族史,也能说说那些英雄的人,说说那些感人的事了。”
我拍拍儿子的头,说:“嗯,在咱们的家族历史上,是要好人有好人,要好事有好事。除了故去人之中有英雄之外,眼下我们家族里还有好多活生生的让人感到骄傲的英雄呐。”
儿子问:“能找到他们吗?”
我说:“当然能找到——走,去村里老街,拜访咱们家族里那些平凡而伟大的人吧。”在老街,我和儿子先去了三叔家。三叔是个跛脚。三叔就从自己的跛脚说起——那年开山造渠,山上岩石滚落,三叔一把推开别人,结果自己却被滚石砸中……
儿子惊呼:“爷爷,你这叫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呀。”
三叔倒是脸红起来,说:“都是些芝麻小事,咱哪有那么大的作为,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儿子又惊呼:“爷爷,你这叫施恩不图报,为人很低调呀。”儿子被三叔纯朴善良的精神感动了。
三叔就抽口烟,表扬:“孙娃儿好会说,在学校里肯定是个高材生。”
儿子说:“嗯,我一定好好学习,给我们家族争光。”
其实,我们族人,一直以三叔这种“施恩不图报”的纯朴为做人的根本,邻里之间,相扶相助,族人之间和睦相处。山村的纯朴,其实源于族人性情的纯朴。
在淳朴的山村,儿子接受了家族淳朴精神的洗礼,他甚至说:“回学校,可不能跟同学计较是非了,我要团结人,爱护人,才能对得起咱们的家族的光荣传统呀。”
我冲儿子竖起大拇指,说:“好样的,不愧是咱家后代……”
我们继续在村里串门走访,二爷、四婶都是有“义举”故事的人,他们那些“义举”,对儿子加深家族精神的认同感,起到了“更上一层楼”的作用。
认识自己的家族,了解家族精神,孩子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会在世俗茫茫人海的漂流中留下永远的“正义心根”——回老家,看看那些老人,听听那些老事,接承家族信念,仰视家族精神,其实就是让孩子爱家人,爱脚下这片土地最朴素且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