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学习:孩子作业五大问题解决策略

发布时间:2019-10-29 16:07 来源: 《家庭教育》杂志

  中国的学生处在作业高压下是人所共知的。不少学生在做作业时很不认真,书写马虎,字迹潦草,错漏字多,涂改多,页面不整齐,不按时交作业,拖拖拉拉,作业本常丢失或随意撕页,乱写乱画,不动脑筋怕困难,常常抄别人作业,错误多,等等。

  

  造成学生作业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1.总想把作业尽快做完了事

  据调查,40%的学生称自己在做作业时有心理困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是恐惧心理,即放学途中想到还有家庭作业,便会情绪紧张、心情烦躁。这种情况与学生幼时的经历有关,孩子放学回家便被家长关在家中做作业,心理受到很大压力,产生了“作业恐惧症”。二是应付心理,过量作业给他们带来的是“苦”的滋味,学生不得不被动应付,便产生应付心理,以“交差”了事。三是反抗心理,家长和老师如果态度强硬地要求孩子“快写作业”“写完作业再说”,一些个性倔强的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和敌对心理,用“不会做”“身体不舒服”等借口以示反抗。对待作业,老想尽快把它做完了事,就是一种应付心态。具体建议如下:

  首先,明确做作业的重要性,端正态度。作业,无论是复习还是预习,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离开了这一环节,知识就得不到内化,就很难形成自己的能力。

  其次,合理安排,因时制宜。做作业前安排好实践和科目的顺序。清晨可以安排记忆、背诵的作业;中午可安排一些感兴趣的,且无须推敲、强记的科目作业;下午放学后可先复习当天所学课程的重点章节,做一些自己稍差科目的作业,晚饭后就集中精力完成需要花费时间的作业。一般来说,把简单的、易做的科目作业放在前面,而把复杂的、需要深入思考的科目作业放在后面做比较好。必须做到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

  2.不复习就赶紧做作业

  在上课结束后,学生要及时复习巩固知识,复习在学习中起到了巩固、强化的作用,是将知识掌握的一个重要环节。人的初次记忆,只能在脑海中停留1-2天,再次记忆,也只能停留15天左右,只有一遍又一遍地经常去看,去记,才能牢牢地把知识记在脑海中。不复习就赶紧做作业,作业也不会顺利完成,势必影响学习效果。具体建议如下:

  首先,明确复习的重要性。复习的作用在于强化记忆,使学习的成果牢固地储存在大脑里,以便随时取用。课后进行复习,针对自己遇到的问题,多思考,会有许多新的收获和启发,这就是“温故而知新”的道理。同时,查漏补缺,融会贯通,使知识更加系统与完整。

  其次,系统化知识,为做作业做好准备。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一个系统,是由许多的概念、原理组成的。我们平时分成章、节、问题,一点一点地学习。但这些知识本身都是相互联系的,如果不把平时一点一点所学的知识连贯起来、组织起来,就不能掌握系统的知识,知识就是零散的、缺乏组装的。用零散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是十分困难的。

  3.对作业时间不加以限制

  作业必须定时定量。对做作业的时间,不事先加以限制,说明时间观念淡薄,做事的计划性不强。研究发现,限制作业时间,可以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紧迫感,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假如每次作业都是先复习,然后像考试一样做作业,那就等于一天一次考试,就不会出现作业100分考试答不上来的情况了。

  首先,作业要有所选择地做。如果作业堆积如山,特别是到了高中阶段,就更要有所选择,挑选自己力所能及的作业和利于弥补自己不足的作业来做。

  其次,订立学习计划,自主管理时间。如果不会管理时间,对时间也就没有概念,写作业、做事磨蹭也就是自然的事了。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让孩子为自己每天的学习和生活订个计划,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清清楚楚地写下来,并每天自己监督完成情况。

  4.作业过程经常“开小差”

  人类的大脑其实效率是很高的,一旦资源出现过剩,就会找些其他东西来填补,这是科学解释的走神的原因。对做作业走神这件事,建议如下。

  首先,灵活安排作业时间。做作业的时间不要过于刻板,比如有十分想听或想看的广播或电视节目,并且这些节目对学习也非常有益,就不妨把做作业的时间暂时变动一下。当然,做作业和听广播、看电视要有轻重主次之分,要以不影响学习为前提,不可一味通融和迁就。

  其次,寻找一个学习同伴。人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其同类或同伴的影响。如果人们发现某种行为已经成为其同类中的一种流行行为,他们往往也就会跟着做。心理学家们将这种影响称为“同伴影响力”。因此,找个沉稳的人与自己一起做作业,很快就能静下心来;找个竞争对手比赛做作业,也就不会在做作业的时候走神。

  最后,给自己制订奖惩规则。给自己规定做每项作业的时间,一项做完可以休息下,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否则就惩罚自己,在某段时间内不能做自己非常喜欢的事情。同时,要把较多的作业进行分解,运用“门槛效应”,将较高的目标分解成若干层次不同的小目标,以调动积极性。

  5.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

  首先,查清原因,对症下药。学生没按时完成作业,总有理由。如果是因作业确实太多,教师就应当减少作业量;如果是因为知识掌握不牢,基础差,教师就不妨降低要求,哪怕只完成了一半或者更少,只要进步就表扬。

  其次,分层布置作业。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布置作业,让学生有自主选择作业的权利,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力。

  最后,正确认识做作业的目的与作用。独立按时完成作业是深化知识,巩固知识,检查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复习与应用相结合的主要形式。作业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促人思考,对分析和解决问题大有裨益。认识到了按时完成作业的重要性,才能真正付诸行动。

标签:编辑:yuans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