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成长:孩子提前猛蹿个须当心
鹏鹏今年9岁,小学三年级,一直坐第一排。父母都不是高个子,所以对他的身高尤为在意,从小就经常买各种营养品,希望“先天不足后天补”。奇迹出现了,今年开年以来,鹏鹏就像雨后的春笋,短短半年多就长高了七八厘米,一下子坐到了后排。
这让家人欣喜不已。然而学校老师却打来电话,建议鹏鹏去医院测一下骨龄。结果出来了,骨龄11岁,也就是说,鹏鹏的突然猛蹿个是“抢跑”了。医生警告说,这是性早熟,如果不及时干预,他将来的身高可能不会超过1.6米。

性早熟:“抢跑”的孩子长不高
家长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长得高。但是如果在小学低年级发现孩子突然猛蹿个,这未必是一件好事,可能是性早熟,提前发育了。
在中国,正常女孩发育年龄是10周岁,男孩11周岁。进入青春期后,孩子迎来了第二次的生长发育的快速期(第一次是在产前期和出生后的最初半年)。在青春期,孩子每年长高情况大约为,女孩8厘米左右,男孩9~10厘米,远远超过儿童期。与此同时,还伴随着第二性征的变化,生殖器官逐渐成熟。
虽然当今社会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蔚然成风,但是对于青春期孩子来说,提前发育可不是好事。性早熟是指女童在8岁前,男童在9岁前呈现第二性征发育的异常性疾病。
性早熟可能带来许多的生理心理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则是影响身高。这是因为,性早熟患儿的性激素会提前大量分泌,导致生长速率比同年龄、同性别的儿童明显加快,在身高明显增加的同时,骨龄也比实际年龄提前了。
骨骺是长骨的两端,是骨骼生长的地方。在性激素的刺激下,孩子骨骺提前闭合,直接造成生长发育期提前结束。换句话说,由于性早熟,儿童本应具有的正常生长时间被大大缩短了,最终将导致身高的缺失,免不了“望高兴叹”。
性早熟:这些信号要警惕
如果女孩在8岁前乳房开始发育,10岁前来例假,阴毛出现;男孩在9岁前睾丸开始增大,生殖器明显发育,肌肉发达,声音变粗,这些都是判断性早熟来临的重要信号。
然而令医生感到遗憾的是,很大一部分孩子是到了青春中期才被发现,已经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失,比如最终身高将低于同龄儿童。比如对于女孩子来说,如果等来了例假才来看病,就已经算迟了,应该早在乳房比同龄人先发育时就及时就医。
相比而言,女孩子的外形变化还容易观察,而男孩的性早熟则更为隐蔽。尤其小学生往往会要求自己洗澡,而他们对于生殖器发育毫无概念,因此会错过发现性早熟的降临。因此,作为家长最好能定期检查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女孩子家长应该每月定期检查乳房是否有硬块及压痛等变化,同时观察内科上是否有阴道分泌物;男孩应该每月检查睾丸及阴茎大小和阴囊颜色变化情况等。
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多留心观察孩子有否第二性征过早出现以外,10岁前孩子如果身高突然加速,或者体重明显超重,往往也是性早熟的一个信号。此时家长应当保持足够的警觉,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咨询。
临床上常常通过性激素测定、骨龄测定(如手和腕部X片等),以及B超、CT等其他检查,来确定孩子是否性早熟。
远离性早熟,要注意这些
目前性早熟的发生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引起性早熟的原因很多,除了原发疾病引起的(如颅内肿瘤、脑外伤、脑炎等),在饮食和生活方式上要注意以下这些。
1.不宜进补。爱子心切,让孩子滥服滋补药品而导致儿童性早熟的案例逐年增多。事实上,很多所谓的滋补品都含有性激素,如蜂王浆、花粉、哈士蟆等。因此尽量不要给孩子吃各种保健品,尤其没有“蓝帽子”标识的更不能吃。
2.管好药物。近年来,儿童误服避孕药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会导致女孩或男孩的乳房增大,乳晕变黑。另外,有的家长在自己服用维生素E的同时,也会给孩子使用,这是错误的。
3.管好化妆品。不带妆轻吻孩子,不要让孩子使用和接触成人化妆品,也不要在没有卸妆的情况下亲吻孩子。
4.避免使用含有双酚A、塑化剂的餐具。
5.控制体重。肥胖是儿童性早熟第一大诱因。儿童不论年龄多大,只要体重达到35~45公斤,就达到“性成熟启动阈值”。
6.注意饮食。不饮用成人功能性饮料,少吃高热量的油炸食品,少喝高糖饮料,少吃反季节瓜果蔬菜。
7.不在孩子面前亲昵。除了家长在孩子面前要保持形象,还要注意尽量避免影视作品中“儿童不宜”的情爱镜头和各种相关资讯,这些也会刺激孩子大脑皮层提前启动青春期发育。
8.睡眠时避免光照。有的家庭会在孩子入睡后仍然开着台灯;卧室没有做好遮光工作,窗外的路灯或者月光照入;父母在孩子入睡后开着电视直至深夜;或者使用平板、手机到深夜……孩子在睡眠时会分泌褪黑素,有抑制性机能发育的作用;而过度光照会降低褪黑素的分泌量,诱发性早熟。
9.多陪孩子玩耍、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