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爱与诚实是照亮生命世界的光——读新美南吉童话《小狐狸买手套》
《小狐狸买手套》相关背景
作为英年早逝的日本天才童话作家,新美南吉短暂的一生都在为“孤独”而抗争——无论童年孤独,还是社会性孤独,都曾让作家的心灵备受煎熬。那份平和寂寥环境中对友谊、亲情的憧憬和渴念,那种纷纭人事里对离乱的焦灼和不安,之所以能在童话里表达得那么清雅隽永、委婉动人,就在于新美南吉的人生经验里,孤独是其生命中难以摆脱的宿命。不只是人与动物,还包括人与人,生命与生命之间总是相互疏离、彼此隔膜,要真正达成沟通和理解绝非易事。但是,也正因为意识到生命间沟通、理解颇为不易,怀着这份美好期待,作家才终其一生,用手中的童话之笔为生命构建“沟通桥梁”“理解通道”,让生命与生命间能够彼此信任、相互关爱。

阅读指导(一):问题设计
1.故事里,小狐狸的生活环境如何?
2.小狐狸为什么会把镇上的灯光看作是“星星掉到那儿了”?
3.狐狸妈妈为何不亲自去买手套而要小狐狸去买?她把小狐狸的手变成小孩手的用意是什么?你怎么看待狐狸妈妈的这一举动?
4.你觉得,小狐狸之所以能用自己的手顺利买到小手套,其原因何在?
5.想一想,同样是与人类打交道,为什么小狐狸得出的结论和狐狸妈妈迥然不同?
阅读指导(二):问题解析
1.寒冷的冬天里,小狐狸的生活环境很恶劣。除了妈妈的陪伴,它对外面的世界几乎一无所知。在没有朋友,没有伙伴,没有游戏的日子里,小狐狸只能整天待在阴冷、黑暗的洞穴里寂寞度日。此时,小狐狸心中的孤独可想而知。它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当然,这样的生活环境也造就了小狐狸天真、懵懂、单纯、率性的个性心理。也为它后来的特殊经历埋下了伏笔。
2.小狐狸的世界很封闭,生活很单调,它对森林之外的世界缺乏认知、了解。这其实也从另一个层面说明动物与人类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彼此间没有信任,有的只是疏离和隔膜。
3.因为曾亲眼目睹朋友被人类驱逐、捕猎,狐狸妈妈对人类缺乏信任,心存恐惧。在它的认知中,人是极其可怕的东西。但是,它也本能地知道人类很喜欢小孩子,相对于成人之间的冷漠、残酷,它相信人类会善待孩子。于是,它把小狐狸的手变成小孩手,想以此蒙混过关,取得人类信任。狐狸妈妈的这个举动其实质是自我蒙蔽、自欺欺人。这也间接表明,动物在严酷的大自然里的生存之艰、生命之困。
对狐狸妈妈而言,它爱自己的宝宝。可是靠一己之力又无法改变生存处境,于是只好借助人类的能量和财富。但是,在信任缺失、彼此疏离的背景下,驱散恐惧、获得温暖的方式只能是战战兢兢的伪装和诚惶诚恐的欺诈。尤其是,当狐狸妈妈以这样的方式启迪、告诫懵懂且率真的小狐狸的时候,那种横亘在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巨大沟壑已然清晰可见。这不啻是生命的一种悲哀。
4.原因就在于小狐狸以真实、真诚的举动赢得了人的信任,化解了人对狐狸的成见。故事里,帽子店的人看到小狐狸伸进来的手,先是“哎呀”惊叫一声,接着,就疑惑“狐狸买手套一定是拿树叶来买了”。可当看到小狐狸递过来的是真正的铜钱时,心中的疑虑瞬间打消。面对小狐狸的真实和真诚,帽子店的人没有理由拒绝。因此,在这里,比小狐狸买到手套更为重要的,是它的心灵发现和观念改变。
5.这和狐狸妈妈、小狐狸与人类交往的方式息息相关。狐狸妈妈在以往的经验积累中,建立起来的是与人类彼此伤害、心存敌意、缺乏信任和理解的关系。而天真的小狐狸还没有受世俗偏见的影响,它以单纯、磊落、真诚、拙朴的行动示人,无意中赢得了人类的信任。这也充分表明,生命间的交往,只能够用爱赢得爱,用真诚缔结真诚,用信任交换信任。狐狸妈妈和她的朋友做出了伤害人类的举动,破坏了彼此间的信任、和谐。于是,就自然而然产生了怨怼、仇恨和恐惧。而这些,在小狐狸身上是不存在的。
阅读指导(三):内容解读
相比较《小狐狸阿权》中误杀朋友的悲凉和《去年的树》中小鸟一路寻找的落寞,《小狐狸买手套》通篇闪烁着清冷的诗意和淡淡的温情。
这是一个有多重意蕴的故事,其主题蕴含着多重解读的可能性。
主题1 诚实、诚信的价值
狐狸妈妈的朋友因为偷窃被人追赶,不仅个人失去诚信,而且还损害了狐狸的声誉,让整个狐狸家族背负骂名。狐狸妈妈对此虽有觉悟,但是,鉴于恐惧和对人类的戒备,还是决定把小狐狸的手变成小孩的手,以此骗得人类信任。此时,狐狸妈妈显然陷入了一个误区:即不相信人类,也不相信自己。明知道伪饰、欺骗是错的,却依然知错犯错。
好在小狐狸慌乱之中误打误撞的诚实举动,戳破了狐狸妈妈长久以来的虚妄幻觉,还原了生命间的和谐与真实。这充分昭示了诚信对于生命交流的意义。
主题2 行动与实践的重要性
故事里,在小狐狸踏入小镇前,狐狸妈妈百般叮咛、千种嘱咐,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人是极其可怕的东西”。这是妈妈的经验之谈,也是妈妈的现实成见。可是,当小狐狸亲历了买手套的经过后,切身的感受却是“今天的事并没感到人有多可怕”“人的声音多么慈祥、多么好听、多么稳重啊”。小狐狸以自己的行动开启了狐狸与人之间的“破冰之旅”,验证了成见的虚假。足见,百闻不如一见,“实践是检验真实的唯一标准”。
主题3 偏见让真相被遮蔽
单从劝告朋友不要偷东西的举动看,狐狸妈妈有是非之心、善恶之辨的。可是,她却被表象蒙蔽而缺乏反思,失去判断力。此时,短视的狐狸妈妈一味将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失衡归因于“人的可怕”,而没有去自省狐狸世界所存有的欺诈、伪饰等失当行为。囿于这样的惯性思维,狐狸不仅与人类无法建构和谐关系,而且连生命世界的真实也一定程度被遮蔽。
主题4 爱是生命之基
这一点,可从狐狸妈妈对小狐狸的温情关怀,以及小狐狸月夜所听到的人类母子的温馨对话中看出。这充分表明,无论人还是动物,赤子之爱、舐犊之情都是生命的本能。在这一点上,人与自然万物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在生命的天平上,爱是平等、相通的。爱不仅给予幼小生命以温暖,还是滋养世界、缔造幸福的力量。
给家长的话
与成人相比,年幼的孩子更敏感、细腻、宽容、乐观。对孩子们而言,真诚、真相、真情、真义既是他们心灵的诉求,也是他们行动的方向。在这一点上,家长应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堪为幼童师表,而不是像故事里的狐狸妈妈那样,以陋习、成见框范孩子的思考,误导孩子的行为,让真实世界为假象、幻想所遮蔽。从这个意义上说,童话中,天真的小狐狸为小读者带来希望与慰藉,而狐狸妈妈则为我们提供了反思和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