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传承:双亲教我“勤俭诚”

发布时间:2020-08-05 10:52 来源: 《家庭教育》

  我的父母虽然早已辞世,但他们在世时那勤俭持家风范至今仍是我心中之烙印,挥之不去,特别是他们教我为人的“勤俭诚”三字,一直融入我的血液,滋养我至今。

  我的父亲念过私塾,也教过私塾。我的母亲虽没上过学,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但她与我的父亲互相配合,传承祖辈家风,同样一直启迪着我等后辈。他们常用方言和身教,教我从小养成一些做人的基本修养。

  父母教我读懂“勤”字的力量

  父母曾教诲我:勤是农家金宝,勤能致富、能创造幸福未来。他们以平原一带农民跪着薅草为例,提问我:“在水稻田里,站着除草和跪着除草,哪种方式轻松?”“当然站着轻松。”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平原一带农民为什么跪在田里薅草?”我答不出。母亲解释道:“跪着虽辛苦,甚至要磨损膝盖,但便于把杂草和稗草除净,让禾苗能长得好。”言下之意,就是虽付出辛苦,但是能增产,农民要舍得在“勤”字上花功夫。父亲又举一些乡亲背井离乡到南洋谋生,靠勤奋拼搏才赚钱回来的例子,告诉我“勤”是生财之道。母亲又以村里某甲和某乙对比为例:某甲祖传农地虽不肥沃,但靠其精耕细作,自给有余;而某乙祖传家业虽比某甲丰厚得多,但其夫妇好吃懒做,结果“坐吃山空”,逐渐沦落,变成贫困户……

  “听其言,观其行”,双亲的身体力行,成为我们子女最直观生动的教材。当时,我家大小块农地约有6000平方米(9亩左右),没一块地抛荒。由于地处沿海,缺少水利设施,且又十年九旱,不难想象,要获得粮食丰收,得付出多大的劳动量。但靠父母起早摸黑、双手辛勤,庄稼一直长得较好。一开始,父母累得腰酸腿疼,手脚都生老茧,但看到丰收的庄稼,再听到邻里对其“种田能手”的夸奖,他们就什么辛苦劳累都忘了。

  父母教我读懂“俭”字的真意

  俗话说,“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我的父母平日里省吃俭用,从不讲究衣着打扮。父亲的衣装堪称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典型写照。母亲曾说过,父亲只有一件新衣,在走亲戚或逢年过节时才舍得拿出来穿,下田劳动总是穿粗布裳或麻线衣,甚至赤脚光着上身下田。

  有一回,我吃粿子,不小心有一粒掉到地上,沾了点灰尘,我不想吃了,母亲看见了告诉我说:“这是汗水换来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说着,她自己夹起来,把沾土的一面擦掉,就吃下了。这一幕我至今记忆犹新。

  对自己节省,而对亲戚朋友和乡亲,父母却很大方。有几次我见到穷亲友上门借粮,父母从不吝啬,大方地借粮给他们,受到诸多穷亲友的赞誉。在当年公社化时,我父亲被社员一致推举为生产队会计。乡亲说:“他的笔直,算盘也不会弯。”实践证实,父亲的账目做得清清白白,未见污点。

  父母教我读懂“诚”的字意义

  孔子曰:“民无信不立。”我念小学五年级时,家里几棵香蕉产得蛮多,父母却舍不得吃,我们小孩也只能一人分一个。一次,我同母亲一起去卖香蕉,顾客看货真价实,没有讨价还价就买下了。当时不知怎的,我认为自己家的香蕉比别人好,就多算了人家两毛钱,顾客一时也没觉察。但我放学回来,母亲即责问我:“你怎么算的?卖香蕉竟比开价多算人家两毛钱?”我解释:“咱的质量好,已经是便宜了。”这下母亲生气了:“做人要诚信,怎么能开价和算价不一呢,我真为你惭愧!”母亲的严肃批评,使我终认识到“诚信为荣,失信可耻”的古训。

  事隔约半个月,我恰巧在路上拾到1元钱(那时的1元钱可是能买不少好东西)。一会儿,有个老头匆匆走来,他焦急地问我是否见到一张钞票。听他描述的数目和实际相符,我便立即把钱掏出,物归原主。回家后,我说了这事,父母满意地表扬说做得对,并教我要养成拾金不昧的美德。其时我的弟妹听着,也高兴地为我竖起了大拇指。

  人常言“入乡随俗”,我的父母教子也爱从“勤劳、俭朴、诚实”三方面不厌其烦地重复。得益于双亲的言传身教,我逐渐养成了良好修养。后来我考上莆田一中念初中,再后来我师范毕业留校任教,第一学年就获得五项荣誉:优秀共青团员、大炼钢铁先进个人、红色青年、下乡支农五秋积极分子、工会宣传积极分子。这些荣誉可以说,就是我的父母重视家风家教,重视言传身教产生的效应。

  

标签:编辑:lsj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