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传承:“临川四梦”存千古 “耕读传家”示后人
家风渊源
汤显祖是我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他出身书香门第,曾创作出大量的诗、文、词、曲。在汤显祖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牡丹亭》(又名《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其间,他养亲教子,将汤氏家学发扬光大,其家训给后人留下了非常可贵的育人教仪。
汤氏家训源远流长,早在一世祖汤伯清时,即立有“耕读传家”的儒者家规,到了汤显祖一代,经他不断完善,形成汤氏家族12条家训和7条戒律。12条家训要求汤氏子孙必须尽孝、爱弟(悌)、尽忠、守信、遵礼、尚义、守廉、知耻。以儒家所强调的“忠孝”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重点,内容涵盖国家、家庭和个人三个层面。如“忠”,对国家,“当竭忠报其国”;对个人,“言必忠信”。7条戒律要求正确处理好父子、兄弟、夫妇、朋友、长幼及宾客等之间的关系,言行举止必须合乎儒家礼仪。
家风素描
下面摘录的是《文昌汤氏宗谱·家训》中部分内容,供我们学习和借鉴。
礼者履也,不可斯须去身者也。在天为天秩,在人为人常体之则。可希圣希贤,失之则同归于禽兽……是故君臣由是礼,则君明臣良;父子由是礼,则父慈子孝;兄弟由是礼,则兄友弟恭;夫妇由是礼,则相敬如宾;朋友由是礼,则言无不及于义。得志,与民共由,礼让成俗,礼教成风;不得志,独行其道。
意思是:礼就是躬行,每时每刻不可离身。礼在上天则为上天的品秩等级,在人则为人们的日常行为准则。可以效法圣人贤人,失礼则与禽兽同类……所以君臣之间遵从礼,则君王圣明、臣子贤良;父子之间遵从礼,则父慈、儿顺;兄弟之间遵从礼,则兄友、弟恭;夫妇之间遵从礼,则夫妇相敬如宾;朋友之间遵从礼,则言行合于义。在通达之时,则要与百姓共同遵从礼,使天下礼让成习惯,使礼教成为社会风气。失落之时,则个人言行也要以礼为范。
耻者有羞愧能有所不为之谓也。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又曰:“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故孔子不饮盗泉之水,耻其名之不正也;钟离意不拜金珠之赐,耻其来之不洁也。
意思是:所谓“耻”,就是有羞愧之心,且能够有所不为。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又说,“不以自己不如别人为羞耻,怎么赶得上别人呢?”所以孔子不喝盗泉的水,为这泉名不端感到羞耻。钟离意不拜受所赐珠宝,为这珠宝的来源不干净感到羞耻。
忠者何尽已之心谓也。事君而不尽其心则为奸佞。当时非之,后世讥之。是必思君之爵禄我,匪徒富贵我也,以作忠望于我也。
意思是:“忠”,就是尽自己的心力。侍奉君王而不尽心尽力,这是奸邪谄媚的小人。诽谤责骂他人者,当时就会被人们批评,后世也会被人们讥讽。所以,一定要想到朝廷给我们爵位与奉禄,不仅仅只是让我们富有显贵,而是希望我们忠心耿耿,报效国家。
家风传承
汤显祖对子孙的教育很少有条条框框,他擅长把自己的人生感悟化作诗词警句,融于唱段戏文,传于后人,警醒世人。其中流传最广的便是他的“四香戒”:“不乱财,手香;不淫色,体香;不诳讼,口香;不嫉害,心香。常奉四香戒,于民得安乐。”意思是,不乱占钱财,手就干净;不沉迷美色,身体就干净;不胡说八道,嘴就干净;不嫉妒害人,心就干净。做官长久坚守这“四香”戒律,老百姓就能得到安乐。短短几句话,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直指人心。
汤显祖上承祖训,对子孙亦要求严格。他的家训还有很多体现在诗训中,如《智志咏示子》中“珍重少年人,努力天下事”,要求孩子们志存高远,珍惜时光,不能懈怠;《望耆儿二首》中“游闲不是儿家业,大好归来学种田”,教育子女重视农桑,热爱劳动。在《粒粒歌》中,他教育子女爱惜粮食和财物,“米粒粒,我所入,不爱惜之真可泣。书篇篇,我所笺,不爱惜之真可怜”。对于热爱学习,手不释卷的孩子,在他的笔下给予了热情赞颂:“昔人甘有好文章,面面明窗净几张……”这些诗词情感真挚,寓意深刻,启人深思。
汤显祖有五个儿子,均颇有父风。长子汤士蘧,5岁能诵《二都》《二京》赋,8岁能著文,有《华文集》留世;次子汤大耆,有《汤子焦尾》《霜叶》二集流芳于世;三子汤开远,所著《寒光堂蔬草》《军中咏马诗》盛传不衰;四子汤开先,为著名爱国诗人,是古文运动倡导者,对古文研究颇有造诣,著有《谭庵集》《壬午草》传世;五子汤维岳,实为汤儒祖之子,因其4岁丧父,由大伯汤显祖抚养成人,其一生著述颇多,均毁于战火之中。
汤显祖弃官回乡后,在玉茗堂设帐讲学,族中子弟深得汤学真传,科举贡监代有贤人。据《临川汤氏宗谱》记载,文学鸿儒者有:汤来贺、汤德延、汤季云、汤善卿、汤仲武、汤述卿、汤钟灵、汤孟征、汤孙绪、汤新德、汤秀琦、汤储藩等。其中成绩最为突出的是汤显祖从孙汤秀琦,先后著有《春秋志》《读易近解》《读诗略例》《简书便蒙》《论孟聚辩》《历代纲要学矩》《庚辛记游》《碧涧诗集》《余吟种松编集》《贤卮言时艺》等,其中《春秋志》《读易近解》被收入《四库全书》。其后有汤显祖裔孙汤储燔,著有《仪礼》《绘图志》《经史补注》《骈体文》《长秋馆诗文》《布帆无恙草诗集》《望海船》《与客谈南河事》《秦中吟》《忍冬小草》等书,为千古不朽的佳作。
临川汤氏代有人出,清康熙进士徐春溶赞道:“临汝汤氏代有闻人,或以文章传、或以政事显,家族后先辉映斑斑可考。”经汤显祖几代子孙弘扬家学,最终形成临川“汤学”。后人将“汤学”广施于社会,形成临川教育之风、文学之风。今日临川被誉为“才子之乡”“教育之乡”“神童之乡”,“汤学”之教功不可没。“汤学”得以承传及弘扬,历十余代而不朽,其根本原因在于家训育人,家学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