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司马光与《家范》
于孩子幼年时,为其奠定良好的品德基石,诚实守信、温良恭谦、友爱爱人……有了这些基石,孩子未来的人生之路方能越走越宽,他才能与阳光、温暖更为贴近。当我们焦虑于孩子的“学业”“前途”之时,不妨翻开《家范》,细品静思,看看对于孩子的一生而言,究竟什么才是他成长的本质与核心。
作者简介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主要内容
《家范》全书共十九篇,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家庭中的治家原则、家庭关系及为人处事之道等。书中收集有大量治家有方的案例,对后世家教颇有启发意义。
《家范》一书以儒家伦理为纲,引史实为例证,重在阐述封建大家庭的伦理关系,如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甚或是叔侄甥舅之间的相处准绳与规范。司马光以史实和儒家格言为佐,认为,治家的规范应是“以礼齐家”;做父亲的应“教子以义”;做母亲的应“知爱知教”;做孩子的应“以孝当先”。
《家范》一书在当时及后世颇受推崇,被视为家庭必备的教育之书。
家教启示
重视——早期教育
“彼其子尚未生也,故已教之,况已生乎!”
司马光在《家范》的卷三《母》中,列举了周文王之母重视胎教的例子之后,评论说:“彼其子尚未生也,故已教之,况已生乎!”从中可以看出司马光非常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同时,他也非常重视儿童早期带养者对孩子的重要影响——“凡子始生,若为之求乳母,必择良惠妇人稍温谨者。”可见,在孩子成长之初,身为其第一任导师的家长,作用至关重要。
将经典作用于当今教育,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身为家长,应该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儿童的诸多行为习惯往往在其幼年时就已养成,如果在孩子幼年时,能为其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培养其好习惯,“习惯成自然”后,孩子便会依循着好习惯顺利成长。所以,在孩子幼年时,我们要重视的,并不是孩子识多少字、会做多少加减法,而是为他营造良好的环境,从自身成为好父母开始,以自身的行为榜样熏陶感染孩子,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成长——道德为先
“曾子之妻出外,儿随而啼。妻曰:‘勿啼!吾归,为尔杀豕。’妻归,以语曾子。曾子即烹豕以食儿,曰:‘毋教儿欺也。’”
在司马光的《家范》中,道德教育贯穿始终。他为我们详细规定了婴幼儿期的道德教育规程,制订了日常生活中“家礼”的操作规程。如在卷三《父》篇中,司马光引用曾子杀猪教子的故事,告诉我们“诚信”这一美德的重要性,而要让孩子养成“诚信”的美德,家长首先应从自身“诚信”做起,答应的事就应做到,即使是小小的许诺,也应记住在事后兑现,因为你的一举一动孩子都会看在眼里并加以仿效。“毋教儿欺”更多的是一种言行的示范,而不是单纯的“告知”。
将经典作用于当今教育,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父母应重视孩子的道德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性,把对孩子的道德教育落实到生活中。请家长们在孩子的幼年,为其奠定良好的品德基石,父母尤其要率先垂范,通过生活中的言行向孩子展现——诚实守信、温良恭谦、友爱爱人……
教育——爱严结合
“君子之于子,爱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遵之以道而勿强言,心虽爱之,不形于外,常以严庄莅之,不以辞色悦之也,不遵之以道,是弃之也。”
司马光在《家范》的《母》篇中引用“慈母败子”的古训,说明如果为人父母,只知道疼爱孩子,而不懂得如何去教育,则是害了子孙。司马光认为,父母对待子女的教育,要知爱,但更要知教——“不遵之以道,是弃之也。”
将经典作用于当今教育,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在教育中,家长应宽严相济,我们应给孩子足够的爱,这是他成长的阳光和雨露;但我们也应该为孩子订下必要的规矩,这也是他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准绳和界限。同时,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家长应保持适度的威严,当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时,家长可以是孩子的好朋友,好玩伴;但在为孩子订规矩、立界限之时,家长则应“变身”为“孩子的引导者”的身份,只有适度的威严才能让孩子清晰地明确对错,更知道在错误发生后,应怎样面对改正错误。
学习——循序渐进
“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始诵《孝经》《论语》,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以让……”
司马光认为对孩子的教育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注重结合孩子的年龄特征,进行相应的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教育。“循序渐进”的原则告诉我们,要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特点,以适合其年龄特征的教育方式教导幼儿;这个原则同时告诉我们,超过孩子年龄认知的“拔苗助长”的行为是不妥当的,“过犹不及”的教育往往会让孩子丧失学习的兴趣与原动力。所以教育应适时,适合孩子身心发展特点,适合不同孩子的气质性格特点。
将经典作用于当今教育,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没有千人一面的教育,因此,家长应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给予孩子适合他年龄特点的、适合他气质类型的教育,在孩子不同的年龄段,给予其不同的教育。如学龄前的孩子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此时对家长来说,采用“生活中的教育”“榜样示范的教育”便容易被孩子接受。对孩子“因材施教”“因时而教”的教育才更为有效、合适。
经典名言
1.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
2.是故圣人教之以礼,使之知父子兄弟之亲。人知爱其父,则知爱其兄弟矣;爱其祖,则知爱其宗族矣。
3.君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
4.君子之于子……遵之以道而勿强言。
5.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
6.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