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应对幼儿过强的占有欲

发布时间:2018-05-30 16:58 来源: 《家庭教育》

  专家分析:幼儿“占有欲”强的原因

  其实,幼儿阶段孩子“占有欲望强”的行为与父母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养方式有很大关系。

  1.较少传递物品归属概念

  四岁的涵涵手里的东西别人是很难要出来的,而别人的东西她却总想要,要不到就哭闹不止。她的爸妈平时在生活中就很少向她传递“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什么是可以碰的,什么是不可以玩的”等类似的概念,而是一味的随她想怎样就怎样。如此这般,孩子自然难以认识“你的”、“他的”和“我的”的区别。一贯地想拿就拿,想用就用,不是自己的也要去抢占,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强占有”的不良习惯。

  孩子从小就应该培养形成一定的物品归属概念,分清“我的”、 “你的”、“大家的”。很多孩子四岁左右都能达到基本分清“我的”、“你的”的区别。但是涵涵的父母只是依从、迁就,就导致孩子蛮不讲理地强占。

  2.过分强调孩子的个人所有权

  小俊一看到自己心爱的娃娃被别的小朋友抱起,立马狠狠地把娃娃从小朋友那夺回来“这是我的,你不能碰。这是爸爸专门给我买的,你不能让你爸爸给你买吗?”只要他认为是自己的,就不可以给别人碰。

  孩子到了四岁左右,已开始有比较明确的所有权概念。但这种所有权概念是不完善的,只能从自己出发。在他们看来,自己的东西,只能自己用;自己的玩具,只能自己玩,别人是碰都不能碰的。此时,爸爸妈妈如果在给孩子买东西的时候再过多地强调是专门为“他”买的,孩子“独占”的心理就会更加强烈。

  3.溺爱成为滋长强占的温床

  刚上小班的大鹏又在闹腾了,非要把班上的故事书带回家,老师给他解释“这是小朋友共同的东西,好东西要大家分享的,怎么可以随意带走呢”。小家伙可不管,一个劲地囔道“这是我的,就是我的。”一旁的奶奶尴尬地说:“老师,我明天一定记得让他带回来。”

  四五岁的孩子还处在自我中心阶段,如果平时生活中家里的长辈对他都是百依百顺,他不但无法形成和别人分享的意识,反而独占的意识会愈来愈强。这个时期,家长对孩子分享的引导非常重要。要通过一些方法让孩子体验到分享的快乐,从而乐于分享。

  家庭应对:帮助幼儿克服占有欲过强的行为

   1.区别对待宝宝的“独占”行为

  孩子“独占”行为的起因很多,我们不能一碰到孩子有类似的行为就笼统地归为孩子的过错。寻找问题的原因远远比盲目地责怪孩子要重要得多。

  自我意识发展比较晚的孩子可能到了四五岁还没有建立物品归属的概念,所以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想据为己有。父母就要在生活中耐心地引导孩子,帮孩子建立物品归属的概念。比如,带着孩子一块分碗筷,告诉他“这是妈妈的,那是爸爸的,最小的是宝宝的。”

  对于那些从小由于纵容、娇宠,到了四五岁还是强要、强抢的孩子,父母就要特别注意了。在制止孩子不当行为的同时,还要以身示范。即使在家里,我们也要尊重每一样物品的主人,无论拿谁的东西(包括孩子),都要征得主人的同意。慢慢孩子就能了解最基本的原理了。

  2.帮助宝宝逐渐完善“物品归属和所有权”概念

  四五岁的孩子还很难摆脱自我中心,更多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物品的所有权问题,还不能全面地看待归属。当孩子玩小伙伴的玩具时,你可以强调一下:“这变形金刚是小哥哥的,你只能玩不能带走,到时候要还给哥哥,你的玩具都在家里呢!”这些话可以让他们尽快建立物品所有权的观念。

  但是,孩子要建立全面的“所有权”概念还得有个过程,他们还不能立马适应物品为他人所有的不愉悦感。在要求孩子把玩具还给别人时,不要强求孩子,先给他足够的时间玩自己的玩具,让他感到物品是自己的,只是让朋友玩一会儿,而且是在自己主观意愿下发生的。如果孩子做到了,父母也不要忘了表扬孩子的进步举动。

  3.让宝宝尝到甜头与苦头,体验分享的快乐

  四五岁的小孩子自己是不会知道“独占”是不好的行为,所有的道德意识都从大人对其行为的反馈中形成。所以,要消除宝宝的独占,可以通过让孩子品尝后果法。比如孩子霸占一包巧克力独自吃光了,以后,无论他怎样请求都不给她买,并且让他知道这是对她独霸的惩罚。而如果孩子把巧克力分给大家,你高兴地告诉他,因为他让大家吃到了好吃的巧克力,明天你还要买来请他分。就这样,坚持赏罚分明,孩子两相对比就会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另外,吃饭时和宝宝抢着吃、买东西时家人各一份,慢慢宝宝也会发现分享的快乐,独占的心理就不会那么严重了。

  最后,这个阶段的宝宝还会出现一个新的情况,就是独占朋友。如铃铃一旦看到文文跟别的小朋友玩,他就不高兴,而且,铃铃也只认这一个朋友。这除了有宝宝的分享意识缺乏的原因之外,还可能是宝宝的情感缺乏安全感的表现,这需要引起父母的注意,多给予他情感上的关怀,并多鼓励宝宝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以免孩子形成偏执的性格。

  4.学习6条智慧处理宝宝“占有欲”小招数

  1.强求宝宝把玩具给小伙伴玩,不如教宝宝和伙伴一起玩。

  2.宝宝争抢大家都喜欢的玩具时,可以建议“轮流玩”。

  3.把宝宝可以一起玩的玩具作为公共玩具,而那些宝宝珍爱的玩具就设置为禁区,不与他人共享。

  4.如果宝宝非常厌烦小伙伴,家长就要适当调解或把宝宝们暂时分开。

  5.如果宝宝之间因为玩具争吵,可以要求宝宝拿最心爱的玩具和对方交换,否则不允许和同伴争夺。

  6.围绕“怎样和同伴合作玩”、“别人想玩你的玩具时怎么办”、“你想玩同伴的玩具时该怎么说”、“你拿到同伴的玩具后该怎么说”等话题,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使孩子懂得与人相处、与人分享的方法。

标签:编辑:leeli
相关新闻